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由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主办的“中国高品质(国际特色)学校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暨‘百校巡礼’系列活动”在苏州科技城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苏科外”)正式启航。作为承办校,苏科外以“无边界学习场域”为核心,通过沉浸式课程体验、跨文化主题展演及全球胜任力成果展
近日,由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主办的“中国高品质(国际特色)学校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暨‘百校巡礼’系列活动”在苏州科技城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苏科外”)正式启航。作为承办校,苏科外以“无边界学习场域”为核心,通过沉浸式课程体验、跨文化主题展演及全球胜任力成果展,向全国教育界展示了“华夏根基、国际视野”的创新实践样本。
1、 打破学科壁垒:苏科外“未来课堂”惊艳亮相
走进苏科外,在主楼楼体外墙上的几个大字“博融天下,慧悦人生”赫然醒目。“博”是指海纳博取、积淀传承,融汇浸濡,“慧”是指精雅灵动、自由完整、幸福愉悦。在当天的活动现场还有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学生是宝贝、教师是财富、家长是朋友”。足以显示苏科外的家校双向互动,形成教育合力,推进协同育人。
在这样的教育理念驱使下,苏科外构建“融悦”课程体系,以国家标准课程为基础,结合“国际理解、创智未来、乐活审美、慧启幸福”四大特色课程,以前瞻性的视野,系统化的布局,科学化的设计为学生打造一个专业的课程载体,并且采用“分层走班制”授课模式,部分学科按能力分轨,融入探究式学习(如数学建模、实验设计),确保基础扎实同时激发深度思考。同时,引入IB、PYP/MYP等国际课程框架,结合中国语境开发主题探究单元,整合地理、生物、经济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全球议题解决能力。在拓展课程中,让学生参与真实科研项目,设立媒体工作室、引入艺术创作、戏剧等前沿领域。
如何理解“博慧教育”?苏科外无论是校本化后的国家课程或是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都将课程目标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课程的实施过程也强调“探究、合作、自主”,课程的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如此,学生素养与课程体系并不是一对一的关系,而是形成共同的合力,相互支持、相互补充来支持学生全面发展的实现。
苏科外呈现的“第三课堂”实践区,从校内博慧农耕园、博慧农场,到校企合作研学,构建了“第三课堂”的生态链。
在活动当天的课堂展示中向与会人士呈现了如何聚焦课程创新,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及学习接受能力,推出的“同课异构”教学模式。“同课异构”是以同一个主题,设计不同的教学思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更好地掌握所学,学到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夯实基础能力。“同课异构”不仅让学生通过学习学以致用,还能促进激发教师的创造思维教研,也可以称之为教师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平台。“同课异构”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良性发展的教学模式。
苏科外通过主旨演讲、话剧展演向参会的教育界专家、学者展示了学生无以伦比的表现能力以及多语言的演绎能力。另外,苏科外还向与会人士展示了开放的特色教学场景AI、非遗工坊:其中有3D建模苏绣纹样、AI生成水墨动画,科技赋能传统文化传承等。
二、教育密码--解码教育:构建博慧教育生态圈
此次“百校巡礼”活动的承办校苏州科技城外国语学校(Suzho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wn Foreign Language School,简称SSFLS)作为一所国际化教育机构,其“博慧教育生态圈”的构建体现了对全人教育、跨学科融合及全球化视野的深度探索。
“博慧教育生态圈”是苏科外所提出的在民办教育生态中淬炼而生的一种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由八个要素组成:博慧的组织、博慧的课程、博慧的校园、博慧的课堂、博慧的评价、博慧的家长、博慧的学生、博慧的教师。(此处配图是生态圈的八要素图)
◎ 博慧的组织
学校是组织,组织需要管理经营。依靠文化驱动和目标驱动,提升组织的活力,赋能高质量发展,只有组织结构、组织能力、依靠文化驱动和目标驱动,提升整个组织的活力,赋能高质量发展,只有各项组织都以生态为核心追求时,才能真正呈现强大的生命力和执行力。
◎ 博慧的课程
课程在教育活动中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站在学生成长的立场,打造具有生态延续性的课程体系,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价值。博慧依据学校自有的办学特色与教育理念,以国家标准课程为核心基础完成了课程的开发;在非义务教育阶段,把握国际课程与国内课程,实现了课程跨界交叉。
◎ 博慧的校园
校园是知识的海洋,是精神家园;校园里有传承的责任与担当,也有科学与人文的交融。校园里充满了魔力、文化气息、生命活力;孩子们在这里能浸濡润物无声的思想、享受独立自由的观点,锻炼理性包容的思维,收获灵性与智慧。
◎ 博慧的课堂
课堂是学生智慧与快乐的发源地,也是教师教学生命力之所在。通过对教育理念变革的引领、深度案例的详细剖析和解决方案的现场对接,追求学科知识的深度把握和思维方式的延伸拓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欲望。以学生为本,追求知识的生命力,挖掘素质发展潜力。博慧的课堂是灵动的,是新旧知识火花的碰撞,是师生展现成果的剧场。
◎ 博慧的家长
作为博慧教育生态圈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家长是教育的参与者和合作者。唯有搭建学校和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凝聚家校共同的力量,才能为每个孩子营造最美好的成长空间。倾情助力、凝心聚力、携手共进,让家校关系有更大的想象空间,以爱陪伴孩子的生命成长,让博慧教育生态圈更和谐、更美好、更有效。
◎博慧的学生
教育就是要从情怀到理念再落到实施,一代一代的学生也将成为教育成果最直接的展示。伦华教育的6C素养更好地诠释了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6C素养是指:创新力(creativity)、合作力(cooperation)、沟通力(communication)、博爱(caring)、自信(confidence)、奉献(commitment)。这六大素养围绕国家基础课程而展开,创新力、合作力、沟通力,是未来精英人才的关键能力;博爱、自信、奉献是立德树人的品格,是做人层面的素养。
苏科外的博慧教育生态圈体现了“以文化认同为根,以全球胜任力为枝,以科技创新为叶”的树状发展理念,近三年里,学生斩获国际竞赛奖项120多项,并获得全球青少年人工智能挑战赛冠军的荣誉。
苏科外以“博慧无界,育见未来”为主题充分展示了 “学生是宝贝、教师是财富、家长是朋友”,正如苏科外总校长曹伦华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说:“东西方教育各有优势,如果能将东西方教育融合起来,取之精华去其糟粕,那么教育将会达到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教育特点。我们打造的国际化特色,是让学生接受全方位的教育,昆曲与歌剧同台,在湿地科考中培养世界公民意识。”
行业专家观察:
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秘书长张东升说:“‘博慧教育’是一个多元化教育,是融合了国际资源与本土资源的创新型教育,是为学生个性化成长提供支撑帮助的教育。走访学校后我认为这是一所高品质的国际特色学校。”
总结:
随着中国高品质(国际特色)学校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暨“百校巡礼”系列活动苏科外承办校活动的落幕。活动将继续走访全国范围内符合中国高品质学校标准的学校,这场关于中国教育高地的探索,将重新定义“国际特色教育”的内涵——它不再局限于课程移植,而是根植中国大地,培育兼具文化自信与全球竞争力的新时代人才。
【新闻背景】
中国高品质(国际特色)学校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暨“百校巡礼”系列活动是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工作部署,展示交流国际特色学校办学成果,助力教育强国建设,提升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而举办的系列活动。此次系列活动计划于2025年-2030年在全国范围内遴选100所社会声誉良好、办学质量过硬、国际教育特色鲜明、发展成果突出、能够代表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水平、具有典型和示范效应的学校,通过评价领航、改进提升、成果凝练、科研支撑、国际传播、媒体宣传等全程跟踪指导,助力入选学校成为新时代国际教育的示范和标杆,成为展示中国基础教育发展成果的窗口。“百校巡礼”系列活动旨在以国际标准、中国规范,打造高品质学校,推动中国高品质(国际特色)学校成为教育强国建设的生力军,成为中国教育走向世界的先行者,扩大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