【你问我答】第6期:年轻大队辅导员如何带动老资历中队辅导员做好少先队工作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03 12:02 3

摘要:为助力新时代少先队辅导员提高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在全国少工委办公室、中国少年先锋队工作学会指导下,《辅导员》杂志开设新栏目《你问我答》,邀请各领域的专家、优秀少先队工作者,以问答的形式,帮助少先队辅导员解政策之惑、解工作之难、解成长之忧。

为助力新时代少先队辅导员提高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在全国少工委办公室、中国少年先锋队工作学会指导下,《辅导员》杂志开设新栏目《你问我答》,邀请各领域的专家、优秀少先队工作者,以问答的形式,帮助少先队辅导员解政策之惑、解工作之难、解成长之忧。

本期,一位年轻的小学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年轻大队辅导员如何带动老资历中队辅导员做好少先队工作?

我们邀请了两位优秀少先队工作者给出建议与思考。

我是一名新上任的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在学校里,很多少先队中队辅导员的资历比我深,年龄也比我大,有的时候安排任务会被他们“怼”回来,或者完成的质量很低,有的甚至会石沉大海、没有回应,很多活儿最后只能自己干。我该怎样提高少先队中队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和配合度?

答疑解惑1

上海市宝山区少年宫党支部书记、主任,

区少先队总辅导员 张婷妹

苏霍姆林斯基曾言:“教育者的个性、思想信念及其精神生活的财富,是一种能激发每个受教育者检点自己、反省自己和控制自己的力量。”当一位年轻的大队辅导员面对资历深厚的中队辅导员时,若仅以职务权威施压,无异于用冰冷的制度框架禁锢鲜活的教育灵魂。唯有以智慧叩响心门,以行动点燃热忱,方能唤醒资深辅导员对少先队事业的深层认同。

案例1:从“质疑”到“共鸣”,倾听中的智慧觉醒

某校年轻的大队辅导员小陈发现,当她布置任务时,资深中队辅导员李老师常以“我们当年不是这样做的”为由消极应对。面对该情形,小张并未急于反驳,而是在每周三下午的“茶歇时间”主动倾听李老师讲述20年前带领队员种“红领巾试验田”的故事。她敏锐地捕捉到李老师对劳动教育的执着,随后邀请其担任“校园生态园”项目顾问,并将李老师的经验整理成劳动教育案例,进行全校推广。3个月后,李老师主动提出将校园生态园与“红领巾奖章”争章活动进行结合,并将其打造为学校的品牌项目。

实践探索

1. 历史经验的尊重。资深教师的“固执”往往源于对传统教育智慧的珍视。大队辅导员可以充分将个体经验转化为集体财富,让中队辅导员感受到“被需要”的价值。

2. 角色重构的契机。赋予资深中队辅导员以“顾问”“导师”等新身份,让其在擅长的领域重获专业尊严。

案例2:从“被动”到“主动”,任务自选的生命力

大队辅导员小王创新构建“双轨任务制”工作机制,通过系统化整合,将少先队基础性工作(包括队会记录、安全教育等常规事项)纳入标准化工作工具包中进行统一管理。同时,推行“6:4”弹性任务机制,赋予中队辅导员60%的自主设计空间,鼓励其结合专业特长和队员发展需求创造性开展工作。美术教师出身的陈老师结合专业特长,申请开设了“红领巾版画社”,通过“画说党史”主题活动,将红色故事、英雄人物等党史教育内容融入版画创作,以艺术形式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数学教师刘老师则立足学科特点,开发“少先队理财课程”,通过“小小理财师”“爱心义卖”等实践活动,培养队员的财商和公益意识。学期末,学校少工委还举办了“辅导员创享会”,通过案例分享、经验交流、成果展示等形式,推广优秀实践经验。多个优秀案例被汇编进《红领巾创新实践案例》,作为校本课程资源在全校推广。

实践启示

1. 专业特长的释放。教育者的创造力需与其学科背景、个人兴趣深度融合。激发教师内驱力的核心是让其看见“我能为教育注入什么独特价值”。

2. 成果的可视化传播。通过案例集、微视频、展示墙等形式,将个体智慧转化为组织记忆,形成“创新—认可—再创造”的良性循环。

年轻少先队辅导员要成为“火种的传递者”而非“指令的发布者”。当我们以谦卑之心挖掘资深同行的教育智慧,以创新之思搭建才华展示的舞台,以共情之力织就彼此温暖的支持网络时,工作便不再是冰冷的任务清单,而是一场唤醒生命、彼此照耀的浪漫远征。因为真正的教育协作,始于对每个教育者灵魂的深刻理解与真诚致敬。

答疑解惑2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砂子塘小学

少先队大队辅导员 刘袁诗

带动中队辅导员做少先队工作是一件专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年轻的大队辅导员通常重视业务学习和工作落实,忽视中队辅导员队伍建设。我就曾陷入 两个常见误区当中:

一是单打独斗,包揽工作。上级少先队组织有任务要求,下面的中队辅导员不愿推动工作时,我最开始的策略就是自己干。起早贪黑、笔耕不辍、前台幕后一人包揽。一段时间下来,发现工作开展的不够精细化,身体累垮了,中队辅导员的抱怨也未曾减少。

二是畏首畏尾地开展工作。由于“前怕做不好,后怕老师怨”。我努力减轻中队辅导员工作负担。对各项工作,我更倾向于墨守成规,必要时只进行微调。“讨好式”的工作方法,让本应活力四射、创意十足的少先队工作变得沉闷,也消耗了自己的工作热情。

学校领导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点拨我:“做事只是一部分,带好队伍才是做管理!”我恍然大悟,开始大量阅读少先队工作理论书籍和向身边优秀辅导员请教。一段时间后,我深刻意识到只有发挥全体中队辅导员的力量,以中队建设为核心开展工作,才能“全队皆活”。

我决定主动破局。我走近中队辅导员,了解他们的心声,尊重他们的差异,发掘他们的优点,解决他们的难题和顾虑。我向年长的中队辅导员征求意见,跟年轻的中队辅导员做朋友,因为我发觉只有心往一处想,才能让力往一处使。

我发现,中队辅导员常见的困扰有4类:意识不强导致不理解;技能不足导致不会做;工作太杂导致没空做;激励不够导致不想做。随后,我具体分析我的优缺点:我有热情、有想法、主动性强、专业学习从不懈怠;但我年纪轻,说话分量不足,面子薄,容易被他人的评价影响。基于此,我决定“借力”,寻找“代言人”,凝聚“大力量”。

首先,借红色革命文化的思想伟力应对意识不强问题。湖南是“伟人故里,革命摇篮”。我注重在学期一开学专门组织中队辅导员进行红色研学,走进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恰同学少年》青春剧场等红色教育基地,让大家接受洗礼、开阔视野,进一步增强大家对少先队辅导员的身份认同,感受少先队工作的独特魅力。

其次,借先进典型经验的示范引力应对技能不足的问题。我们以“123”模式开展每月一次的少先队辅导员成长营活动,即一次政治学习、两个经验分享、三项工作布置,化整为零,常态化开展政治理论和实践经验学习。邀请少先队专家、少先队总辅导员、本校和兄弟学校优秀中队辅导员进行分享交流,以榜样力量提升中队辅导员的育人技能。

第三,借学校部门联动的育人合力应对工作太杂的问题。我努力争取学校领导的支持,整合办公室、教导、教研、德育、后勤等部门的事务性工作,精文减会、大事共商,尽量缓解中队辅导员面临的“上头千根线,下面一根针”困境。这样一来,中队辅导员就有更多时间、空间去做少先队工作。

第四,借评价机制改革的内生动力应对激励不足的问题。针对少先队辅导员,要在绩效考核中显化他们的工作量,每年开展一次少先队辅导员风采大赛增强获得感,推荐优秀中队辅导员加入名辅导员工作室,为其争取更多进行经验交流的机会。针对中队,帮助努力打造中队品牌,利用微信平台加强对中队特色活动的宣传。针对少先队员,推动队员评价与综合素质评价融合。如此一来,队员更喜爱少先队,家长更重视少先队,辅导员更能在少先队工作中获得成就感。

慢慢的,各个中队“活”起来了,中队文化建设愈发规范、活动形式更多元、特色日益突出,迸发百花齐放的美好态势。现在,我更多的是做两件事:一是创新开展更有意义的大队活动,同时放权于中队,给中队辅导员足够的创新空间。二是抓住一切机会点赞中队辅导员的努力,推荐特色中队的成果,不遗余力地推动少先队教育入脑入心。如今,这群有着丰富工作经验和深厚育人情怀的中队辅导员,已和我成为少先队育人事业道路上的同行者、好搭档。

问题征集要求及联系方式

请将您的问题描述清晰,注明“问题征集+您所在的省、市”,并通过如下任一方式传递给我们——

1

留言回复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