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在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期间,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与未来电视联合主办智能国际传播论坛。论坛从政策法规、伦理与商业、技术与产业发展、内容生产等角度,探讨人工智能环境下,中国视听国际传播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祝
近日,在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期间,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与未来电视联合主办智能国际传播论坛。论坛从政策法规、伦理与商业、技术与产业发展、内容生产等角度,探讨人工智能环境下,中国视听国际传播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祝燕南发表题为《未来已来,应用为先:广电视听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与发展报告》的主题演讲,现全文刊发。
3月18日,Open AI创始人山姆·奥特曼向美国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提交了一份“AI行动计划”,建议美国禁用中国大模型DeepSeek,标志着中美人工智能博弈将进入新阶段。回望2023年春天ChatGPT席卷全球以来,中国人工智能行业走过的路,我们看到,中国用丰富的应用场景为世界呈现一幅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生动长卷。
广电视听行业是人工智能应用的重要场景,两年来,中国广电视听行业加速人工智能应用与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
一、应用为先,中国广电视听加速智能化
中国是全球应用人工智能最快的国家之一。从主管部门到一线机构,广电视听行业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和生产力地位认识高度一致,以极大的热情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加快应用落地,全行业加速智能化。
(一)兼顾发展与安全,营造宽松包容的环境
国家广电总局高度重视生成式人工智能对行业带来的革命性影响,及时制定政策,推动构建行业专属大模型,加快人工智能应用,为行业发展释放积极信号,营造良好环境。
2023年7月10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七部门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鼓励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创新应用,生成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优质内容,探索优化应用场景,构建应用生态体系。2025年1月4日,在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上,广电总局明确提出,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新融合应用,要求各地加强对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创新应用,改进和提升生产效率、传播效果。2025年3月7日,国家广电总局联合多部门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规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制作、传播,推动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发展。
地方广电加强投资与引导,加快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与应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湖南、福建、贵州、云南等多地也实施相应政策举措。
(二)加快落地应用,产业链加速智能化
在文稿创作环节,智能写作工具在新闻、视听文稿创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广泛应用。
在新闻播音环节,数字主播已经下沉到地市电视台,其超凡的业务能力几乎可以平替真人。2025年春节,杭州电视台综合频道《杭州新闻联播》六个数字主播零失误的表现,引发广泛讨论。全球超半数新闻媒体(51.2%)开始应用人工智能。路透社、美联社、《纽约时报》等美国主流新闻媒体,将AI技术深度嵌入新闻生产流程。
在视频制作环节,AI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以往特效团队需要花费数天甚至数周时间制作复杂场景的特效镜头,人工智能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哪吒之魔童闹海》申小豹变豹子头的镜头,传统制作需特效师耗时两个月逐帧绘制,AI工具Vidu仅需5分钟生成;“西海龙王敖闰”的裂空爪撕裂天空特效,AI模型仅需一张裂缝图片与提示词,即可生成。
版权保护及分发审核环节,人工智能广泛应用。超过65%的内容平台在审核与版权管理方面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爱奇艺和腾讯视频等平台人工智能推荐系统渗透率达到90%以上。
在国际传播环节,翻译速度提高百倍,成本下降超九成。微短剧广泛应用人工智能翻译,快速拓展全球市场。
(三)创新应用场景,部分领域率先爆发
微短剧是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最快的赛道。AI不仅重构了微短剧创作流程,更助力打造了一批“破圈”作品。抖音与创壹科技联合出品的微短剧《柒两人生》,吸引了超过500万人的关注;央视频推出的国内首部AI全流程微短剧《中国神话》,博纳影业与字节跳动即梦AI合作的《三星堆:未来启示录》,快手可灵AI微短剧《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都获得广泛关注。
动画已成为生成式人工智能重要的创作领域。腾讯视频AIGC生产管线,已覆盖50%的制作环节。生数科技视频大模型平台Vidu,2025年3月连续宣布多个动画创作项目,标志着大模型平台进入动画生产领域。
(四)抢占制高点,行业格局加速重构
短视频平台率先推出智能视频平台。快手推出“可灵”大模型,向用户提供人工智能视频生成服务,已快速迭代20余次版本,吸引了1000多万用户。截至2025年2月底,累计营业收入突破1亿元。
多模态大模型平台成为视听服务新力量。截至2024 年12月31日,共302 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在国家网信办完成备案,其中不乏多模态大模型。它们不仅服务B端,也为C端用户提供一站式视频创作解决方案,极大地降低了视频创作门槛,成为行业新主体。截至2024年12月底,使用AI工具进行图片、视频制作的用户占比达到31%。
广电视听头部机构打造智能工具链。长视频平台、广播电视台、节目制作机构针对不同环节研发人工智能生产工具,提高生产效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央视频大模型,研发智能剪辑等多项AIGC工具;爱奇艺围绕创意、生产分发核心环节,开发剧本工坊、影像工坊、虚拟制作系统、奇声配音系统、影视制片管理系统、星罗剧情理解平台等AI工具;腾讯视频开发了AIGC动画生产管线,优酷与阿里达摩院共同开发寻光AI;华策影视开发“有风”大模型,专注剧本评估、IP筛选、内容创作服务、多模态生成等应用场景。
大部分广电机构在内容生产环节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上海台重点攻坚财经媒体AI大模型、新闻资讯生成、智能手语数字人等;云南广播电视台利用AIGC生成少数民族语言节目。
人工智能翻译机构快速崛起,从译制环节向内容国际传播分发环节拓展。
二、跨界合作,视听行业汇入智能经济产业链
大数据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三大核心要素之一。智能经济时代,视听大数据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美国传媒行业正在以数据为抓手,与人工智能企业合作,汇入智能化大浪潮,视听大数据成为智能经济重要生产要素。
(一)高速增长,全球视频生成市场初具规模
美国调查机构Omdia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生成式人工智能市场规模为146亿美元,同比增长115%;其中,文本生成应用贡献率约38%,图像和视频生成应用贡献率为27%。未来视听生成市场规模不可估量。
(二)加速智能化,影视制作机构成为智能产业重要主体
2024年,全球超过60%的影视公司将AI技术融入制作流程。Netflix使用人工智能的环节达到20多个。曾打造出卖座系列《饥饿游戏》的狮门公司,在和人工智能公司Runway合作,探索创建一种更易于生成故事的新模式;拥有Prime Video流媒体服务和米高梅的亚马逊平台,和YouTube母公司谷歌携手,向另一家AI公司Anthropic投资了数十亿美元,旨在打造有助于创意生成视频的新功能;OpenAI也一直在和影视娱乐公司接触,探索如何让旗下视频AI工具Sora生成更好的电影级影像,潜在合作方就包括迪士尼和华纳这两家好莱坞大厂。
(三)内容数据化,视听传媒行业成为智能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影视节目制作机构与人工智能企业深度捆绑,开放视听数据用于人工智能训练。美国头部传媒机构已分别与Open AI、谷歌、英伟达等达成数据训练合作。2025年,好莱坞计划建立媒体数据联盟(Media Data Alliance),要求科技公司向影视企业支付训练税(约为模型推理收入的15%)。
在与人工智能企业的合作中,传媒机构保持一定优势地位。德国传媒巨头Axel Springer授权其媒体内容训练GPT-5模型,合同总价值超过3亿美元,ChatGPT回答中需标注来源链接,并为Axel Springer导流。美联社授权OpenAI使用1990年以来的新闻数据库用于训练其事实核查模块,美联社通过收取固定费用800万美元,另外收取用户调用费。美国社交媒体Reddit与谷歌达成合作协议,每年获得6000万美元内容授权收入,同时保护订阅模式,生成答案不能直接引用付费墙内容。迪士尼以《星球大战》IP库换取谷歌视频大模型Veo模型定制开发权,谷歌向迪士尼支付信息数据使用费。
三、All in AI,中国广电视听系统性变革的必然选择
广电视听行业是响应生成式人工智能浪潮最早的行业之一,中国广电视听人工智能应用走在全球前列,人工智能为中国广电视听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
(一)未来已来,广电视听面临重大抉择
大模型厂商、人工智能企业纷纷进入市场,人工智能企业成为新的行业主体,并将占据主导地位。传统产能将逐渐退出市场,部分环节的失业危机正在袭来。未来已来,智能视听是广电视听最终形态。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唯有All in AI,中国广电视听才能实现系统性变革,才能拥有未来。
(二)扩大开放,打造全球性AI视听平台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位居全球领先地位,视听行业对人工智能的应用也位居全球前列,要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国际竞争优势,将先发优势转化为国际传播优势,开放合作是王道。
一要加快打通广电视听数据孤岛,加强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建立数据版权交易和保护体系。二要加强与人工智能企业的开放合作,用广电丰富的数据资源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升级,汇入智能经济大循环。三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中国智能视听平台加快国际合作,打造全球性AI视听平台。快手CEO程一笑表示,力争可灵AI早日成为营收规模全球第一的视频生成AI应用。
(三)以人为本,以人类智慧规范引导人工智能
一是制定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规范,明确人工智能使用范围。比如,生成式人工智能不能直接为新闻、时事或事实研究生成内容,但可作为记者撰写稿件、生成图文的辅助工具。
二是加强技术保护和商业保护。加快建立视听行业版权授权与收益体系。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合作创作中嵌入NFT水印,记录创作者、训练数据源及修改记录,赋予人工智能平台内容版权保护职责。
三是建立生成式人工智能内容创意应用标准。加快制定涉及人工智能创意评估体系,评估人工智能创作内容及其与视听行业适配度,根据人工智能对创意参与程度,开展内容分级管理。
人工智能浪潮势不可挡。中国已经走在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第一方阵,以《哪吒2》《黑神话》为代表的视听作品已经在全球破圈传播。面对未来,我们应以更大的信心,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全面推动视听智能化产业化全球化,为全球视听用户提供更为精彩的中国故事、中国审美、中国叙事、中国平台。
编辑:潘茜
【声明:本号为宣传传媒领域融合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平台,属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其它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谢谢】
来源:融媒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