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日,在中共彭水自治县委社会工作部、彭水自治县民政局指导下,“三区”计划项目组联合鞍子小学新化分校开展“拥抱春天·快乐童行”主题踏青活动。13名学生在踏青赏春中探索自然奥秘,以传统踏青习俗为媒,解锁一场融合知识科普、艺术创作与实践体验的春日课堂。
4月2日,在中共彭水自治县委社会工作部、彭水自治县民政局指导下,“三区”计划项目组联合鞍子小学新化分校开展“拥抱春天·快乐童行”主题踏青活动。13名学生在踏青赏春中探索自然奥秘,以传统踏青习俗为媒,解锁一场融合知识科普、艺术创作与实践体验的春日课堂。
活动以“春日观察”拉开序幕,孩子们化身“小神农”,在油菜花田间寻找野葱、荠菜等可食用野菜。带队老师现场讲解野菜辨识技巧及药用价值,将清明踏青“挖野菜”的传统习俗转化为生动的自然教育课。
“原来蒲公英不仅好看,还能入药!”孩子们看着蒲公英兴奋地说。这种“探春+求知”的模式,让传统踏青习俗焕发出科学探索的新内涵。
最具创意的“捕捉春天”环节,孩子们手持镂空的“春”字卡纸,在金色花海、青石小径间寻找最佳取景框。镜头里,既有孩童与“春”字框中探出的油菜花合影,也有透过“春”字镂空拍摄的田园诗画。五年级学生刘涵嫣举着卡纸笑道:“这个‘春’字框就像大自然的相框,框住了最美的春天!”
在春日写生环节,孩子们支起画板,用画笔定格满目金黄。社工提前准备的泡沫网拓印工具,让孩子们能巧妙捕捉油菜花的纹理。“看!我用泡沫网画出来的油菜花漂亮极了!”孩子们在展示画作时,一片金黄的油菜花田栩栩如生。这种将传统写生与创新技法结合的方式,让艺术启蒙在田野间自然发生。
本次活动将清明踏青与五育融合,孩子们既传承了‘亲近自然’的文化基因,又在观察、创作中培养了科学精神,这才是传统节日该有的打开方式。随着夕阳西下,孩子们带着沾着泥土的野菜、印着春光的照片和飘着油墨香的画作返程,这场清明时节的自然课,已在他们心中播撒下敬畏生命、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
来源:巴渝零贰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