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与孩子复盘考卷后,我终于明白了那句话:学霸之间的竞争,最终拼的是心态,心态好的是最终胜利者。
三单元考试揭晓,双胞胎弟弟以99分蝉联榜首,哥哥却从前两次满分跌落至84.5分。
这是怎么回事呢?
与孩子复盘考卷后,我终于明白了那句话:学霸之间的竞争,最终拼的是心态,心态好的是最终胜利者。
放学路上,哥哥就告诉我:“这次只有84.5分。”
我本来以为是基础题没掌握好,那记一记就好了,结果回家看卷子:
第一版基础分只扣了2.5分,比预想的好多了。第二版的阅读扣了8分,作文扣了5分。
我问孩子:“考试时你是身体不舒服吗?或者就是阅读题确实没太明白?”
哥哥说:“没有不舒服。ABB词汇题,“水煮鱼”搭配什么词,我想了很久。这里花了很多时间,后面我就越来越紧张,写作文的时候,都没多少时间了。"
我终于明白之前看到过的一句话了:顶级学霸之间的竞争(就是95分以上的孩子之间),拼的是心态。心态好的才是最终胜利者。
别班家长告诉我,他们班最高是97分,看看调皮捣蛋、一天不惹事都不可能的弟弟,心态确实好到爆棚。
考试从来不当一回事,前几天做了张数学卷子,还跟我说是“练习”,因为他说是A4纸的,上面写着“练习”两个字,考试应该是A3纸。
考100分很高兴,考第一他能很高兴;
同样参加竞赛,别人考得好他也高兴,因为觉得是代表班级获得了荣誉;
考80分也有过,但完全不当一回事,下次又考回100分。
哥哥则不同,每次老师提前通知的考试,他都会心事重重很紧张。
哪怕平时在家学习,我和孩子爸爸都知道哥哥记忆力和学习上的悟性更强,但无奈考试成绩基本是弟弟领先1-3分。这次更夸张,差距是14.5分。
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我把卷子上给老师的回复写好了,也读给哥哥听了。
这次考试中哥哥失分最多的是阅读题,丢了8分,可能有前面题目花费太多时间导致的紧张情绪有关,但阅读题我们确实很久没有练习了。接下来可以每天花费10分钟,做一套阅读题。
考场的心态调整很重要,应对考试是有技巧和方法的,也只有在一次次考试的历练中,才能真正去检验。
我先肯定了哥哥的成绩:“这只是一次测试,说明不了什么。
以后我们遇到暂时不会的题目,就先放一放。比如这道”水煮鱼“应该搭配什么ABB的词汇,你想不到,我们先不管,这道题只有2分。
把握做题的节奏,后面的阅读题、作文题,就不会扣13分那么多了!
我们丢了前面不会的2分题,后面至少还可以拿回5分;拿回5分,我们是不是就有90分,班上前10几名,还属于中等偏上的成绩呢?”
为了让孩子明白考场心态的重要性,以及适时丢掉难题有好处,我给孩子讲了1个法则、1个故事。
心理学上有一个效应叫“费斯汀格法则”: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
说得更简单点,就是说:你控制不了前面的10%,但完全可以通过你的心态与行为决定剩余的90%。
心理学"费斯汀格法则"这次也得到印证:10%不可控事件(如难题出现)并不致命,但后续90%的应对方式决定结果。哥哥因2分难题陷入焦虑旋涡,弟弟则选择战略性放弃,确保基础分尽收囊中。
正所谓“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我们通过上面这张图能够更形象地理解:金字塔最底层的心态,决定和驱使中间层的思维、学习与行动。而中间层的做法,决定了最上层的生活、工作和领导力方面的成功。
心态,是人生的底层逻辑。
有稳的心态了,考试技巧和方法也很重要。
临近中考的健健,成绩总是提不了,临时学不会的题也有点晚了,但健健想到老师提的建议:先做自己会的题,把容易得分的题都拿到满分,放弃自己翻到最后也没有想法题目。
中考的大部分题目还是基础,所以能拿到基础分也是最优解了。
家长可以教孩子:
1、先做他们十分熟悉的题。
2、把可能会的题也拿到分。
3、放弃多次重读但依然不会的题。
同时,考场上也要学会打草稿,我给孩子讲解在家做的数学习题,再次指出了草稿的重要性。
考前的焦虑、考中的紧张、考后的挫败感怎么调整,我是跟着《考试不可怕——帮孩子在考试中成长》这本书学的,依葫芦画瓢给孩子讲。
孩子从小到大要经历不少次考试,我也给双胞胎兄弟讲书里的故事和应对方法。
《考试不可怕——帮孩子在考试中成长》为家长指明方向:
书中系统拆解考试全流程:从日常测试认知到高考策略,从学科复习法到考场时间管理。
特别建议考生掌握"7步解压法"和草稿规范使用技巧,让实力在稳定心态中自然彰显。
教育真相逐渐清晰:当知识储备达到95分以上,最终较量的不再是智力,而是情绪管理能力。
培养孩子"得之坦然,失之淡然"的考试观,学些考试技巧和方法,或许比刷题更能创造惊喜。
来源:右右细毛和爸妈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