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馨疑似签约乐华?父母支持下的音乐冒险,未来可期!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03 17:32 2

摘要:2025年4月3日,12岁的甜馨(贾云馨)以一首充满童趣的单曲《WAKUKU》高调回归大众视野,迅速登上热搜。这首融合非洲鼓与电子音效的奇幻冒险歌曲,不仅是她继十年前与父亲贾乃亮合作的《大王叫我来巡山》后的又一作品,更因疑似签约乐华娱乐的消息引发热议。

2025年4月3日,12岁的甜馨(贾云馨)以一首充满童趣的单曲《WAKUKU》高调回归大众视野,迅速登上热搜。这首融合非洲鼓与电子音效的奇幻冒险歌曲,不仅是她继十年前与父亲贾乃亮合作的《大王叫我来巡山》后的又一作品,更因疑似签约乐华娱乐的消息引发热议。 甜馨的成长轨迹始终伴随着公众的关注。2014年,她因综艺《爸爸回来了》中古灵精怪的表现被称为“国民闺女”,一句“我们白着呢”成为经典热梗。如今,褪去稚气的她以歌手身份归来,乐华娱乐的官方文案中“做客WAKUKU星球”被解读为签约信号,尽管公司尚未官宣,但父母贾乃亮、李小璐的“顶流式应援”——换头像、写小作文、晒日程表——已让这场出道显得声势浩大。 新歌《WAKUKU》上线仅一天播放量破5000万,话题阅读量超3亿,数据背后既有大众对“养成系”情怀的买单,也有对星二代资源加持的争议。甜馨的出道,像一场精心策划的“家庭+资本”联合作战:乐华提供专业包装,父母贡献流量护航,而她本人则站在聚光灯下,接受掌声与质疑的双重洗礼。 甜馨的出道,很难剥离“星二代”标签。父母的光环、乐华的资源、大众的情怀,这些先天优势让她轻松站上许多人奋斗多年也难以企及的舞台。支持者认为,这是“梦想照进现实”——李小璐曾公开表示女儿热爱唱跳,贾乃亮晒出的日程表也强调“学业优先”,看似尊重孩子的选择。但质疑声同样尖锐:12岁签约娱乐公司是否太早?稚嫩的歌声被包装成“专业作品”,究竟是才华横溢,还是资本造星的又一案例? 事实上,甜馨的争议并非个例。内娱近年涌现的“星二代”中,黄多多、王诗龄等均因过早曝光引发讨论。甜馨的特殊性在于,她的成长始终与父母离婚风波、网络暴力交织。此次出道,有人感动于她“从被同情的孩子蜕变成自信少女”,也有人警惕这是“一场家庭流量变现的生意”。 乐华娱乐为甜馨规划的“音乐+舞台剧+综艺”多栖路线,与旗下艺人王一博的成名路径高度相似。这种工业化造星模式,优势在于精准投放资源、快速积累人气,但风险也显而易见:过度商业化可能消耗童真,密集曝光可能挤压成长空间。甜馨在采访中提及“想演戏但缺乏自信”,如今却以歌手身份出道,难免让人怀疑:这究竟是她的热爱,还是父母与公司对市场需求的妥协? 贾乃亮和李小璐的应援,展现了离婚家庭罕见的“合体凝聚力”。贾乃亮化身“头号听众”疯狂打call,李小璐变身“夸夸站站长”逐帧解析女儿作品,看似温情,却也引发“借女儿复出”的猜测。不可否认,父母的流量为甜馨铺平了道路,但当家庭私域与娱乐圈公域彻底重叠时,孩子的隐私与心理健康如何保障? 甜馨的出道,像一面多棱镜,折射出娱乐圈的复杂生态:资本的热捧、星二代的光环、父母的期待、大众的审视……她的故事,早已超越个人选择,成为关于“梦想与名利”“成长与消费”的公共议题。或许,我们不必急于为她贴上“天才”或“资源咖”的标签。时间会证明,是《WAKUKU》的旋律真正打动了听众,还是这场“养成系实验”终将沦为流量的泡沫。而作为旁观者,我们能做的,是少一些对孩子的苛责,多一些对行业的反思:当娱乐圈的入场券越来越依赖“出身”而非“实力”,那些没有星光的追梦者,又该去哪里寻找舞台?

来源:我是喜阳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