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血液透析患者中,约50%的人曾经历过肌肉痉挛,尤其好发于下肢(如小腿、足部)。许多人误以为抽筋只是“缺钙”或“脱水”,但背后可能涉及电解质紊乱、血管病变甚至神经损伤!尤其合并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更需警惕多重因素叠加风险。
血液透析患者中,约50%的人曾经历过肌肉痉挛,尤其好发于下肢(如小腿、足部)。许多人误以为抽筋只是“缺钙”或“脱水”,但背后可能涉及电解质紊乱、血管病变甚至神经损伤!尤其合并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更需警惕多重因素叠加风险。
元凶1:钙磷“跷跷板”失衡,甲状旁腺在捣乱?
你以为血钙正常就安全?错!
即使血钙不低,若存在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旁亢),过高的甲状旁腺激素(PTH)会加速骨骼释放钙,但同时也破坏钙磷平衡,导致肌肉兴奋性异常,诱发抽筋。
怎么办?
- 查血磷、PTH、活性维生素D水平。
- 医生可能调整药物:如用 西那卡塞 抑制甲旁亢,或补充 骨化三醇调节钙磷代谢。
- 透析液钙浓度从1.25mmol/L调至1.5mmol/L,减少血钙波动。
元凶2:透析“脱水速度”太快,肌肉在抗议!
超滤量不大,为何还抽筋?
即使总脱水量不多,但若脱水速度过快(如3小时内脱2公斤),会导致肌肉血管收缩,局部缺血缺氧,引发痉挛。
怎么办?
- 延长透析时间:4小时足时透析,加透。降低脱水速度,少量多次。
- 阶梯式脱水:前2小时多脱,后2小时少脱,避免后期血管“突然收紧”。
- 透析中可静脉回输100ml生理盐水或推注高渗糖或左卡尼汀以缓解痉挛,缓慢推注葡萄糖酸钙也有一定效果。
元凶3:干体重“伪装者”——你以为不脱水,实际可能脱水了!
干体重评估不准,是隐形炸弹!
若实际体重已低于干体重(如近期食欲差、腹泻未告知医生),透析时轻微脱水就会引发肌肉缺血。
怎么办?
- 用生物电阻抗(BIA)或下腔静脉超声精准评估体液量。
- 透析后若频繁头晕、口渴,及时反馈医生调整干体重。
元凶4:糖尿病+尿毒症,血管神经“双重打击”
糖尿病患者透析时更易抽筋?
长期高血糖会损伤周围神经(麻木→抽筋),同时合并血管狭窄(下肢缺血→肌肉痉挛)。
怎么办?
- 查踝肱指数(ABI)或下肢血管超声,明确是否需用扩血管药(如前列地尔)。
- 补充甲钴胺(维生素B12)营养神经,缓解麻木和痉挛。
元凶5:缺镁!这个低调的电解质,正在被忽视
为什么医生总让我查镁?
低镁血症(血镁
怎么办?
- 口服门冬氨酸钾镁片或透析液添加镁剂(需医生指导)。
- 多吃深绿色蔬菜(如菠菜)必须焯水降钾再吃、坚果(如腰果)补镁。
紧急自救:透析中抽筋,3招快速缓解
1. 抬脚拉伸:立即平卧,请护士协助将脚尖向膝盖方向扳,拉伸小腿后侧肌肉。
2. 局部热敷:用温热毛巾敷在抽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
3. 高渗糖水:推注50%葡萄糖20ml或静脉回输生理盐水,可快速缓解痉挛。
日常预防:做好3件事,远离抽筋困扰
1. 限磷饮食:少吃加工食品、可乐,磷结合剂随餐嚼服。
2. 运动康复:透析间期做下肢抬高运动(如空中蹬自行车),改善血流。
3. 记录抽筋日记:记录抽筋时间、部位、透析参数,帮助医生找规律。
抽筋是身体在“求救”,别忍!
透析抽筋绝非偶然,可能是钙磷紊乱、脱水过快、血管病变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及时与医生沟通,完善检查(如PTH、血管超声),调整透析方案,才能从源头解决问题!
注:本文仅为科普,具体用药及治疗方案需遵循主治医生指导。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仅供HCP观看。
来源:医脉通肾内频道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