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人2个月日夜开发奠定微软基石!微软50周年盖茨公开历史性源代码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03 18:46 2

摘要:明天(4 月 4 日),微软将迎来成立自己 50 周年的日子。当地时间,4 月 3 日, 比尔・盖茨 (Bill Gates) 发文回忆了和保罗·艾伦 (Paul Allen) 创立微软的日子,并决定为庆祝微软 50 周年,公开了奠定微软基石的 Altair

明天(4 月 4 日),微软将迎来成立自己 50 周年的日子。当地时间,4 月 3 日, 比尔・盖茨 (Bill Gates) 发文回忆了和保罗·艾伦 (Paul Allen) 创立微软的日子,并决定为庆祝微软 50 周年,公开了奠定微软基石的 Altair Basic 源代码。

“在 Office、Windows 95、Xbox 或 AI 出现之前,就有了 Altair Basic,”比尔・盖茨在他的 Gates Notes 网站上写道。

Altair BASIC 是一款已停产的 BASIC 编程语言解释器,运行在 MITS Altair 8800 和后续的 S-100 总线计算机上。它是微软(作为 Micro-Soft)的第一款产品,由 MITS 根据合同分发。Altair BASIC 是微软 BASIC 产品系列的开端。

盖茨如今已经 69 岁,与他一起创业的艾伦已在 2018 年因被诊断出非霍奇金淋巴瘤复发而去世。艾伦在科技领域的遗产通过非营利性生物科学研究机构艾伦研究所、专注于开源人工智能的艾伦人工智能研究所以及华盛顿大学艾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延续至今。

此次公开的文档扫描自 1975 年的打印稿,忠实还原了微软的起点。Altair 8800 搭载的 Intel 8080 处理器曾是早期计算机的象征,如今这份原始代码也成为了科技发展的重要见证。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查看 157 页的源代码 PDF 文件:

我们对比尔・盖茨的博文进行了翻译,大家可以从第一人称的角度更好地了解 Altair BASIC 研发和盖茨的心路历程。

盖茨:两个月日夜不停,为了让自己扯的谎变成现实

1975 年,保罗·艾伦和我建立了微软。我们有着相同的愿景:让每个家庭、每张办公桌上都有台电脑。

50 年后,微软的创新脚步仍在迈进,努力让人们的生活更轻松、工作更高效。50 周年是个巨大的成就,如果没有史蒂夫·鲍尔默和萨蒂亚·纳德拉等杰出领导者的引导,加上多年以来在微软工作的众多人才的支持,我们绝不可能达成这样的成就。

周年纪念当然是个令人开心的日子,但抵达这一节点的过程却是苦乐参半。我一直乐于回顾微软的发展历程,并展望新的未来。不过半个世纪真是如梦似幻,有时候我简直难以相信自己的生命已经走过了这么多年。

那一切仿佛就在昨天,保罗和我弯腰坐在哈佛计算机实验室的 PDP-10 面前编写代码,而这也将是我们新公司的首款产品。

改变了我人生的杂志封面。

直到今天,那段代码仍然是我写过的最酷的代码。

微软的诞生始于一本杂志。那是 1975 年 1 月号的《大众电子》,封面上展示着一台 Altair 8800。Altair 8800 由一家名叫 MITS 的小型电子公司制造,这款突破性的个人电脑套件承诺为业余爱好者提供计算能力。在看到杂志封面的一瞬间,保罗和我就意识到两件事:第一,个人电脑革命即将到来;第二,我们必须参与其中。

保罗和我在湖滨学校读书时都爱上了电脑。

当时,个人电脑几乎还不存在。保罗和我都知道,开发出能让人们在 Altair 上编程的软件也许会彻底改变人类与电脑的交互方式。为此我们联系了 MITS 公司的创始人 Ed Roberts,告诉他我们专门为 Altair 8800 芯片开发了 BASIC 编程语言版本。

只有一个问题:其实我们还没开始动手呢,所以得抓紧时间。

Basic 的诞生

BASIC 语言由达特茅斯学院的两位教授于 1964 年发明,旨在让不具备计算机经验的用户也能轻松掌握。只需要很低的学习投入或技术能力,人们就能使用 BASIC 编写自己的软件——包括井字棋还有对账程序。BASIC 也是保罗和我学习的第一种语言(而且直到现在仍在使用)。

像 BASIC 这样的计算机语言,其实跟英语或者其他自然语言有着很多共性。如同可以用英语在咖啡馆点咖啡一样,大家也可以用 BASIC 要求计算机运行程序、解决数学问题或者执行其他任务。

翻译 Basic

但有一个问题:计算机本身是不理解 BASIC 的。事实上,机器能够直接理解的汇编语言非常复杂且不够直观,因此编起程来极其困难。为了弥合这道鸿沟,保罗和我着手创建了一个 BASIC 解释器,负责在程序运行时逐行将代码翻译成计算机能够理解的指令。

我们也曾考虑创建一款类似的工具,称为编译器。它可以翻译整个程序,然后一次性运行。但我们深奥解释器这种逐行方法对于新手程序员更有帮助,因为它会立即针对代码内容提供反馈,帮助他们快速修复出现的任何错误。

没有什么比代码跑通更爽的事了。

我数学一直学得不错,发现数学学习所强调的逻辑与解题能力,也让我轻松掌握了计算机编程。

保罗和我跟瑞克·韦兰一起上学,他后来成为微软的二号员工。

说干就干 保罗和我决定分头行动。当时我们拿不到 Altair 计算机所使用的 Intel 8080 芯片,所以保罗开始编写程序,在哈佛的 PDP-10 大型机上模拟这款芯片。如此一来,我们就能在不需要实体 Altair 的前提下测试自己的软件。与此同时,我专注于编写程序的主代码,另一位朋友蒙特·戴维多夫则负责编写数学包部分。我们日夜不停地开发了两个月,就是为了让自己扯的谎变成现实。

哈佛的 PDP-10 大型机

克服障碍

当时的计算机内存很昂贵,如果编程语言的内存占用量过大,添加内存的成本很快就会超过 Altair 本体的价格。所以说,每个字节都要审慎使用。我们认为,如果能把 BAISC 的代码压缩到 4 KB 以内,那么 Altair 用户在使用 BASIC 的同时就仍有足够的内存来运行自己编写的程序、避免承担高昂的额外开销。

为了满足这个条件,我尝试用各种技术来优化内存使用,比如采取更紧凑的数据结构和高效算法。这是个有趣的挑战,虽然当时保罗和我都承受着尽快做完 Altair BASIC 的现实压力,但整个解决问题和达成目标的过程还是让我乐在其中。

微软的诞生

最后,在经过了一个个不眠之夜后,我们终于做好了向 MITS 总裁 Ed Roberts 展示 BASIC 解释器的准备。演示过程非常成功,MITS 同意为我们的软件授权。这对保罗和我来说无疑是个重要时刻。Altair BASIC 成为我们新公司的第一款产品,我们则决定将公司命名为微软(最初是 Micro-Soft,后来我们删去了连词符)。

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参考我的回忆录《源代码》,阅读关于 Altair BASIC 起源的更多细节)包括保罗如何在飞往阿尔伯克基的航班上补完了最后的代码。

想想这段简单的代码引领微软开启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创新之旅,真是令人心生感叹。早在 Office、Windows 95、Xbox 和 AI 出现之前,Altair BASIC 就已经诞生。而即使过了这么多年,每次看到它时我仍然感到心潮澎湃。

50 年,三个 CEO,三个阶段

据悉,微软已开始邀请嘉宾参加其在华盛顿州雷德蒙德公司总部举行的 50 周年纪念和 Copilot 活动,该活动将于 4 月 4 日举行。微软现任 CEO 萨提亚・纳德拉 (Satya Nadella)、微软 AI 首席执行官穆斯塔法·苏莱曼 (Mustafa Suleyman) 以及其他“过去和现在的领导人”都将参加。

在过去的 50 年里,微软共经历了三位 CEO 的领导,这三位 CEO 分别代表了微软从技术初创、多元化探索到云与 AI 复兴的三个发展阶段。

比尔・盖茨在 1975-2000 年间,主导了 MS-DOS、Windows 95 等操作系统的开发,发布了微软 Office 办公套件等,奠定了微软在个人计算机软件方面的垄断地位。微软在 1986 年 3 月上市,盖茨离任前把微软市值带到了 6000 亿美元。他在 2000 年卸任 CEO 后,转任首席软件架构师,直至 2008 年退休专注于慈善事业。

史蒂夫・鲍尔默 (Steve Ballmer) 在 2000-2014 年任职期间的表现则外界争议较大。他主要带领微软进行了各种多元化与移动尝试,推动微软进入游戏(Xbox)、云计算(Azure 早期)和企业服务领域。但其在移动市场(如 Windows Phone)的表现不佳。2013 年,微软以 72 亿美元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但整合失败导致微软退出手机硬件市场。鲍尔默曾承认 2000 年前后太专注于 Windows 业务(开发 Windows Vista)而错失了手机的大好机会是他最遗憾的事情。

2013 年,微软市值波动中跌至 3000 亿美元,2014 年鲍尔默宣布退休后,微软股价单日上涨 7%,反映市场对变革的期待。

萨提亚・纳德拉在 2014 年接棒后,任职至今。在错失移动互联网的机会后,纳德拉带领微软通过云服务和 AI 重新崛起。他在 2016 年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2022 年向 OpenAI 投资数十亿美元,推出了 Copilot 等 AI 工具。此外,他也将 Azure 打造成了全球 Top 级云计算平台,2024 财年第二季度微软云收入 337 亿美元,同比增长 24%,推动微软市值突破 3 万亿美元。

是否准备好领跑下一代技术革命?

“展望未来,我们的使命仍然是赋予每个人和每个组织权力,而我们的成功取决于我们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和其他技术来扩大人类成就并为社会带来积极变化。”微软在庆祝 50 周年的网站上写道。毫无疑问,人工智能将是其未来发展的重要一环。

2022 年末,纳德拉做出了可能是他职业生涯中最具决定性的赌注:向 OpenAI 投入数十亿美元,同时围绕人工智能对微软进行全面重组。起初,这一举动被认为是天才战略——当谷歌、苹果和 Meta 仍在人工智能竞赛中奋力追赶时,微软似乎已稳操胜券,建立起显著的先发优势。

然而到了 2025 年初,微软却遭遇了严峻的现实挑战。大规模数据中心撤资、股价表现落后科技同行、与 OpenAI 关系日趋紧张,以及市场对人工智能的热度可能正在降温,这些都威胁着微软的人工智能战略。有的人开始怀疑:对于这家在过去五十年间成功驾驭了每一次技术革命的公司而言,其迄今为止最大胆的赌注,是否正面临失败的风险?

股市对微软的评判尤为严苛。据 CNBC 报道,微软股价在 3 月 21 日尾盘反弹,才勉强避免自 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首次出现连续八周下跌的窘境。自 2024 年 7 月创下 467.56 美元的收盘高点以来,微软股价已累计下跌约 16%。值得关注的是,当其他专注人工智能的科技巨头股价大幅上涨时,微软今年却逆势下跌 7%,成为过去一年美国“七大科技股”中唯一未能实现上涨的企业。

微软近期正悄然调整其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扩张计划。该公司已取消原定用于支持下一代 AI 系统的数据中心建设项目。TD Cowen 分析报告指出,这些被搁置的基础设施本可提升微软约 14% 的计算能力——相当于东京的总算力规模。另据 Semafor 披露,微软还放弃了向云计算公司 Coreweave 注资 120 亿美元以扩充数据中心容量的期权。

这些战略收缩对一家屡次宣称人工智能需求“远超供给”的公司而言颇具讽刺意味。Satya 在近期播客中隐晦地承认,人工智能相关数据中心领域“或将出现过度建设”。

微软面临的挑战还包括与 OpenAI 日益紧张的合作关系。据 The Information 报道,微软人工智能主管 Mustafa Suleyman 正肩负着双重使命:一方面需要维持与 OpenAI 的战略合作,另一方面又要推动微软“走上人工智能自给自足的道路,以避免长期受制于 OpenAI 的技术”。这反映出了该公司面临的不确定性正在加剧。

为实现这一目标,微软已在内部开发自主人工智能模型系列(代号 MAI),同时积极测试 Anthropic、xAI、DeepSeek 和 Meta 等竞争对手的模型,为可能替代 OpenAI 的 Copilot 产品做准备。

然而,Copilot 在市场上的表现难言乐观。Gartner 的调查显示,由于“实际业务效益不明显"且"实施难度超出预期”,多数企业在初步测试后都中止了 Copilot 项目。一位政府 IT 主管更直言不讳地评价道:“Copilot 功能严重滞后,用户体验令人沮丧。”这种市场反馈使得微软在推进人工智能战略时面临巨大阻力。

但微软可能并不是唯一一家面临这些挑战的公司。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整个行业的人工智能工具可能都难以获得更多用户青睐。

根据 2024 年秋季 Slack 劳动力指数显示,过去三个月美国工人采用人工智能的增长率已放缓至仅 1%,而去年同期这一数字还保持在接近两位数的水平。Gartner 的研究报告指出,首席信息官们对人工智能支出的担忧正在加剧。该机构一位分析师向英国科技媒体 The Register 透露,2025 年可能会成为人工智能技术的“下滑之年”。

在庆祝 50 周年的这个重要时刻,微软却站在了发展的十字路口。微软司的人工智能战略呈现出多重矛盾:在提高产品价格的同时强行整合 AI 功能,在开发自主竞争模型的同时维持与 OpenAI 的合作关系,在缩减基础设施投入的同时宣称市场需求空前高涨。这些也表明,微软更倾向于规避风险,而非满怀信心地全力押注这场技术革命。

对于这家以不断自我革新而著称的科技巨头来说,其在人工智能领域表现出的矛盾态度或许是最明显的信号——即便是行业领军者,也无法确定这场人工智能革命能否兑现其万亿美元规模的预期价值。

来源:商财洞察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