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香书海”走心打造——新阅读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03 15:52 2

摘要:而在运城市中心城区中银大道槐树凹西口,有这样一间民营会员制图书馆——“墨香书海”家庭教育图书馆。它掩映在闹市中,静静伫立了16年,“迎来送往”了万千好书者,颇有几分“大隐隐于市”的淡然。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学者杨素秋认为,图书馆不仅是获取知识的场所,还促进社会的融合。一间图书馆对于城市文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在运城市中心城区中银大道槐树凹西口,有这样一间民营会员制图书馆——“墨香书海”家庭教育图书馆。它掩映在闹市中,静静伫立了16年,“迎来送往”了万千好书者,颇有几分“大隐隐于市”的淡然。

走进去,十几万册的藏书量给人以视觉冲击,儿童区、成人区划分清晰,古香古色的书架挤满了精装绘本,小朋友们开心地在书海里徜徉,在新书区“窜上窜下”,寻找自己喜欢的作品……静心雅致的禅音、角落里摆放的沙发、中心空间供人交流的长桌,好似经过精心设计,共同营造了一种舒适典雅的阅读氛围。

从2009年至今,这个坐落在城市空间的小小图书馆,成为不少人的精神栖息地,在电子屏盛行的时代重新定义了阅读的新路径和新可能。

从“适龄”到“全龄”

“我们应该什么时候开始阅读?”

“越早越好。”

自图书馆成立以来,不少人询问过创始人许双宝这个问题,而他每次都是这样回答。

有人说,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10年前,其次是当下。阅读也是如此。作为一间家庭教育图书馆,“墨香书海”致力于为孩子们撒播阅读的种子。

周末中午,三年级学生卫一帆来这里借书。这次他目标明确,10分钟不到,便找到了学校布置的所有阅读书目。

“这太好了,够我看好一阵子。”和别的小朋友喜欢打游戏、看电视不同,他的周末经常在图书馆里度过。虽然年纪尚小,但谈起阅读来他逻辑清晰,眼里放光。“我觉得阅读让我在写作时有话可说,更让我拥有了自制力。”《小王子》《昆虫记》《海底两万里》……长期的阅读让这些书籍成为他的好朋友,陪伴他随时随地开启一场探险之旅。

和卫一帆一样,不少小朋友在图书馆里认识世界,塑造着自己的价值观。

“在《平凡的世界》里读劳动与爱情,读理想与生活;在《儒林外史》中读语言的艺术,读封建科举制度的弊端;在《活着》里读人生的无奈与不可捉摸,读生命的力量与存在的价值……”从小在图书馆里“浸泡”着长大的王同学分享着自己喜欢的作品,透过一个个故事汲取精神力量。

“创办图书馆的目的就是让更多人爱上阅读,从小养成阅读的习惯。”许双宝介绍,如今的墨香书海藏书16万册,拥有2700余名长期会员,是国内规模最大的以学前幼儿及中小学生为服务对象的主题民营图书馆。

去年考入北京林业大学的王一茗放假时还是喜欢来到这个图书馆,用她的话说“这里有家的感觉”。从初中起,她就在这里读名著、交朋友、谈理想,图书馆里留下了她的珍贵回忆。“绘本、名著、学术类的书籍我都会涉猎,但我最爱的还是《红楼梦》,字里行间充满着意境美,每每读来总能感受到大观园里洋溢着的那份青春的美好。”

“书籍让我们自由地选择想成为的人,拥有了更强的表达能力,变得更加自洽,帮助我在面临人生中众多选择时更加坚定。”王一茗说。

“一个伟大的结果往往源于一个勇敢的开始,这个开始就是捧起书的那一刻。”许双宝说,家庭图书馆的优势,在于完美契合亲子阅读这一发展趋势,以小家带动大家,从而实现全民阅读愿景。

抱着“让孩子过来多读书”想法的刘佳敏,如今已经成为这里的常客。“每周都来,在图书馆里读书更有阅读的氛围。”她微笑着捧起《始于极限:女性主义往复书简》,坦言书中犀利的观点让她逐渐认识到女性在追求自我成长道路上的艰辛,她开始思考女性在婚姻和家庭中的关系,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

这种改变的力量是巨大的。

“现在我们家几乎不看电视,手机也看得很少,我陪伴孩子每天一起读书,将每周六设为家庭读书日,时常就书中一些观点交流看法,不仅孩子学习更有动力了,我自己也获益良多。”刘佳敏说。

“我坚持每周六带孩子来图书馆自主阅读两个小时左右,然后再借26本书回家。3年来,不仅两个孩子读了2000多册绘本,我的视野也更加开阔了。”家长刘冬平表示,自己学习医学专业,过去读的大部分书都是专业类书籍,“如今来到图书馆,可以接触到更多种类的书,在阅读中锻炼了思维能力,有时候午休都要拿本书看一会儿。”

从“有用”到“无用”

人们常说无事乱翻书,一个“乱”字点明了阅读书籍和方式的多元。

图书馆安静的一角,初中学生祁亚舒翻开《无所不在的化学》饶有兴趣地读起来。为了上课能更好地跟上老师的节奏,她希望通过这本书“提前预习一下化学知识”。“平时我还会借阅历史科普类、物理方面的书籍,从不同角度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习更多课外知识。”

然而这样“有用”的阅读却不能完全满足她,书中丰富多彩的世界令她着迷。“我最近看的一本印象比较深刻的书是《根鸟》,是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故事设定非常新奇,语言梦幻,读起来让人浮想联翩。”

实用阅读构建知识骨架,“无用”阅读则在培育精神的毛细血管网络。作为一家绘本数量远超其他书籍的图书馆,在一些人眼中,它似乎是白费功夫。“其实绘本不单单是图画,也不仅仅是给小朋友读的,每个人都喜欢读故事,而绘本就是用小故事说明大道理。”许双宝说。

查看该馆借阅记录,排名第一的便是一本儿童绘本故事——《牙虫大搬家》。“这个故事挺有趣,把牙齿比作房子,牙虫每天在里面寻找能让它们‘吃饱’的地方。每次看完后,都不需要我提醒,孩子主动就去刷牙了,习惯特别好。”一位家长说。

“孩子平时喜欢看‘干货’,也喜欢看一些神话故事和漫画。我不会特别限制她,尊重兴趣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有时候一些优秀的漫画书不仅能让孩子了解复杂知识,更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蔺俞丹妈妈说,孩子目前上小学四年级,每天都能自觉看书,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这样来看,“无用”也是另一种“有用”。

“从功利角度出发,读书不一定当下有用,但是如果不读书,生活会受局限。”谈起读书是否“有用”的话题,许双宝表示,不读书的话,眼前就是世界,书读多了,世界就在眼前。“你可以畅游上下五千年,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甚至知道埃塞俄比亚的特产有什么……”

为了避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情况,许双宝坚持阅读,每天都要写三四千字的阅读笔记。这些“无用”的笔记不仅让他将知识内化于心,更锻炼了他出口成章的能力。

开卷有益,书籍总是在不同程度上予人滋养,也许当下并没有多大的效果,但或许在未来的某些时刻,那些看似“无用”的观点会令人灵光乍现,又或许它已经融入生命的长河,支撑着每一次重要抉择。

从“独享”到“分享”

在人们日益孤独化的今天,“墨香书海”这样一间图书馆以阅读加强着社群间的联系。

周六上午9时,许双宝照常翻开书,点开录制按钮,面对着现场的数十位家长,开始分享最近阅读的收获……图书馆也从单纯的阅读场所,演变为知识的“共享空间”。

“一个人不能控制另外一个人,只能改变自己。每个人的信念、价值观、规条系统只对本人有效,不应强迫别人接受。改变自己,才有可能改变别人……”许双宝分享着《重塑心灵》这本书中的观点,结合脑科学的原理告诉家长,教育子女要注意方式方法,不应该控制而是要引导,只有家长以身作则,孩子才能更好地接受,形成良性的亲子关系。

而针对当下大家普遍面临的“内耗”问题,这本书也给出了解答:“所有事情或经验里面,正面和负面的意义同时存在,究竟是我们的绊脚石还是踏脚石,须由自己决定。”

“我们会惊喜地发现,当开始阅读后,很多困惑就迎刃而解了。”许双宝说。

这样的阅读分享很受会员们的欢迎,不少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希望从中了解更多好书,锻炼思维能力。“来这里3年时间,我发觉在和大家交流中我的眼界更宽了,接触到更多心理学、脑科学方面的知识,每周的读书分享倒逼我不断阅读,从以前不怎么爱书到现在可以说书不离手了。”家长陈园说。

王海妮听得格外认真,手里的笔不停地在本上写写画画,尽管在视频号上就能收看直播,但她还是专门从万荣赶过来。“平时自己读书缺少环境,现场的气氛更好,有人给你讲书,还能和大家一起交流书中观点,知识变得更好理解,读书更轻松了。”

读书会也给渴望阅读但不知道从哪里开始的读者一些方向。“许老师会把书单分享到群里,方便我们提前阅读,有时候想阅读但是不知道读什么书,这样省去了选择和纠结的时间,推荐阅读的书目都是各领域的经典之作,带领我们逐步走进阅读的世界。”梁燕红说。

读书会的影响力还在扩大……

除日常分享外,不少作家名人和阅读爱好者来这里交流经验做法,帮助读者更好地选书、读书。此外,“墨香书海”正在打造万人读书推广系列活动,走进社区、企业、学校等,在社会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我不仅是一个守书人,我还要让书走出去。”许双宝说。

3月20日,在盐湖区魏风小学安邑西街校区,一场“读书让生活更美好”的分享活动正在进行,500余名家长与师生齐聚一堂。

许双宝表示,当下是信息爆炸的时代,面对海量的信息,阅读和思考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家长,我们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在外经常带孩子去图书馆,在家里放下手机,陪伴他们阅读,激发孩子兴趣,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听完分享,董书静颇有感触。

在另一场读书分享会上,不少大中专院校学生备受鼓舞,准备以阅读点亮人生梦想。

“现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这更要求我们不断学习,在书籍中汲取智慧和养料。”谈起阅读,学生赵俊博深有感触。

学生仝昭汝说:“曾经很多书籍带给我力量,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活着》等,未来我希望能以阅读丈量世界。”

“刚刚我被许老师种草了《价值》这本书,书里的世界别有洞天,希望我能坚持阅读,收获成长。”学生裴佳鹏说。

从一个人读书到一群人读书,阅读给人智慧、给人振奋、给人力量……

“如果世界上真的有天堂,那一定是图书馆的模样。”或许,在数字化发展的当下,不少人对图书馆和纸质书的未来产生担忧,提出质疑。“它们会过时吗?”没有人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阅读和思考永远不会过时。书籍将穿过时间的长河给我们精神指引,如一座灯塔,如一剂良药,驱赶迷茫,对抗平庸。不妨从这个春天开始,捧起书,奔向“诗和远方”,获取幸福和力量。(陈怡霏)

来源:山西第一现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