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互鉴行致远 校际交流谱新篇——临沂第二十中学举办全国教学评一体化联盟校及临沂C5联盟校研讨交流活动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03 18:54 2

摘要:春风有信,花开满径,教研有期,润物无声。为进一步推进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改革,促进校际间优质资源共享,助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4月2日,来自内蒙古、宁夏、山东等十多个地市、二十多所学校200多名专家、教干教师齐聚临沂第二十中学进行课例观摩、交流研讨活动。教学评研究

春风有信,花开满径,教研有期,润物无声。为进一步推进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改革,促进校际间优质资源共享,助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4月2日,来自内蒙古、宁夏、山东等十多个地市、二十多所学校200多名专家、教干教师齐聚临沂第二十中学进行课例观摩、交流研讨活动。教学评研究专家、齐鲁名师崔成林教授,罗庄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党组成员、副局长杨文超同志,小学教研室孙玉亮主任,临沂第二十中学全体领导班子成员、骨干教师全程参与。通过课例展示、交流研讨、专家报告等多种形式,积极探索教学新思路,共同勾勒教育新蓝图。

课例展示

地理篇

临沂第二十中学李红玉老师的课堂“跟着瑞幸走进巴西”很好的诠释了目标任务化、任务活动化、活动情境化,课堂评价贯穿始终,做到了评价生态化,利用咖啡豆作为评价物体,既有趣也与本节课巴西农业联系密切,同时嵌入的评价量规也是学生学习的标准和依据,做到了评价多元化。材料与教材结合准确新颖,学生课堂主动积极,都结合地图材料完成任务。迁移运用环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成果集成也让学生清晰本节课所学,环节衔接流畅完整,符合“教学评一体化活力思维课堂”。

济宁四中李姗娜老师的课堂以“寻味法餐——-红酒炖牛肉”为情境,贯穿课堂,提出法餐的故乡在哪里,以问题为切入点,有助于引发学生思考,体现思维进阶性。教学过程层层递进,让学生体会到了地理就是我们身边的生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区域认知的素养能力,任务的设置活动的开展都围绕学习目标进行。嵌入式的评价以及学法指导为学生学习和活动提供了支架,最终迁移运用与前面的情境紧密联系,符合我们倡导的运用双击解决问题的要求。

内蒙古乌审旗查汗淖尔学校幕宇丽老师从一颗“阿尔卑斯棒棒糖”作为课堂情境贯穿始终,也从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出发,引出阿尔卑斯山脉所在地,进而对欧洲西部的范围、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行探究,分析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的原因以及葡萄品质优的原因,解决本节课的高阶目标,迁移运用到地理版“广告创意大赛”我为奶糖代言同时也嵌入评价量规,为学生指引方向。最后梳理本节课所学,明确突出地理核心素养。

评课及汇报环节:

李姗姗老师、幕宇丽老师、李红玉老师对自己的课堂进行说课。本校刘珍老师,郝晓静老师对三位老师的课堂进行评价。注重课本上勾画学习习惯的培养,指图描述地理信息、梳理地理要素的关系,注重方法指导,层层递进,透过生活中常见事物引入地理课堂,低阶指向是基础知识,高阶目标运用知识解决高阶目标,依据目标设计任务,评价多元化,也都运用迁移运用培养学生高阶思维,作业设计也体现了跨学科。

孙婷婷老师对本校“教学评一体化活力思维课堂”进行汇报,说明课堂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如果课堂还是采用固有的传统模式则教的再好成绩也不理想,即脱离教学评一体化课堂则与中考背道而驰,突显“教学评一体化”课堂的重要性,同时也展示了我们学校自行设计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明确大概念,强调目标的重要性,始于高阶终于高阶,课堂评价的多元化,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要树立教学评意识。

历史篇

来自宁夏灵武二中的李娜老师,内蒙古的康重阳老师以及临沂第二十中学的赵梅媛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课程展示,李老师执教的《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与文化》一课,以穿越之荒岛求生为线索创设大情境,设置任务,通过观看视频,史料研读等活动,再现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发展历程。康老师执教的《香港和澳门回归》一课,本课通过“践行一国两制,勇担青年责任”演讲等活动进行情境化教学,形式多样,活动紧扣教学目标,评价量规具体实用。赵老师同样为我们带来《香港和澳门回归》一课,同课异构,深入践行教学评一致性原则,利用AI技术将闻一多先生请入课堂,通过母子分离、子归母怀、再续辉煌三个篇章设置情景化活动,发挥学生主体性,评价量规上也实现自评与他评的结合,让各位老师收获满满。

在课后,各位老师齐聚一堂,进行经验的分享与交流。首先,是三位老师进行说课,介绍自己设计本课的思路。紧接着,各位老师也对三节课程进行评价,对教学评一致性课堂给予了高度认可,对评价量规的使用也感悟颇多。最后,临沂第二十中学孙静老师进行经验交流,介绍了我校在教学评课程改革上所取得的成就,也指出了活动促提升等内容,为各位老师照亮前进道路。

语文篇

以声绘景,以情润心。济宁市第四中学吴雪剑老师指教的是七下《紫藤萝瀑布》,他以朗读为舟,设计了4个任务。课堂上吴老师嵌入评价量规,学生朗读、小组讨论热烈,沉浸文本。并对比作者宗璞在不同段落中的情感变化,以“读—品—悟”三阶串联,让学生触摸从“焦虑”到“释然”的心灵蜕变。吴老师的课堂如紫藤萝般绚烂,既有语言之美,更见生命之思。

以花为镜,叩问生命。内蒙古乌审旗嘎鲁图学校的白丽老师执教《紫藤萝瀑布》,她以遇见花瀑引入,引导学生品析词句,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哲思。载学生漫溯文字长河,通过引导学生用轻重音、快慢节奏等朗读技巧演绎藤萝的“流动”与“迸溅”,将文字化为画面。让学生领悟生命真谛,尽显语文魅力。

白老师的课堂如藤蔓缠绕,层层递进,既有理性思辨,又满含人文温情。

以读为线,牵出思辨。临沂第二十中学的焦雯雯老师指教七下《卖油翁》,焦老师用邀请函、课本剧展演大赛引入课题,让课堂气氛活跃。接着熟练使用多媒体技能通过视频展示向学生介绍作家作品,使教学方式多样化。在疏通文意时,开展师生互动学习教学,向学生多次强调“自矜”“颔之”“尔”等重点词语的识记,让同学们深刻体会语言文字之美。

焦老师的这堂课如同一颗知识的种子,播撒在同学们的心田,等待着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择善而从增智慧,集思广益乐无边。三节展示课结束后,各位领导和同学科教师一起评课、议课、研讨,吴雪剑老师、白丽老师、焦雯雯老师分别阐述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反思。互动研讨环节,各位参与研讨的老师对“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评价实施及评价结果应用进行了深度的交流研讨,在研讨过程中,老师们各抒己见,分别表示自己在本次“教学评一体化”活动中启发很大。会议第二项由各校代表汇报“教学评一体化”成果。会议第三项由临沂第二十中学王晓丹主任做总结讲话。

数学篇

(1)李国茹

从清明节引入,让学生根据白菊和黄丝带的购买方案,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从而思考如何简便求出方程组的解,引入加减消元第二课时,通过联系加减消元1的内容,让学生思考出复杂加减消元的基本思路,并尝试归纳出基本步骤,达成了本节课的低阶目标,然后迁移应用,解决了白菊和黄丝带的单价问题。最后一曲沂蒙加减消元法小调将本课内容进行了总结与创新,受到了学生与老师的喜爱

(2)徐增杰

从解方程入手,发挥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对比复杂方程组与简单加减消元方程组,得出其中的联系与区别,从而得到复杂方程组转化为简单方程组的路径。同时,还联系电影人物,采用班内大PK等形式,让学生思考解方程组的不同方法,总结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为解决高阶目标提供思路

(3)侯根娣

从九章算术中的问题入手,让学生体会古人的困惑,同时也将其作为了本课的高阶目标。在低阶目标实现时,侯老师从找茬入手,让学生展示课前预习成果,同学们一起找茬,从而归纳出解方程组的基本步骤以及在解方程组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为达成高阶目标奠定基础

英语篇

济宁四中的朱晓晗老师在本节课中,围绕“正在进行的活动”主题,展示了如何在具体情境中运用语言来询问他人正在做什么、如何打电话邀请朋友以及根据对方的回答作出响应。首先,朱老师通过听力分段任务,帮助学生提取关键信息(如“I’m doing homework”“He’s shopping”),对比礼貌与非礼貌表达(“Would you like...” vs. “Let’s...”)。紧接着,在朱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归纳电话礼仪(“May I speak to...”)及邀请策略(陈述理由+时间地点),结合重音训练强化疑问词(What/When)在邀约中的功能。最后,学生分角色模拟电话对话,交替使用邀请与回应句型。并且,朱老师从语言准确性、交际策略及语音表现三个维度进行了评价。

来自内蒙古中学的韩欣老师在教学过程设计与评价融合方面,导入激活环节,她以“Free Talk”分享个人喜欢的活动,引导学生用“i like doing...”句型谈论活动图片,自然引出电话邀约场景,引导学生练习句型。在听力环节,通过1a匹配图片与短语,结合插图预测对话主题,课堂抢答诊断词汇掌握,强化句型;听力中分层任务,1b听录音匹配人与活动,1c跟读对话、圈句型、填表格,学生自评回答;听力后深度解析原文,划分对话结构,总结电话用语特点。输出实践环节,教师创设情境,小组合作设计3组新对话,涵盖邀约、冲突、确认环节,使用目标句型和正确时态,互评依据流畅度、创意度星级评分,师评侧重语音语调及交际策略。

临沂第二十中学的刘洁老师在大单元教学的背景下,以“Young teenager杂志社举办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美丽生活分享活动”为情境主线贯穿始终,助力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教学评一体化体现在:设定描述人们正在进行的活动、电话邀请朋友做事的学习目标;通过1a的图片匹配、1b的听力练习、小组对话、角色扮演等多样化活动展开教学;利用评价量表从发音、声音洪亮程度、肢体语言等方面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估,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与技能。课后作业布置听录音模仿及趣配音,巩固课堂所学。整体教学围绕大单元主题,将教学、学习与评价有机结合,全方位提升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

解析教学思路,诠释课程设计

首先,三位英语任课老师进行了说课。朱晓晗老师率先登台,从教学目标的精准设定,到对教材文本深入浅出的剖析,再到通过设置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度理解对话内容,掌握听力技巧,提升语言运用能力。接着,韩欣老师分享她的听说课设计思路。以生动有趣的生活场景为切入点,借助多样化的听力素材和互动环节,激发学生开口表达的欲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锻炼听说能力。最后,刘洁老师从视频的展示、子任务的设计到大任务的达成,最终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三位老师说课结束后,台下的老师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各抒己见,针对教学环节的优化、教学方法的创新等方面提出了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现场教研氛围浓厚,每个人都沉浸在对英语教学的深度思考与探索之中 。

教学评一体化学校办学:融合共进,彰显特色办学之路

内蒙古中学韩欣老师分享教学评一体化思路,强调高阶目标立足学生实际应用,依英语学习活动观渗透,日常教学重技巧。嵌入式评价针对学生困难,在听说课输出部分搭建语言支架,且要求详尽。临沂第二十中学密善国老师探讨英语课新课标教学,涉及课堂实施、单元教学等,以真实情境达成目标,以文本研读开展单元教学,构建育人蓝图。他评刘老师听说课聚焦训练,基于学习与目标评价,注重思维发展,活动递进。

临沂第二十中学密善国老师围绕英语课基于新课标教学,探讨了课堂实施、单元教学、教学评价及思维品质培养等方面。在课堂实施中,以真实情境为背景,达成低阶与高阶目标,低阶目标对应英语学习活动观三类活动,课后巩固含作业与预习。在文本研读与单元教学中,以文本研读为起点,站在单视角强化素养意义,实施单元整体教学,如刘老师课例围绕单元主题设计。而在单元育人蓝图构建中,基于单元主题分析,确定目标定位方向,构建单元大任务与各课时子任务,如本单元各课时设定不同主题意义。针对于刘老师的听说课,密老师进行了评课,刘老师的课聚焦听说训练,涵盖语音等知识,评价基于学习与目标设定,注重学生思维品质发展,活动层层递进。

随后,老师们对于自己的困惑展开了交流与研讨。随着一个个问题被抛出与解答,现场思维碰撞出的火花愈发耀眼,每位老师都在交流中收获新思路,为后续的英语教学注入了全新活力,大家约定下次继续围绕教学中的新挑战展开深度探讨。

最后,由魏本兵校长总结发言。魏校长指出,本次英语教研活动意义重大,既可以加深教师对教材和教学内容的理解,帮助教师及时更新和调整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能力,也能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推动教学改革。对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学校的英语教学发展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物理篇

内蒙古乌审旗第一中学的刘晓东老师执教《物体的浮与沉》,刘老师上课伊始展示趣味现象:空瓶在水中漂浮,装有水的瓶子沉底引发学生学习浮与沉的兴趣。并通过鸡蛋在清水与盐水中沉浮对比,带领学生一起探究物体浮沉五种状态, 整个学习过程学生积极参与,对照评价量规利用所学二力平衡、阿基米德原理分析出物体浮沉的条件。

本课题通过生活化情境与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理解浮沉规律,为后续学习流体力学奠定基础。

临沂第二十中学的王名亮老师执教《物体的浮与沉》,王老师选取一段生动有趣的视频和实验探究(种子、夹子、泡沫等)让学生直观看到浮沉现象,引出物体浮沉的五种状态,并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漂流瓶如何实现这五种状态,动手体验物体浮沉取决于浮力和物体重力的大小。王老师本堂课讲练结合,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结合评价量规,学生高效率的利用本节所学的浮沉条件判断出物体浮与沉。

王老师这节课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直观的现象,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学习兴趣,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动手操作深化对浮沉条件的理解,帮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课堂展示结束后,举行了研讨会。会议伊始,刘晓东老师和王名亮老师分享了各自课堂的设计思路,让参会教师深刻领会到"做中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教学评一体化”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路径,学习到将核心素养培养融入具体知识教学的方法。

会议第二环节,临沂第二十中物理教研组长尹爱国老师对两位老师的课堂进行了点评:两节课均充分体现"做中学"的新课标理念,刘老师课堂地域资源开发充分,评价量规设计巧妙;王老师课堂技术应用前沿,学生互动生动活泼。听会的教师也分享了各学校对于教学评课堂的开展。

最后,董元超老师系统阐释我校"教学评一体化"实施路径,教学评一体化改革使我校物理课堂实现了从"经验教学"到"精准教学"的转型。我们将继续深化实践,努力打造"以评导学、以评促教"的课堂教学新样态。

本次研讨会通过课例展示、专家引领、互动研讨等形式,实现了理论提升与实践指导的双重目标,为初中物理教师后续更好的开展“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提供了专业示范。参会教师普遍反映收获颇丰。

生物篇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山东济宁四中苏新月老师通过活动演示和探究实验开展教学,成效显著。

苏教师借助直观教具,将气管、鼻腔的功能生动展现。比如,在讲解气管的清洁功能时,模拟气管内纤毛运动,让学生清晰理解气管如何阻挡灰尘。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还使抽象知识具象化,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提升了他们的观察与思考能力。探究实验环节更是课程亮点,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探究呼吸道对空气的净化作用,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到实验验证,完整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第二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内蒙古乌审旗第一中学任苗苗老师教学环节紧凑有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任教师以精心设计的任务开启教学,迅速抓住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带着目标学习。小组合作与阅读课本环节,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空间,培养了其合作交流和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互动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任老师巧妙结合视频与生活实例,将抽象知识具象化。视频展示呼吸道工作原理,生活实例如感冒时呼吸不畅等,拉近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帮助学生轻松掌握重难点,课堂氛围活跃。课程结尾回扣导入问题这一设计十分巧妙,形成完整教学闭环。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既检验学习效果,又强化知识运用能力,实现知识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第三节《人体生命活动需要能量》临沂第二十中学郭晓庆老师这堂课最大的亮点是大单元知识网络的构建。郭老师巧妙地将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融合,帮助学生理解各系统如何协调维持人体生命活动,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而不是孤立地学习各章节内容,深化了学生对生命活动本质的理解。紧扣 “人体生命活动需要能量” 这一核心,以能量获取、运输和利用为主线串联三大系统,复习目标明确,学生能清晰认识到各系统在能量供应中的作用。注重学生活动展示,给予学生充分的舞台。不仅锻炼了学生动手、表达能力,还加深其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激发学习兴趣。制定评价量规并引入学生评价环节,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有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评价量规的使用使评价更客观、全面,为学生努力指明方向。本节课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方法得当,学生参与度高,是一堂高质量的生物复习课。

化学篇

临沂第二十中学寇凤雨老师这节课,通过情境导入、任务驱动、实验探究、实际应用等多种教学策略,有效整合了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目标,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同时,结合传统文化元素,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和文化内涵,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内蒙古乌审旗河南学校的张乔老师注重对学生方法指导,总结提炼学生做题技巧,课堂注重抓学生的细节、思路,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现象、论述描述的规范性。

内蒙古乌审旗第一中学的卜笑笑老师通过知识梳理,归纳金属性质等相关知识,建构有个金属的知识结构框架。通过分析蒸汽眼罩的发热原理,让学生能在辩证思考中领悟科学技术的重要,培养学生将化学观念用于生活。

道法篇

济宁四中崔庆琳老师、内蒙古乌审旗乌审中学刘春雨老师和临沂第二十中学刁莹老师以《根本政治制度》一课同课异构,全面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的要求,创设大情境,始于高阶终于高阶,课堂流程坚持任务活动化,活动情境化,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评价量规中,分别采用了递进式的设计和累积式的设计。

评课环节,第一环节,三位老师进行说课;第二环节,吴琼老师针对我校教学评一体化进行了分享和介绍;第三环节,主父中杰老师从课标的角度对这一堂课进行了深入的解读;第四环节,孙丽丽老师从如何上好一堂思政课进行了分享;最后一环节,各校老师之间进行了交流。

观摩课间操

休息期间,所有来校教研的老师到操场观摩课间操。在阳光的照耀下,全校师生齐聚操场,精神饱满地准备迎接这次特别的活动。随着激昂的音乐响起,各个班级整齐有序地列队入场。同学们身着统一的校服,步伐整齐,口号响亮,充分展现出临沂第二十中学的蓬勃朝气和良好的精神风貌。

成果展示

为进一步学习建构“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路径和策略,梳理汇报课改成果,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四月二日下午,由临沂第二十中学校长主父建军主持会议。

会议第一项由主父建军校长致欢迎词。主校长对全国各校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会议第二项由罗庄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区教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文超同志致欢迎词。杨局长指出,教育需要静待花开的坚守,希望本次成果展示会也是一场盛大的交流会,将智慧转化成方案,进一步构建资源互补的教研共同体。

会议第三项由临沂第二十中学副校长崔元凤展示我校课改成果、办学经验与理念。崔校长从学校管的细致、老师教的高效、学生学的扎实三方面进行介绍。崔校长着重介绍了“老师教的高效”,特别是对我校“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活力思维课堂建设”进行了详细的汇报。他指出教育教学管理的途径是有思想、方法、制度、文化。在问题中建立制度、在引领中改变师生、在工作中优化方法、在反思中奋力前行!

会议第四项由著名特级教师,全国深度学习教育联盟理事长崔成林教授进行“教学评一致性的基本原理和学习设计”专题报告。

崔教授深度讲解“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原则、实践策略,明确从素养目标到学习目标的具体要求,指导进行教师实践目标的设计与撰写,解决学习目标不准确、无法落地等现象。

核心素养就是“用双基来做事”,融会贯通,在做中学,在创中学,细化目标,始于高阶(目标),终于高阶。

崔教授语言幽默风趣,深入浅出,入情入境,指导性强,引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典型课例,让老师们从思想深度上知道了怎样做才能实现真正的课堂设计,怎样做才能实施学生的深度学习。

崔教授指出结构化教学是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的关键。结构化教学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注重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构建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良好的认知结构。学习性评价是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评价的过程性和发展性,旨在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在学习性评价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困难,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达成学习目标,从而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回顾昔日,我们共襄盛举,收获满满;展望未来,我们满怀信心,勇往直前。此次全国教学评一致性联盟教研活动,充分展示了我校教学评一体化课改成果,教师相互启迪,研有实效,研有所得,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智慧分享。我校将继续在联盟教研上不断深化合作交流、深耕细作,在追求教学评一体化课程改革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奋力前行,在教研这片沃土上笃志深耕,拔节成长!谱写教学评一体化课改新高峰!

来源:罗庄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