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2月28日,中国人民大学的叶紫薇曾以第1作者的身份在顶刊Science上发表了1篇重要研究论文(Research Articles)。该研究报道了美国玉米带受侵害的转Bt基因抗根虫玉米带来的教训。该研究根据来自美国玉米带10个州的12年大学田间试验和农场调
今年2月28日,中国人民大学的叶紫薇曾以第1作者的身份在顶刊Science上发表了1篇重要研究论文(Research Articles)。该研究报道了美国玉米带受侵害的转Bt基因抗根虫玉米带来的教训。该研究根据来自美国玉米带10个州的12年大学田间试验和农场调查数据显示,随着种植量的增加,表达来自苏云金芽孢杆菌(Bt玉米)毒素的杂交玉米品种对根萤叶甲啃食的保护作用逐渐减弱,而同时害虫压力也在降低。该研究分析揭示,存在过度种植Bt玉米的倾向,这导致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玉米带美国东部各州,这一情况尤为突出。该研究结果强调,有必要超越“公地悲剧”的视角,以保护Bt作物及其他作物生物技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建议向更多样化、更透明的种子供应方向转变。
本文第一完成单位为中国人民大学,第一作者为人大叶紫薇,该文通讯作者为美国普渡大学的昆虫学家Christian Krupke。据了解,这也是国内学者首次以一作身份在顶刊Science上发表农林经济管理领域的研究长文,同时也是该期刊少有发表的管理科学研究论文。作为一名偏文科的学者能在Science(科学)等自然科学类顶级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还是比较罕见的。为此,当时Science杂志还在Policy Forums栏目对该研究专门发表了评论文章,高度评价了该研究成果,认为其展示了一种基于实证的评估方法,在改进对Bt抗性乃至更广泛农药抗性的实证经济评估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发表本篇Science文章时,叶紫薇还只是刚入职人民大学没几年的助理教授。但近日,中国人民大学破格晋升目前还未满30岁的叶紫薇为该校教授。
取自中国人民大学
叶紫薇,1995年生,浙江温岭人。她2017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2022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农业食品与资源经济系。博士毕业后叶紫薇回国加入了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叶紫薇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农业生物经济,包括农业科技创新与资源环境、健康的交叉议题,特别是生物育种技术的经济、环境问题及相关政策的研究。
叶紫薇是在读博期间开始关注生物育种玉米的经济、环境和政策问题的。本篇顶刊文章不是叶紫薇和Christian Krupke的首次合作了,两人曾于2021年合作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报道了围绕玉米种植中草甘膦使用限制所涉及的环境与经济问题;随后他们合作展开了针对Bt-CR玉米的研究。
来源:科技大满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