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沈阳疾控发布四月份健康防病提示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03 15:59 2

摘要:四月春暖花开,气温日渐回升,但昼夜温差仍较大,雨水开始增多,气候的变化为多种传染病的传播提供了条件。同时,清明祭扫、春游出行等活动增多,人群聚集易增加疾病传播风险。春季野生植物生长旺盛,误食野生有毒植物可能导致中毒,需谨慎采摘。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沈阳市疾病预

四月春暖花开,气温日渐回升,但昼夜温差仍较大,雨水开始增多,气候的变化为多种传染病的传播提供了条件。同时,清明祭扫、春游出行等活动增多,人群聚集易增加疾病传播风险。春季野生植物生长旺盛,误食野生有毒植物可能导致中毒,需谨慎采摘。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沈阳市卫生监督所)发布风险评估结果,四月份重点关注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水痘、肺结核和布鲁氏菌病(布病);一般关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性腮腺炎、蜱传疾病和野生植物中毒。提醒市民,日常注重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环境整洁通风,健康生活需从日常细节做起,加强健康防护意识,保障自身健康。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胃肠道疾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传播途径多样,人群普遍易感。当患者呕吐物及排泄物处理不当时,常在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聚集性发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呕吐和腹泻,其次为恶心、腹痛、发热等症状,多数患者症状持续2-3天后恢复。

防病提示:

1.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不洁的食物,生熟食品要分开。

2.饭前便后及接触脏东西后要洗手,掌握“七步洗手法”,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学校、托幼机构、企业等集体单位要做好晨、午检,发现有学生、员工或食堂工作人员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应及时上报,并做好患者隔离,待症状完全消失72个小时后方可上班(学)。

4.对病人的呕吐物及排泄物要进行规范的消毒处理,处理时要佩戴口罩和手套,处理完毕要彻底洗干净手。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经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临床表现为发热、出疹,同一部位可见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同时存在,可伴头痛、咽痛等症状。水痘传染性强,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较成人易感,但成人发病症状更严重。在水痘的发病高峰期,学校、幼托机构和儿童家长要做好预防工作。

防病提示:

1.开窗通风,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

2.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应加强晨午检和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工作,发现疑似患者应及时通知家长将其带至医疗机构就诊。

3.注意水痘患者护理,避免接触患者疱疹液,防止感染。待皮疹完全结痂干燥后方可上学。

4.适龄儿童通过接种水痘疫苗能起到很好的保护效果。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感染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可以感染人体多个器官,以肺部最为常见。传染性肺结核病人通过咳嗽、咳痰、打喷嚏,将结核菌播散到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即可能受到感染。所有人群均为易感人群,特别是儿童、老人、体质弱的人容易受到结核菌的感染。

防病提示:

1.在人员密集的场所要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在接触公共物品后、饭前便后,建议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按照 “七步洗手法” 揉搓双手至少20秒。

3.每周坚持锻炼身体,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保证高质量睡眠,提高身体免疫力。

4.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应前往结核病定点医院,配合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治疗期间要严格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不可以擅自减药或者停药。

布鲁氏菌病又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人由于接触患病的牛、羊或其污染物而感染发病,最明显的症状是发热、多汗、关节肌肉痛,还能引起关节炎,脑膜炎,睾丸炎和卵巢炎等全身多个系统的损害,尤其是骨关节系统的损害较为明显,而且容易由急性转为慢性。

防病提示:

1.饲养人员对牛、羊圈要定期消毒,牛、羊分娩接羔、挤奶时带好口罩,手套,必要时穿工作服。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做好防护。

2.日常生活中购买生牛、羊乳一定彻底消毒处理后才可食用,常用消毒方法有巴氏消毒法、煮沸法等。

3.不要吃半生不熟的牛羊肉制品。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呈平缓波动态势,需高度关注国际和本土新冠病毒变异动态。广大市民仍需提高警惕,做好个人防护。

防病提示:

1.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室内多通风、保持社交距离和咳嗽礼仪。

2.规律作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增强身体免疫力。

3.在超市、影剧院等人员密集的室内场所以及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建议佩戴口罩。

4.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时,建议居家办公或休息,减少与他人的密切接触,并及时就医或进行抗原自测、核酸检测。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生痄腮”,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唾液传播。感染后,患者会出现单侧或双侧腮腺肿大,病例多为15岁以下年龄段儿童,最大的危害在于可引发睾丸炎、乳腺炎、卵巢炎等并发症。

防病提示: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合理睡眠,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科学饮食,加强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

2.出现腮腺肿大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就诊、隔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新鲜。

3.接种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MMR)、腮腺炎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最有效的方法。

七、蜱传疾病

蜱俗称蜱虫、壁虱、扁虱、狗豆子、草爬子等,属于媒介生物,常通过叮咬吸血传播病原体(病毒、细菌、寄生虫)使人患病,能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森林脑炎、Q热、莱姆病等。蜱叮咬人后可引起发热、乏力、恶心、呕吐、过敏、溃疡或发炎等症状。清明时节,扫墓祭祖、春耕劳作、踏青郊游等活动增多,人们在山区、丘陵、草丛等蜱虫活跃区域的暴露风险增加。

防病提示:

1.清除杂草,清理禽畜圈舍,搞好环境卫生可有效预防蜱类的孳生。

2.发现家畜、家禽携带蜱类,可用镊子取下后焚烧。蜱类较多时,可喷洒倍硫磷、林丹、马拉硫磷、二嗪农等高效低毒的杀虫剂,或对家畜进行定期药浴杀蜱。

3.在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工作或旅行时,要穿浅色长袖衣物,皮肤裸露部位涂抹驱避剂。

4.若有发热、肌肉酸痛、皮疹等身体不适情况,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医,避免延误诊治。

八、野生植物中毒

四月正是野菜生长旺盛的季节,有毒野菜与平时的菜外观上很相似,比如毒芹和水芹、钩吻和金银花等,普通人难以区分,一旦误食容易引起中毒。有些野菜含有微量的毒素,如果烹调不当,或一次食用量过大,也有可能引起中毒。

防病提示:

1.外出郊游时不要采摘、购买、加工和食用不熟悉或来源不明的山野菜、野果及菌类。

2.不要采摘卫生环境较差的区域及公路周边的野菜,注意避开环境污染的区域,如化工厂、污水、公路、垃圾填埋场等附近区域的野菜。

3.注意饮食安全,生食野菜应清洗干净,对不宜生食的野菜,需要浸泡、蒸煮、烹调等处理。

4.食用野菜后如出现身体不适,应及时催吐,并携带剩余野菜和呕吐物及时就医。

来源:年年有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