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2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通知》,正式开放L3级自动驾驶车辆准入,并选定上海、北京、深圳等9个城市作为首批试点。这场政策与技术的双重突破,不仅标志着中国自动驾驶从“实验室”走向“真实路”,更让普通消费者离
2025年4月2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通知》,正式开放L3级自动驾驶车辆准入,并选定上海、北京、深圳等9个城市作为首批试点。这场政策与技术的双重突破,不仅标志着中国自动驾驶从“实验室”走向“真实路”,更让普通消费者离“未来出行”更近了一步。
中国新能源车保有量已突破2000万辆,但L2级辅助驾驶仍是主流,用户对L3的期待与担忧并存。此次试点释放两大信号:一是政策层面对技术成熟度的认可,二是为车企商业化铺路。根据《通知》,试点车辆需满足“系统接管响应时间≤0.5秒”“故障预警准确率≥99.9%”等严苛标准,首批获批车企包括比亚迪、蔚来、华为合作车型等 。政策明确,L3级事故责任首次由车企承担,用户终于不用再为“系统犯错”背锅。
技术落地:从“高速NOA”到“城区领航”
试点城市中,上海计划开放嘉定、临港等智能网联示范区,允许L3车辆在60-120km/h时速下自动变道、进出匝道;北京则聚焦亦庄新城,测试“无保护左转”等复杂场景。华为ADS 4.0、小鹏XNGP等系统已实现“无高精地图”运行,通过实时路况建模降低对数据的依赖 。但极端天气(如暴雨、大雾)和突发路况(如行人闯入)仍是技术难点,车企需在2025年底前完成百万公里路测验证。
车网互动:电动车变身“移动充电宝”
与L3准入同步落地的,还有上海等9城的“车网互动”试点。通过V2G(车到电网)技术,电动车可在电价低谷时充电、高峰时向电网售电,车主每度电可赚0.3-0.5元。北京试点项目将改造1.2万个充电桩,支持双向充放电;深圳计划将5000辆出租车接入电网调度系统,缓解夏季用电压力 。但用户担忧:频繁充放电会损伤电池寿命吗?对此,宁德时代回应称,其新电池循环寿命已达1.2万次,足够覆盖车辆全生命周期。
尽管试点启动,L3普及仍面临三重障碍:
车企内卷:华为、小鹏等争相推出低价方案(如华为ADS 3.0下探至20万元车型),但硬件成本(激光雷达+高算力芯片)压缩空间有限;
法规滞后:全国性L3责任认定细则尚未出台,跨省通行可能遇阻;
基建短板:仅15%的试点城市完成路侧感知设备全覆盖,农村地区覆盖率不足5%。
“你支持L3级自动驾驶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来源:我为车狂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