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就在琢磨一个问题,就是如果没有秦川,张克寒的案子,还有其他一些多年的积案能不能破?我觉得很难,如果能破的话,何必要找他呢?这就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些积案,只有秦川能破,而别人破不了?秦川一个人能顶多少人?他的作用有多大?
晚上没有太好的电视剧,有两个地方台又在播放《我是刑警》,我就又看了几集。
我就在琢磨一个问题,就是如果没有秦川,张克寒的案子,还有其他一些多年的积案能不能破?我觉得很难,如果能破的话,何必要找他呢?这就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些积案,只有秦川能破,而别人破不了?秦川一个人能顶多少人?他的作用有多大?
我上中学时,读过俄国著名哲学家普列汉诺夫的著作“:《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时隔太久内容记不太清了。但邓小平对毛泽东的评价我是记住了。他在接受意大利记者法拉奇采访时说,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又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这丝毫不是夸张。”“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共产党”,可见毛泽东的作用是巨大的,不可替代的。
我们一方面要承认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同时也要承认卓越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如果不是毛泽东在长征途中多次力挽狂澜,包括转兵贵州,放弃与二、六方面军的会合,与张国焘右倾分裂的斗争等,我们党和红军能否存在都是问题。
山东背靠中原,南接江淮、北迫平津,与东北辽宁隔海相望,是中国革命的重要枢纽,具有战略地位。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军迅速南进,国民党军仓皇溃退,山东局势一片混乱。从内部来讲,罗荣桓率领的115师,与山东分局、山东纵队之间在工作上存在很多分歧。为发展好这一重要根据地,党中央、毛泽东1938年底指令罗荣桓等去山东,领导打开当地的局面。开始也是有很大的困难和阻力。1943年9月,罗荣桓任山东分局书记,成为山东抗日根据地党政军主要负责人,内部矛盾问题得到根本解决。毛泽东说:“山东只换上一个罗荣桓,山东全局的棋就下活了。山东的棋下活了,全国的棋也就活了。”毛泽东曾动情地说:“山东把所有的战略点线都抢占和包围了。只有山东全省是我们最完整、最重要的战略基地。北占东北,南下长江,都主要依靠山东。”毛泽东这样评价:“在全国各区,就经济论,东北为第一位;就军事论,山东为第一位。”可见用对一个人齐了多大的作用。
1975年9月15日,邓小平前往出席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在山西阳泉车站,对前来迎接的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王谦说:不要怕别人说什么,重要的是把领导班子整顿好,关键是用好人!这是邓小平的经验之谈。后来他在谈论发现和使用人才时曾回顾1975年整顿的经验:“一个人才可以顶很大的事,没有人才什么事情也搞不好。1975年我抓整顿,用了几个人才,就把几个方面的工作整顿得很有成效,局面就大不一样。”
在1975年整顿还没有启动的时候,邓小平就挑选老部下、主政西南时就掌管工业、以后在北京城市建设中业绩卓著的万里,主持当时问题最为严重、地位十分重要的铁道部工作;就大胆起用“文革”以来长期挨整、素有党内一支笔之称的胡乔木,让他团结一批“笔杆子”,组织国务院政治研究室,担当他的参谋班子和写作班子;还有胡耀邦、张爱萍、周荣鑫等,也都委以重任,放手让他们分别领导科学院、国防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整顿。这些领导同志都既敢于斗争又善于斗争,迅速打开局面,取得显著成效。“四人帮”诽谤邓小平拉一把“二胡”、身边有“四大金刚”,正好从反面说明,知人善任,确是邓小平突出的一个长处。这也是1975年整顿成功的重要因素。
列宁说过,干部问题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根本问题。“要研究人,寻找能干的干部。现在的关键就在这里;没有这一点,一切命令和决议只不过是些肮脏的废纸而已。”斯大林说过,干部决定一切。毛泽东说,正确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邓小平也说过“关键在人”。
那么多积压多年甚是十几年的案子破不了,秦川一来就破了,这还不是人的问题?我们真得好好研究像秦川这样的人是怎样产生的?我们既要研究组织培养的作用和经验,也要研究个人的自我成长、才能、责任心、敏锐程度等等的形成和发挥机制。一个有特殊才能的人,确实能顶成百上千的人。这不是英雄史观,这是客观存在和历史史实。
2025年4月3日
来源:刘军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