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陷舆论旋涡的“小米”,评级展望被调整至“正面”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03 15:40 2

摘要:惠誉预计,小米将在电动汽车扩张中保持财务纪律,尽管电动汽车业务仍将维持无盈利状态,并继续带来中期风险。

惠誉预计,小米将在电动汽车扩张中保持财务纪律,尽管电动汽车业务仍将维持无盈利状态,并继续带来中期风险。

01

评级展望“正面”

4月2日,惠誉将小米集团(01810.HK)的长期外币与本币发行人主体评级展望由“稳定”调整至“正面”,并确认该评级为“BBB”。

与此同时,惠誉确认小米的高级无抵押评级为“BBB”。

另外,惠誉确认由小米100%控股子公司Xiaomi Best Time International Limited发行的现存高级无抵押票据评级为“BBB”,该等票据由小米无条件且不可撤销地担保。

正面展望反映了小米强劲的自由现金流,由其不断增长的物联网(IoT)业务、受控的电动汽车(EV)亏损以及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的上升所支撑。

小米的电动汽车扩张提升了品牌认知度和认知度,推动了物联网和高端产品销售的增长,并增加了核心业务的现金流。

增强的现金流,将支持小米增加对其电动汽车和人工智能计划的投资。

惠誉预计,小米将在电动汽车扩张中保持财务纪律,尽管电动汽车业务仍将维持无盈利状态,并继续带来中期风险。

《小债看市》统计,目前小米集团存续美元债券7只,存续规模26.55亿美元。

存续美元债券

近日,三名女大学生驾驶小米Su7发生爆燃事故不幸遇难,将小米推入舆论旋涡,公司市值两天蒸发超1200亿港元,雷军身价缩水约280亿。

02

财务分析

据官网介绍,小米公司正式成立于2010年4月,是一家以智能手机、智能硬件和IoT平台为核心的消费电子及智能制造公司。

2018年,小米集团在香港主板上市,成为了港交所首个同股不同权上市公司,创造了香港史上最大规模科技股IPO,以及当时历史上全球第三大科技股IPO。

小米集团官网

从股权结构看,雷军持有小米集团31.4%股权,为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股权结构图

近两年,伴随小米汽车业务首战大捷,小米“人车家全生态”协同效应释放出强劲增长效能,驱动集团所有业务板块步入高增长周期。

2024年,小米集团总收入同比增长35.0%至3659亿元;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41.3%达272亿元。

归母净利润

具体来看,2024年小米智能手机业务实现收入1918亿元,同比增长21.8%。

根据Canalys数据,2024年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为13.8%,连续18个季度稳居全球前三,并成为2024年全球前三厂商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品牌。

另外,小米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总收入为328亿元,多项指标超预期达成。

在盈利能力方面,2024年小米集团毛利率为20.92%,同比有所下滑;净利率6.44%。

销售毛利率

截至2024年末,小米集团总资产有4031.55亿元,总负债2139.5亿元,净资产1892.05亿元,公司资产负债率为53.07%。

从财务杠杆看,随着业务扩张,近年来小米集团的资产负债率有所抬升。

资产负债率

《小债看市》分析债务结构发现,小米集团主要以流动负债为主,占整体债务的82%,债务结构待优化。

截至相同报告期,小米集团流动负债有1753.85亿元,主要为贸易应付款项,其一年内到期的短期债务有133.27亿元。

相较于短债压力,小米集团流动性充沛,其账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有336.61亿元,公司短期偿债压力不大。

另外,小米集团还有非流动负债385.65亿元,主要为其他非流动负债,其长期有息负债合计有172.76亿元。

整体来看,小米集团刚性债务总规模有306.03亿元,主要以长期有息负债为主,带息债务比为14%。

期间费用方面,小米集团研发和销售费用有所增加,分别为240亿和310亿元。

融资渠道方面,小米集团渠道呈多元化,除了发债和借款,其还通过租赁、应收账款、股权以及股权质押等方式融资。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以来小米集团筹资性现金流持续净流出,分别为-78.55亿、-5.05亿以及-39.99亿元,公司再融资面临一定压力。

筹资性现金流

在资产质量方面,截至2024年末,小米集团存货高达625亿元,不仅对公司资金产生较大占用,且行业内产品更新换代较快,面临一定存货跌价风险。

总的来看,小米集团业绩增长的同时,财务杠杆也在攀升;融资渠道遇阻,筹资性现金流持续净流出;存货规模较大,存在一定跌价风险。

03

造车梦

在雷军眼里,造车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距离2021年初他官宣小米开始造车,已经过去4年了。

2021年,小米完成了搭建汽车产业链、扩充研发团队、宣布自建工厂等大动作。

2022年3月,雷军曾阔气地表示,“我们有钱,有研发团队,有全球智能生态,我们亏得起。”当时,雷军预计10年投资100亿美元用于造车业务。

一年后,雷军公开表示,小米造车进展超预期,已顺利完成冬季测试,预计2024年上半年量产。

2024年4月,“小米SU7”上市,市场表现强劲,截至2025年3月31日累计交付量超过20万辆。

随后,小米汽车趁热打铁,推出的第二款车型“SU7 Ultra”,即便为售价超过50万元的豪华车车型,在上市后也进入了供不应求的状态。

今年3月29日,一辆小米SU7在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行驶过程中遭遇严重交通事故,将小米推入舆论的旋涡。

这次车祸似乎是小米汽车发布以来最大的一次危机,它是否将成为公司的“至暗时刻”?

来源:小债看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