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早在2005年,上美股份就开始自主布局供应链体系。到2018年上美中翊工厂正式投产,工厂中搭载的自动化技术让生产效率有了显著提升。2024年,上美再斥资3亿元,在中翊工厂二期打造两万平米智慧车间,实现全自动化、数智化生产。
在偌大的工厂里,机械臂、机器人有序而高效地忙碌……过去仅在高新技术产业出现的画面,如今正在上美股份的美妆“无人工厂”内悄然上演。
早在2005年,上美股份就开始自主布局供应链体系。到2018年上美中翊工厂正式投产,工厂中搭载的自动化技术让生产效率有了显著提升。2024年,上美再斥资3亿元,在中翊工厂二期打造两万平米智慧车间,实现全自动化、数智化生产。
至今该车间全面投产,不仅为上美股份冲刺300亿目标打下坚实的供应基础,也宣告中国化妆品产业智能制造登上一个全新高度。
斥资3亿,颠覆性技术重构生产逻辑当传统化妆品工厂还在依赖人工调配、经验判断时,上美科技园内,一座占地2万㎡的“未来工厂”正以200万瓶/日的超级产能,宣告中国美妆正式迈入工业4.0时代。
这里没有密集的流水线工人,取而代之的是12条全自动生产线,从原料投放到灌装封口,全程以“闪电级”速度完成,人工作业量锐减75%,彻底打破美妆行业“重人力、低效率”的桎梏。据了解,这座车间凝聚了200余项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从AI算法到智能硬件,每一寸钢板都彰显着中国智造的硬核实力。
传统工厂的生产计划往往依赖市场预判,一旦爆款产品需求激增,临时扩产需要数周甚至数月。而上美智慧工厂的“大脑”——中央智能控制系统,能通过实时接入市场大数据,实现秒级响应,让柔性供应链不再是空谈。
传统化妆品生产中,原料配比依赖工人的“手感”,质检环节靠抽检“碰运气”,导致产品差异率高、品质波动大。而在上美的无人车间,AI品控系统以高精度扫描每一瓶产品,从产品质地到包装密封性,大大降低差异率。
在传统车间,人员流动带来的粉尘、微生物污染是产品品质隐患的重灾区。上美智慧工厂则以“零接触”理念重构生产环境:灌装环节全程密闭,机械臂通过负压管道精准抓取原料;包装线采用无菌空气幕隔离,环境标准大幅提升。
此外,无人化操作还规避了人为失误风险,所有指令均由系统验证后执行,容错率无限趋近于零。
上美智慧工厂的突破,绝非简单的“机器换人”。其底层逻辑是数据、算法、硬件的深度融合:
1、数据驱动决策:通过系统整合供应链、生产、销售数据,实时优化排产计划;
2、算法定义标准:AI深度学习质检报告,自动生成品控模型,持续迭代升级;
3、硬件突破极限:自主研发的高精度灌装设备,实现小误差、高效率。
这种技术三角的协同效应,让上美不仅实现了生产效率的指数级提升,更将中国美妆产业从“劳动密集型”的旧标签中解放,向全球输出“智造”标杆。
冲刺300亿目标,智慧工厂成强大引擎上美智慧工厂投产,不仅是一次技术升级,更是企业战略转型的核心抓手。
上美股份在2024年实现营收同比增长62.1%达67.93亿元,净利润达8.03亿元的好成绩。而在2025年,这座“未来工厂”将通过成本优化与市场敏捷性的双轮驱动,为上美业绩注入强劲动能。
一方面,传统化妆品生产中,人力成本占费比较高,且效率波动大。而智慧工厂通过机械臂、AGV无人搬运车等设备,将人工作业量削减75%。可预见的是,这种“降本增效”的连锁反应,将直接推动毛利率提升,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另一方面,在直播电商主导的消费市场,传统供应链因产能僵化,常出现“热搜爆单→工厂抓瞎→消费者等货”的尴尬局面。而上美的柔性产线,凭借实时数据接入能力,可瞬间消化百万级订单。“热搜即生产”的能力,也让上美在供应链层面进一步贴合直播经济需求,间接推动市场份额扩张。
如果说短期目标是油门,长期战略则是方向盘。上美以智慧工厂为支点,正在构建一条以技术壁垒与全球化布局为核心的护城河。
在上美股份创始人兼CEO吕义雄的构想中,上美股份将在5年后冲刺300亿元的集团目标。
从战略层面看,这300亿营收来自于“六六战略”——始终聚焦美容护肤行业和化妆品赛道,布局“大众护肤、洗护个护、母婴用品、皮肤医疗美容、彩妆、高端护肤+仪器”六大板块,以“组织驱动领先、科研领先、信息AI领先、营销领先、智能化生产领先、从个性化发展走向共性化发展”的六大竞争面,依靠系统性能力驱动多品牌生态布局。
而从实操角度分析,上美智慧工厂背后的智能化生产无疑是支撑这一目标的强大动力。
中国美妆产业曾长期困于“大而不强”的窘境——依赖人工经验的生产模式、粗放低效的品控体系、难以适配市场变化的僵化供应链,让国货品牌在市场竞争中举步维艰。
上美无人车间作为中国首个AI智能化妆品无人车间,其意义不仅在于效率革命,更在于重构了一套以数据驱动、算法决策、智能协同为核心的制造范式,以全链路智能化生产,将消费者需求与制造环节无缝衔接,让“爆款秒产”“品质零差异”成为现实。这标志着中国美妆正式告别经验依赖的旧时代,迈入以科技定义标准的智造新纪元。
上美无人车间的落地,也是国货制造力从量变到质变的缩影。过去,中国化妆品行业常被贴上“代工基地”“平价替代”的标签,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如今,这座充满未来感的工厂,以自主研发的智能算法、柔性产线、透明化品控体系,重新书写了“中国制造”的内涵。
它证明:国货的竞争力绝非仅靠成本优势,而是源于对技术创新的深耕。当生产线上的机械臂以毫米级精度完成灌装,当AI系统实时操控柔性生产,中国美妆已从“模仿者”蜕变为“规则制定者”——不仅在产能上颠覆传统,更在品质标准、响应速度、绿色生产等维度树立行业标杆。
可以进一步预见的是,上美智造实践也绝非一家企业的孤军奋战,而是对整个产业链的赋能与重构。未来,工厂或将原料供应商、包材商、渠道平台通过数据中台纳入同一数字化网络,打破信息孤岛从而形成生态级协同,让中国美妆产业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升级”,为中小企业提供可复制的智造模板,加速全行业向工业4.0转型。
这与中国“制造强国”战略高度同频。在“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背景下,这座工厂以零接触生产、低碳工艺、技术密集的人才结构,展现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可行路径。
可见,上美无人车间的价值,已经超过一座工厂的物理边界。
它是中国美妆产业从“制造”到“智造”跃迁的里程碑,也是中国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上游攀登的缩影。这条路没有终点,只有不断超越的征程,而中国美妆正向世界宣告:智造时代的领跑者,已然登场。
作者/吴思馨
排版/桂玉茜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