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有数|一“冠”难求,博物馆文创藏着哪些“出圈”密码?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03 18:04 2

摘要: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将于5月22日开幕,将全新升级打造“文创中国”展区,汇集国博、三星堆、敦煌等知名博物馆IP,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消费碰撞的“秀场”。而近日,不少网友心目中的文创冰箱贴“天花板”——国博凤冠冰箱贴迎来高光时刻,上市仅8个

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将于5月22日开幕,将全新升级打造“文创中国”展区,汇集国博、三星堆、敦煌等知名博物馆IP,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消费碰撞的“秀场”。而近日,不少网友心目中的文创冰箱贴“天花板”——国博凤冠冰箱贴迎来高光时刻,上市仅8个月,销量突破100万件,带动全系列文创产品销售额过亿元。

据统计,2024年博物馆文创市场规模突破千亿元,95后、00后贡献了超六成的消费力。博物馆文创产品中有哪些“网红”?它又是如何以小巧之姿“圈粉”无数的?小小文创产品背后有怎样的大产业?一文解码博物馆文创的“出圈”密码。

哪些博物馆文创跻身“顶流”?

2024年,文博会首次设立的“文创中国”专题展区,集中展示了活版印刷、景泰蓝、皮影戏、传统茶艺、苏绣等300余种文创精品,并通过100种“文博会礼物”搭建起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诗意桥梁。这不仅展现了文创产品的市场潜力,也印证了传统文化IP的强大号召力。

去年也是文创产品爆火之年。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销冠”凤冠冰箱贴,到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的天宫藻井冰箱贴、杭州博物馆的“腮红小破杯”,再到“黑神话:悟空”流沙冰箱贴,近年来,博物馆文创产品凭借创意与文化结合的特性,频频“出圈”,为“文博热”再添一把火。

如果要说近期博物馆文创的“顶流”,大概非凤冠冰箱贴莫属。3月25日,中国国家博物馆现象级文创——凤冠冰箱贴累计销量突破百万件,前后历时8个月零6天,并带动凤冠IP全系列产品销售额跨越亿元,创下国博近20年来单品及系列文创的销售纪录。

这款冰箱贴以“明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为原型设计。这件1957年出土的凤冠上镶嵌红、蓝宝石百余颗,珍珠4000余颗,采用了点翠、掐丝工艺,淋漓尽致展现了明代皇家的美学风范。因与馆藏知名文物元素关联紧密、选材考究、设计新颖、功能实用以及价格适中,凤冠冰箱贴一经推出就迅速成为现象级的爆款产品。这一“现象级”文创产品设计制作团队深圳市元景工艺品有限公司将携国博凤冠系列作品返场文博会。

据中国旅游报日前报道,在2024年前十位热销冰箱贴系列单品中,除凤冠冰箱贴以外,山西悬空寺的悟空“流沙”冰箱贴、杭州博物馆的影青釉里红冰箱贴、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的天宫藻井等多款“火出圈”的文创产品榜上有名。

纵观这些文创产品“网红”,它们不仅还原和突出了文物的特性,也让凝结在文物中的文化符号,有了更新颖的表达。例如,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的天宫藻井冰箱贴被誉为“北京最难买的冰箱贴”之一,它是根据馆藏文物“万善正觉殿天宫藻井”设计而成,共分为五层,每一层都按照藻井的真实结构设计绘制,展现出古代建筑的精细与复杂。

杭州博物馆的影青釉里红冰箱贴则参照了“镇馆之宝”元代影青釉里红高足瓷杯的粉青配色,还复刻了文物的裂纹和“粉面腮红”的晕染效果,深受大家的喜爱。

凭借《黑神话:悟空》出圈的山西,其推出的悬空寺流沙冰箱贴成为许多游客的“心头好”。这款冰箱贴将现实场景和游戏人物结合,悟空站在对岸,看着流沙缓缓落下,看清悬空寺的真面目。

谁在为博物馆文创“买单”?

在不少博物馆,文创商店已成为“博物馆最后一个展厅”。门票免费,买文创花大几百元已近乎常态。不少网友更是笑称,“没人能空着手走出一家博物馆”。

那么,谁在为博物馆文创买单?据Mob研究院调研发布的《2024年文创行业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00后”和“90后”成为博物馆文创消费主力军,占比分别达到49.7%和29.4%。与文物对视、与历史对话,再挑几件心仪的文创产品“把博物馆带回家”,已经成为年轻人“打卡”一座城市的“标配”。

文创产品的火热,一方面是因为消费者对文创产品有浓厚的兴趣。据报告显示,超过95%的受访者会购买文创产品,其中,74.1%的受访者会出于收藏摆设的目的购买文创产品,仅有1.5%的受访者表示对此完全不感兴趣。

而影响消费者是否购买文创产品的第一因素,则是文创产品能否提供情绪价值和文化价值。61.7%的受访者表示,文创产品的附加价值是最能促进其消费的爽点。其次,能促进消费者购买的因素则是与众不同的设计和是否具有纪念意义,均有超过半数受访者认为这两点会影响自己的消费决策。

当下,消费者不再满足于产品的实用功能,更追求情感共鸣与文化体验,从“为需要买单”转变为“为心情买单”,文创冰箱贴的火爆正是顺应了这一趋势。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小小一枚贴在冰箱上装点了生活,同时也承载了对于旅行的美好记忆,是参观博物馆的收获,又兼备了社交属性。

此外,这款小小的文创产品,不仅掀起了文创消费热潮,更是“国潮热”的生动写照。据《2024年度青年国潮品牌强国观察报告》显示,如果产品融入国潮元素,78.9%的受访青年会更有购买意愿,84.6%的受访青年乐意向其他人推荐国潮产品或品牌。近年来,年轻一代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正在发生改变,他们既放眼世界,又热衷于传统工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消费趋势为文创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博物馆文创还藏着哪些“出圈”密码?

自故宫博物院打响博物馆文创招牌后,再加上国务院《博物馆条例》《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相继发布,明确支持博物馆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古老”的博物馆纷纷修炼起文创这一门课程。经过数年迭代,博物馆文创从简单“复制”,转向“整活”阶段。例如,国博在凤冠冰箱贴爆火之后,乘势而上,开发了笔记本、化妆镜、徽章、毛绒玩具、钥匙扣、马面裙、咖啡等10余款凤冠系列产品,同系列文创销售总额突破1000万元。

除了自主研发外,博物馆还会采用IP授权的方式与品牌合作。从文物、纹样到故事等丰富素材,博物馆为商业合作提供了独特的创意空间,推出游戏定制皮肤、成为快消产品包装、制成服饰产品纹样、联合奢侈品办展等花样繁多的联名合作,吸引消费者的关注。

随着文创产品的持续热销,不仅进一步拉近了文物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吸引越来越多观众走进博物馆,一睹文物本身的风采,让观众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向奔赴”,更是成为了许多博物馆收入的有益补充。

据报道,2023年,故宫博物院年文创产值超十亿元;中国国家博物馆文创产品及相关服务年经营流水均已过亿元;上海博物馆、苏州博物馆文创年经营流水也达亿元;四川全省博物馆文创收入达2.37亿元,同比增长150%,其中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文创收入就达1.18亿元。截至2024年11月27日,中国国家博物馆文创产品销售收入比2023年增长106%。

不能忽视的是,一件件“爆款”博物馆文创诞生的背后,离不开创造力与产业链的共同成长。据智研咨询发布的报告,2023年中国文创产品市场规模达到163.8亿美元,同比增长13.09%。据贝壳财经的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现存文创相关企业近百万家。

而广东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阵地,以超14万家企业的数量排在第一,2024年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更是实现营业收入2.3万亿元。这些文创企业分布在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作为“毛细血管”支撑着文创产业的蓬勃发展。

今年,本届文博会全新升级打造的 “文创中国”展区规模倍增,设“文创中国、文博会礼物、文化产品直播、世界与中国青年文创项目孵化“四大板块” 汇聚100余家全国各地颇具代表性的文创机构的500余件优秀展品,编织文创生态全景。现场不仅有国家博物馆文创、三星堆文创、敦煌博物馆文创、深圳市博物馆、深圳众擎机器人等知名IP及机构,还有腾讯文创、淘宝文创等顶流亮相,同时深度链接专家大咖和专业资源,打造传统文化“破圈”的多元路径,为世界写就中国文创的“高质量答案”。

文创产品的供不应求的背后,体现了人们对文创产品精品化的需求。市场需要更多爆款,但制造爆款永远没有万能公式。毕竟真正“爆款”,必定是文化价值、审美价值与实用价值的完美统一。这既是传统文化“破圈“的密码,更是文化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终极命题。当博物馆不再是尘封历史的陈列场,当文物通过创意转化走进千家万户,这场传统文化与现代消费的“双向奔赴”正书写着文化传承的新范式。

(数据来源:央视新闻、新华网、人民论坛网、中国旅游报、Mob研究院调研《2024年文创行业报告》、贝壳财经、羊城晚报、DT商业观察、智研咨询《2024-2030年中国文创产品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及投资发展研究报告》等)

编辑 周洁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张铃佳 三审 刘思敏

来源:读特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