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风拂面、草木萌发的美好时节,我们不仅要感受大自然的勃勃生机,更要关注身体的内在健康。
《黄帝内经》有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春风拂面、草木萌发的美好时节,我们不仅要感受大自然的勃勃生机,更要关注身体的内在健康。
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而言,春季既是病情容易出现波动的敏感时期,也是养肝护肝的绝佳时机。
为什么狼疮患者需要护肝?
系统性红斑狼疮作为一种累及多系统、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肝脏往往是受攻击的"重灾区"之一。
临床数据显示,约 20%-30% 的狼疮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肝脏损伤。
肝脏,作为人体的"代谢中枢",肩负着解毒、储血、合成等重要功能。
一旦受损,不仅会加剧狼疮病情,还可能引发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甚至会威胁到生命安全。
哪些因素会损害狼疮患者的肝脏?
狼疮患者的肝损害成因复杂,既有疾病本身的因素,也有药物和其它因素的影响。
狼疮的全身性血管炎病变是导致肝脏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自身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肝脏血管壁,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肝脏细胞受损。
治疗狼疮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虽然能有效控制病情,但长期使用也可能对肝脏造成损害。
此外,年龄、精神神经系统受累等因素也被证实是狼疮性肝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
年轻患者由于肝脏代谢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更容易受到炎症因子的攻击;而精神神经系统受累的患者,其体内的免疫反应可能更加剧烈,进一步加剧了肝脏的负担。
肝脏损害需要看哪些化验指标?
风湿科医生在评估狼疮患者的肝脏功能时,通常会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重要的化验指标: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这两项指标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其升高通常提示肝细胞受损。
●总胆红素(TBiL):用于评估肝脏的合成功能,其升高可能提示肝细胞受损或胆道阻塞。
●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肽酶(γ-GT):这两项指标主要用于评估胆道系统的功能,其升高可能提示胆道阻塞或肝内胆汁淤积。
●白蛋白和球蛋白比值(A/G):用于评估肝脏的合成能力,比值倒置可能提示肝脏功能受损。
春季如何安全护肝?
在中医理论中,肝脏被视为"将军之官",主疏泄、藏血,调节情志。春季正是肝气生发的季节,此时养肝尤为重要。
对于狼疮患者而言,春季养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合理饮食
春季应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豆制品。避免油腻、辛辣和高糖食物以及酒精饮品的摄入,以免加重肝脏负担。
中医认为,青色入肝,因此多吃绿色蔬菜有助于疏肝理气。
✔适量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肝脏的代谢功能。
可以选择散步、太极拳等轻度运动,不过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
✔调节情绪
中医强调“怒伤肝”,愤怒、暴躁等情绪会影响气血运行,损伤肝的肝脏功能,因此保持心情愉悦对于养肝至关重要。
患者可以通过冥想、听音乐等方式来缓解压力,保持心情舒畅。
✔中药调理
对于易怒、焦虑、肝气郁结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些具有养肝作用的中药,如柴胡、白芍、丹参等,这些药物有助于疏肝理气、改善肝脏功能。
✔定期监测
定期监测肝脏功能指标是狼疮患者护肝的重要环节。一旦发现化验指标异常或身体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切勿拖延。
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积极治疗,才能在治疗狼疮的同时保护的肝脏健康。
参考资料:
[1]宣丹旦,邹和建. 10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肝损害患者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0, 5 (01): 73-76.[2]李凤贤,何敏华. 系统性红斑狼疮肝损害的临床分析 [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9, 22 (08): 948-949.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风湿汇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