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在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微短剧国际传播论坛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际合作司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微短剧海外应用已突破300款,全球累计下载量逾4.7亿次;中国微短剧产品已覆盖全球200余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包括微短剧在内的中国网络影视剧、网络文学、网络游
文化出海“新三样”在全球掀起“中国风”,为世界打开一扇感知中国的窗口。(金羊网资料图)
近日,在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微短剧国际传播论坛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际合作司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微短剧海外应用已突破300款,全球累计下载量逾4.7亿次;中国微短剧产品已覆盖全球200余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包括微短剧在内的中国网络影视剧、网络文学、网络游戏成为中国文化出海“新三样”,在海外掀起强劲“中国风”。
文化出海“新三样”不仅以创新形式展现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更凭借技术赋能和精准叙事,在全球掀起“中国风”,为世界打开一扇感知中国的窗口。
植根传统,以东方美学叩击世界心灵。文化出海“新三样”的蓬勃生命力,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滋养。网文改编剧《庆余年》中4分多钟的吟诗场面,海外播放量超150万次,外国网友赞叹“中华诗词太美”;网游《黑神话:悟空》在全球游戏年度大奖(TGA)中斩获两项大奖,国产游戏的品质和文化影响获得全球玩家的认可,让孙悟空的故事在数字时代焕发新光彩。2024年末,停更三年的李子柒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新作品,正式宣告回归,引发海内外网友广泛关注。李子柒的成功,恰恰展现了中华文化数字出海的独特竞争力,那就是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数字视听技术、数字传播渠道深度融合,进而创新表达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技术赋能,以创新表达跨越数字鸿沟。AI翻译、云渲染、元宇宙……新技术正重塑文化出海的叙事逻辑。2024年“起点国际”通过AI翻译新增出海作品超2000部,效率提升20倍;米哈游在《原神》中应用的卡通渲染技术,让海外玩家沉浸于水墨风韵的仙侠世界。技术突破不仅加速了文化产品的全球流转,更催生了全新的交互体验。例如,爱奇艺在东南亚搭建本地化团队,推出12种语言字幕,其“输出制作能力”的模式,使华语影视作品在190个国家落地生根。数字技术迭代推动文化贸易模式创新,让中国故事能以更年轻化、更具未来感的形态,与全球Z世代对话。
精准叙事,以时代精神引发文明共鸣。文化出海的核心,在于构建具有全球穿透力的中国叙事。微短剧《家里家外》用川渝方言讲述市井烟火,海外观众在弹幕中感叹“中国普通人生活竟与我如此相似”;《黑神话:悟空》以“自我救赎”的现代命题重构西游IP,折射出全球化语境下的集体精神困境。文化出海既要“求精求变求新”,更要锚定“精神内核”。从“卖得出去”到“留得下来”,需要以精准分众化策略突破文化折扣——网文平台根据海外读者偏好定制“轻科幻”“职场逆袭”题材,游戏厂商通过本地化配音和节日活动增强用户黏性。这种“在地化表达+全球化视野”的双向奔赴,使中国故事既能保持文化本色,又能引发情感共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文化出海“新三样”通过构建多维度叙事矩阵,中国故事正以更具吸引力的表达方式,在国际传播中实现从“讲述者”到“共鸣者”的转变,为世界理解中国提供了生动鲜活的文化样本。(章平周)
来源:广东网信办代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