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菠萝灰粉蚧Dysmicoccusneobrevipes Beardsley属昆虫纲半翅目粉蚧科灰粉蚧属。新菠萝灰粉蚧有群集的特性,主要在植株的根及地下茎部位群集,可危害剑麻、菠萝、柑橘等 39 科 76 种寄主植物,是我国剑麻的主要入侵害虫之一,同时也是剑麻
加强生物安全管理
防范外来物种侵害
1
新菠萝灰粉蚧简介
新菠萝灰粉蚧Dysmicoccusneobrevipes Beardsley属昆虫纲半翅目粉蚧科灰粉蚧属。新菠萝灰粉蚧有群集的特性,主要在植株的根及地下茎部位群集,可危害剑麻、菠萝、柑橘等 39 科 76 种寄主植物,是我国剑麻的主要入侵害虫之一,同时也是剑麻紫色卷叶病的传播虫媒,严重威胁剑麻产业发展。
2
生物学特性
形态特征
若虫:体呈淡黄色至淡红色,触角及足发达、活泼,一龄体长约0.5 mm,体长1.1 ~ 1.3mm,此龄便可产生白色蜡粉,三龄体长约2.1mm。
成虫:体呈淡红色,体长2~3 mm,体卵形而稍扁平,披白色蜡粉,其触角退化,行走缓慢。
繁殖规律
该虫主要是孤雌生殖,单头雌虫繁殖倍数约为55倍,世代重叠,27~34 天为一世代,平均每个世代为29 天, 没有明显的休眠期。
生活习性
成、若虫整年在田间为害,先是在叶基为害,然后蔓延至叶片顶部及叶轴和潜入半张开的心叶缝隙为害,甚至迁移到开花麻花轴上为害珠芽苗,以及为害走茎苗和幼龄麻植株头部,吸食剑麻汁液,并引起煤烟病和紫色卷叶病等病害发生。当植株煤烟病严重和出现紫色卷叶病时,该虫便大部分或全部转移到其他植株上。
传播途径
该虫远距离传播主要是靠种苗(带虫)传播。近距离传播主要是自身迁移和蚂蚁、风、雨传播,蚂蚁喜好吸食其分泌物(蜜露),在吸食过程中进行搬迁。
3
物种分布
新菠萝灰粉蚧主要分布在热带, 在亚热带地区也有少量分布。该虫分布在生长有凤梨科植物的国家和地区,例如美国夏威夷、斐济、牙买加、马来群岛、墨西哥、厄瓜多尔、密克罗尼西亚、菲律宾。该虫同样适宜在我国东南沿海的亚热带地区生存,一旦传播入境,将会对中国南部地区水果、蔬菜、花卉等植物造成严重危害。
4
主要危害
新菠萝灰粉蚧主要危害菠萝、香蕉、番荔枝、柑橘、葡萄、剑麻等植物。卵、幼虫和成虫均寄生在寄主植物表面,可造成寄主植物营养不良,树势衰弱、大量落叶和落果,严重时引起植株死亡。
新菠萝灰粉蚧先是在肥厚叶基为害,然后蔓延至叶片顶部及心叶(叶轴),还有大田走茎苗及其植株头部(含地下2 cm左右)也发生该虫危害。通过大量吸食剑麻汁液,消耗植株营养,致营养衰竭,同时排泄蜜露,引起煤烟病的大量发生,严重影响光合作用,植株生势衰弱,部分叶片凋萎卷缩。
新菠萝灰粉蚧于1998 年首先在我国海南昌江市青坎农场剑麻暴发,2001 年蔓延全昌江及相邻地区的剑麻,危害植株达100%,且虫口密度大,单株麻可达数万头的粉蚧危害,并由该虫引起的紫色卷叶病大暴发,造成年减产30% 以上,甚至失收。
5
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
利用或释放优势天敌草蛉,瓢虫等控制新菠萝灰粉蚧,采用有利于昆虫天敌繁殖的农业栽培措施,选择对昆虫天敌低毒的农药,合理少施农药,保护及利用昆虫天敌。
化学防治
根据新菠萝灰粉蚧喜凉喜湿的特性,对害虫的发生进行预测预报,并适当使用化学药剂防治。研究表明,啶虫脒、呋虫胺、噻虫胺、噻虫嗪和烯啶虫胺等新烟碱类杀虫剂对新菠萝灰粉蚧均有显著的触杀作用。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7%氟啶虫胺腈·毒死蜱悬浮液、24%螺虫乙酯2 800倍稀释液等药剂均有良好防效。
海关提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引进外来物种,禁止携带、寄递活体动植物进境。
供稿单位:动植物检疫处、塘沽海关、动植物与食品检测中心
编辑:李超、闫净智
校对:牛春敬、吴昀卓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