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守春耕质量关!全国多地开展农资打假整治行动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03 15:38 2

摘要:眼下正是春耕备耕关键时期,农资销售正热,连日来,为保障春耕备耕,河南、山东、内蒙古、安徽、吉林、湖北、四川等地执法人员深入农资市场,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保障春季农业生产需求。

眼下正是春耕备耕关键时期,农资销售正热,连日来,为保障春耕备耕,河南、山东、内蒙古、安徽、吉林、湖北、四川等地执法人员深入农资市场,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保障春季农业生产需求。

河 南

为贯彻落实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和河南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切实保障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坚决防范制售假冒伪劣化肥等坑农害农行为,近日,河南省市场监管局印发通知,自3月至12月,在全省范围内部署开展化肥质量监管执法专项行动。

本次专项行动聚焦四个重点:一是化肥集中生产销售地和农业种植大镇等重点地区;二是氮磷钾三大基础肥料和复肥等重点产品;三是上门推销的“忽悠团”、农资批发市场上的“游商”、以及电商平台销售假劣化肥的重点经营主体;四是无证生产、假冒伪劣等重点违法行为。

专项行动期间,市场监管部门将从四个方面做好化肥质量监管和执法工作。一是加大对农资经营企业的监管力度,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把住生产流通质量关;二是加大对农资商品网上监管力度,以第三方交易平台和独立网站为重点监管对象,把住线上销售质量关;三是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产品,消费投诉多、媒体曝光的农资产品监督抽查力度和频次,依法公示抽查结果,严肃处理抽查不合格企业;四是及时收集分析、排查扩展案件线索,深挖彻查违法犯罪产业链条,做好化肥产品生产、流通和使用环节全链条协同联动执法。

内蒙古

为进一步规范农资市场经营秩序,保障农业生产顺利进行。连日来,内蒙古各地市场监管部门早安排、早部署、早行动,通过发布提醒告诫书、开展“护农助耕”专项行动、采取“普遍检查+重点抽检”等方式,全力抓好春耕备耕期间农资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

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管局以“护农助耕”为主题启动农资市场专项整治,通过打好“源头管控+精准抽查+靶向施治”组合拳严把质量关口,尤其加大对农用地膜、化肥、滴灌带等产品生产企业监督检查力度,禁止生产和销售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同时指导相关部门将违规生产、销售不合格农资行为依法依规纳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实现联合惩戒、数据共享。

乌兰察布市市场监管局为保障春耕期间农资产品质量安全和计量准确,专门印发了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下达了《农资产品质量专项整治监督抽查计划》和《定量包装计量监督抽查计划》,预计在全市开展农资产品质量抽检198批次、计量抽检120批次,待检测机构出具抽检报告后,将对抽检结果进行公示,对相关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与此同时,内蒙古市场监管部门也鼓励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对农膜、滴灌带及化肥产品质量和市场经营行为进行监督。如发现生产、销售单位存在违法违规行为,请及时拨打“12315”举报热线进行投诉举报。

湖 北

湖北省襄阳市农资打假小组共分为四个督导组,每个督导组由一名副县级领导带队。四个督导组分别对11个县(市、区)的春耕物资生产调度、农资打假工作总体开展、农资生产经营准入、农资市场整顿、农资下乡及诚信经营进行重点检查。

湖北省襄阳市农资打假小组成员对肥料产品进行抽检。

此次督导检查采取随机抽查,定点检查的方式重点对省市检查中发现问题较多和投诉举报较多的农资经营主体、农村和城乡接合部、省市县交界区农资店的不规范经营行为。重点整治无证生产经营主体、严查游商游贩兜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

加强对种子、肥料、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中的无证经营、非法添加农药成分、标签标示不合规、非法添加禁止使用的药品和其他化合物等违法违规问题和假劣农资问题。

安 徽

近日,安徽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暨春耕农资巡查检查,严格农资市场监管,保持对危害农资安全违法行为严查严打态势,确保农资质量安全、市场秩序良好。

安徽省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抓早抓实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以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农资为重点,对农资生产企业、农资批发市场、经营门店等重点区域迅速开展拉网式排查,一旦发现不合格产品,立即清理下架,上查来源、下追去向。针对农资“忽悠团”流窜作案、假劣种子坑农害农等问题开展整治行动,组织监管执法人员等从农资使用端倒查发现假劣农资违法线索,提高问题发现率和查处率。

在农资网络销售方面,安徽省要求各地协同构建网络销售农资监管制度,联合相关部门严肃整治网络涉种违规销售、虚假宣传等问题,强化“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同时,在生产、流通等领域开展农资质量监督抽检,严格落实监督抽查结果通报、反馈和共享机制,及时发布农资消费警示信息,迅速查处不合格农资产品,严防假劣农资流入农业生产领域。

吉 林

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犯罪,全力维护吉林省粮食安全稳定,近日决定在吉林省范围内开展2025年农资打假专项打击整治行动。

重点区域。一是重点农资专业批发市场和集散地、菜篮子(人参种植)产品主产区、种植(养殖)生产基地;二是农资违法问题暴露多、新闻媒体曝光多、群众投诉举报多的“三多”地区(农资产品);三是城乡结合部和区域交界处的农资市场。四是互联网农资电商、快手抖音平台、网红主播带货、微信群、电话推销等网络销售假劣农资区域。

重点问题。一是质量违法问题。生产经营肥料、农膜、农机等不符合国家行业标准的;肥料掺杂掺假、虚标含量和养分,擅自修改标识内容、销售外包装未附标识、标识残缺不清,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肥料中含有毒有害成分的;生产销售农机(及配件)未按照法律规定建立、保存销售记录,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擅自改变农机具原始参数、出厂性能的。二是价格及计量违法问题。种子(含种畜禽和人参种子,下同)、肥料、农药、农膜等农资产品拒不执行明码标价规定、价格欺诈、缺斤少两等违法问题;对个别畅销种子、肥料等货源紧缺农资套牌侵权、随意哄抬价格、串通涨价、囤积居奇等问题。三是流窜非法销售农资及合同诈骗问题。农资流动商贩、“忽悠团”流窜销售假劣农资,以“订单农业”为名实施农资购销合同诈骗等违法问题。四是虚假宣传问题。种子、农药、肥料等重点农资产品侵犯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包装、冒用他人企业名称或姓名,虚假宣传和虚假表示及侵犯他人品种权、注册商标专用权、假冒专利、违规诱导推销等违法问题。五是网络销售假劣农资问题。网络无证直播带货、电话微信、网络平台销售假劣农资和禁限用农兽药问题,互联网跨区域违规销售种子等问题。六是广告违法问题。农资产品利用电视、报纸、广播、互联网等媒体发布虚假广告,进行虚假宣传,坑农害农、欺骗农资消费者等违法问题。七是无证生产经营问题。无证生产经营种子、农药、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农资产品的违法行为。

山 东

近日,山东省公安厅联合省农业农村厅下发通知,就扎实做好春耕备耕工作,依法严打制售假劣农资违法犯罪作出部署,要求扛牢农业大省维护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强化组织部署,压紧压实责任,坚决把好春耕生产“第一关”,助力建设更高水平“齐鲁粮仓”。

通知要求,要紧盯农资生产、销售等关键环节,迅速开展春耕农资排查检查和质量监督抽查,积极开展隐患排查。加强监督管理,积极与本地合法正规经营的农资企业建立合作,及时获取案件线索。加强信息研判,对可疑产品及时进行抽检。聚焦种子、农药、化肥等春耕物资,重点打击非法制售假劣、套牌侵权种子,非法生产、经营含有隐性成分的农药或禁用高毒农药以及制售有效成分不足的伪劣化肥、“农资忽悠团”和有资质企业代加工生产假劣农资、网络售假等危害农业生产、损害农民利益的犯罪活动。抓住当前春耕备播用种用肥用药需求高峰,农资生产、储备量大的时间节点,快侦快破一批重点案件,全力扣赃挽损。

四 川

当前正值春耕生产关键时节,为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强化农资执法监管,保障农业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四川成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总队青白江支队全面推进农资打假专项治理暨2025年春季“绿剑护农”专项执法检查行动。

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农业农村局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执法人员向群众讲解如何辨别假劣农资。

聚焦农业生产使用量大的农资品种和群众投诉举报、违法案件发生较多的农资生产经营主体,对辖区内农药、化肥、种子、兽药及饲料等农资生产经营主体资质、产品质量、购销台账、产品标签等开展全面排查。强化农资互联网经营监管,规范线上农资经营行为。同时,积极核查无牌证行驶、伪造套用号牌、非法拼装改装、逾期未年检等农机违规行为,严查作业期间违规载人、擅自拆除安全防护装置等安全隐患,全力保障春耕备耕期间农资安全及人员安全。今年以来,检查农资生产经营主体23家次,核查农资品种126个次,处理网销农资投诉1起,立案3起。

编制 | 炼 晨

审校 | 童 玲

监制 | 陆 璐

来源:中国农资传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