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迹威海|山东大学考古学院“红色寻迹”调研团赴威海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03 15:32 4

摘要:追寻红色足迹,锤炼坚定信仰。威海是红色胶东的源头和起始地,有着悠久的革命斗争历史,积淀了厚重的红色文化底蕴。近日,山东大学考古学院“红色寻迹”调研团前往威海市刘公岛甲午海战纪念地,进行了以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微视频的拍摄为内容的实地调研。

追寻红色足迹,锤炼坚定信仰。威海是红色胶东的源头和起始地,有着悠久的革命斗争历史,积淀了厚重的红色文化底蕴。近日,山东大学考古学院“红色寻迹”调研团前往威海市刘公岛甲午海战纪念地,进行了以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微视频的拍摄为内容的实地调研。

同时,调研团对威海地区其余的省级及以上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进行线上调研,广泛搜集资料,深入挖掘威海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

马石山抗日战斗遗址

马石山抗日战斗遗址位于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马石店乡与诸往乡之间。1942年11月23日,日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马石山惨案。有10名战士本已突围成功,但为掩护近千名被困群众脱险,他们数次冲进火网。当他们第四次返回时,日军开始发动总攻。十名战士不怕牺牲,顽强阻击,有7人战死在通向主峰的山路上,班长王殿元和机枪射手赵亭茂等3人退至主峰偏南平顶松下已是弹尽路绝,日军蜂拥而上,企图将其活捉。这3名战士砸毁枪支,抱在一起,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来敌同归于尽。

2013年10月,马石山抗日战斗遗址被公布为山东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马石山十勇士纪念馆建成,成为红色教育基地。

胶东军区卫生四所旧址

胶东军区卫生四所旧址位于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乳山寨镇小管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总医院的前身。1943年,日寇对胶东抗日根据地实行疯狂的“蚕食”和“囚笼”政策。频繁的战斗导致部队伤员不断增多,胶东军区决定扩编医院,成立胶东军区卫生四所,以加强战伤救治力量。卫生四所许多流动病床设在村民家中。在朝夕相处中,医护人员、伤病员与村民互帮互助,结下深厚情谊。

2015年6月23日,胶东军区卫生四所旧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谷牧旧居

谷牧,本名刘家语,出生于荣成市宁津街道东墩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国经济建设战线的杰出领导人,还对中国的旅游事业、文物保护和弘扬孔子文化作出过杰出贡献。2009年11月6日,谷牧因病在北京去世。

谷牧旧居位于荣成市宁津街道东墩村,为清朝嘉庆年间所建的农村四合院式海草房,具有典型的胶东传统民居建筑风格,占地400多平方米,分南北两个宅院。北院复原了谷牧少年时代读书和生活的场景,南院设立了谷牧生平事迹展览室。现已被批准为“威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天福山革命遗址

天福山革命遗址位于文登城区东20公里文登营镇天福山。1937年12月24日中共胶东特委在此举行了威震胶东的抗日武装起义——天福山起义,创建了胶东人民第一支抗日武装——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打响了胶东抗日第一枪。起义部队在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陆军第27、31、32、41等英雄部队的源头,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天福山遗址由天福山起义纪念馆、纪念塔等遗址组成,是国家级抗战纪念遗址、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色遗迹承载着我们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史。通过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红色遗迹背后生动的红色故事和家国情怀使团队成员更加坚定未来的方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山东大学“红色寻迹”调研团的威海之行,不仅是一次对红色历史的探寻,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展现了青年学子对红色文化传承的坚定信念。让我们一起跟随他们的脚步,探寻红色印记,传承革命精神,共同书写新时代的华章。

图文 | 郭惜

编辑 | 郭惜 黄楠楠

单位名称 | 山东大学考古学院

来源:洞见热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