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 大脑的“后悔药”:延迟反馈如何重塑味觉印记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03 19:30 2

摘要: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一次愉快的味蕾体验,品尝了新奇的美食,当时还回味无穷,几个小时后却突然遭遇肠胃不适,从此对那道美味敬而远之?这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本能反应,在科学上被称为“条件性味觉厌恶”。我们的大脑似乎拥有一种神奇的能力,能够将舌尖上的味道与

引言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一次愉快的味蕾体验,品尝了新奇的美食,当时还回味无穷,几个小时后却突然遭遇肠胃不适,从此对那道美味敬而远之?这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本能反应,在科学上被称为“条件性味觉厌恶”。我们的大脑似乎拥有一种神奇的能力,能够将舌尖上的味道与数小时后身体的不适感联系起来,从而指导我们未来的饮食选择,避开潜在的“毒药”。

然而,你有没有想过,大脑是如何跨越这漫长的时间间隔,精准地将味道和后续的生理反应联系起来的呢?这就像侦探破案,线索往往在案发之后才出现,大脑是如何将“凶手”(味道)从众多“嫌疑人”中揪出来的?长期以来,研究人员对此感到好奇。

4月2日一项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的突破性研究“A neural mechanism for learning from delayed postingestive feedback”,为我们揭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答案。研究人员发现,当我们因为某种食物感到不适时,我们的大脑竟然会悄悄地“重播”之前品尝这种食物时产生的神经活动!这种“旧味重温”的过程,就像大脑在“复习”刚才吃过的东西,以便将特定的味道与后来的不适感联系起来。这项研究首次揭示了大脑在处理这种“延迟信用分配”问题时的精妙机制,也为我们理解味觉学习的奥秘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时间的“鸿沟”如何跨越?大脑的“延迟信用分配”机制

想象一下,一只小鼠在探索环境时,偶然发现了一种新的浆果。它尝了尝,觉得味道还不错,于是吃了一些。几个小时后,浆果中的某种毒素开始发挥作用,导致小鼠感到恶心和不适。为了避免将来再次误食这种有毒的浆果,小鼠的大脑需要建立起这种浆果的味道与后来的不适感之间的联系。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时间信用分配问题”(temporal credit-assignment problem)。大脑需要在时间上将两个相隔较远的事件联系起来,并将“责任”归咎于先发生的味道。

这项研究正是聚焦于这个核心问题。研究人员利用小鼠模型,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实验来探索大脑在处理延迟的味觉反馈学习中的机制。他们巧妙地利用了小鼠对新奇味道和熟悉味道的不同学习能力。此前的研究表明,小鼠能够很容易地将新的、不熟悉的味道与随后的肠胃不适联系起来,形成强烈的厌恶感;然而,对于已经非常熟悉的味道,即使随后出现不适,小鼠也很难建立起厌恶联系。这个现象本身就暗示着大脑在处理新旧味道时可能存在不同的机制。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首先给小鼠提供了一种新颖的、独特的味道(例如,一种特定的化学物质),并在大约一小时后,通过注射一种能够引起暂时性肠胃不适的物质(氯化锂, lithium chloride, LiCl)来模拟食物中毒。正如预期的那样,小鼠很快就学会了避免再次饮用这种具有新味道的溶液。

为了观察大脑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神经活动变化,研究人员使用了神经成像和电生理记录技术。他们特别关注了杏仁核(amygdala)中的一个关键区域——中央杏仁核(central amygdala, CeA)。已知这个区域在情绪学习,特别是恐惧和厌恶情绪的形成中起着核心作用。研究人员发现,当小鼠初次品尝这种新味道时,CeA中的一群特定的神经元会变得活跃,形成一种独特的神经活动模式,可以被认为是这种味道的“神经表征”(neural representation)

更令人惊讶的是,在小鼠接受氯化锂注射,感受到肠胃不适后的特定时间窗口内(例如,在诱发不适后的几分钟内),研究人员观察到,先前对新味道产生反应的CeA神经元群体竟然再次被激活了!这种在延迟的负面反馈出现后,对先前味道神经表征的自发性重新激活(postingestive reactivation),为我们理解大脑如何跨越时间间隔建立联系提供了一个关键的神经机制。

“新”与“旧”的差异:为何大脑对新味道“格外关照”?

为了进一步理解这种神经机制的特异性,研究人员比较了小鼠在学习新味道和熟悉味道时的神经活动差异。他们首先让小鼠习惯了一种非常熟悉的水的味道。然后,他们重复了与新味道实验相同的步骤,即在小鼠饮用熟悉的水后一小时注射氯化锂。结果发现,与新味道相比,小鼠并没有对熟悉的水产生明显的厌恶感。

与此同时,研究人员对小鼠大脑的神经活动进行了监测。他们发现,与新味道引起的CeA神经元更强烈的初始反应和更显著的后续重新激活相比,熟悉的水引起的神经元活动要弱得多,并且在注射氯化锂后,代表熟悉水的神经元活动的重新激活也几乎没有发生。这表明,大脑对于新颖的刺激似乎更加敏感,并且更容易将新颖的体验与随后的负面后果联系起来。这种机制可能具有重要的生存意义,因为新的食物来源更有可能带来潜在的风险。

研究人员还发现,新味道能够诱导CeA中表达一种名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CGRP)的神经元的更强的活动。这些CGRP神经元被认为是介导厌恶情绪的关键神经元。在随后的氯化锂注射后,这些对新味道有反应的CGRP神经元也表现出显著的重新激活。这进一步支持了重新激活机制在味觉厌恶学习中的核心作用。

阻断“记忆回放”:直接证据揭示重新激活的重要性

为了直接验证延迟的负面反馈对先前味觉表征的重新激活是否是味觉厌恶学习所必需的,研究人员使用了光遗传学(optogenetics)技术。这种技术可以通过光来精确地控制特定神经元的活动。研究人员首先在小鼠的CeA中表达了对光敏感的蛋白,然后训练小鼠将一种新味道与随后的肠胃不适联系起来。

在关键的重新激活窗口期(即注射氯化锂后的一段时间内),研究人员对CeA中代表新味道的神经元进行了光抑制,人为地阻止了它们的重新激活。结果令人惊讶:与没有接受光抑制的小鼠相比,接受了光抑制的小鼠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对这种新味道的厌恶感!这提供了强有力的直接证据,表明延迟的负面反馈对先前味觉表征的重新激活,是成功建立味觉厌恶记忆的关键步骤。

这项实验结果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直接证明了大脑并非仅仅是被动地等待延迟的反馈,而是在接收到反馈信号后,主动地“回顾”先前发生的味觉体验,从而建立起两者之间的联系。

大脑如何“记住”味道?味觉神经元的精妙编码机制

那么,大脑是如何编码不同的味道信息的呢?研究人员通过分析CeA神经元的活动模式发现,不同的味道会激活不同的神经元子集,形成独特的“神经编码”(neural code)。这种编码方式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即使是很细微的味道差异,也可能被大脑区分开来。当小鼠体验到一种新的味道时,大脑会迅速建立起这种味道的独特神经印记。

更重要的是,研究人员发现,在随后的肠胃不适出现后,重新激活的神经元群体与最初编码这种新味道的神经元群体之间存在着显著的重叠。这意味着,大脑并不是随机地激活一些神经元,而是精确地“回放”了先前体验到的味道所对应的神经活动模式。这种精准的重新激活,确保了大脑能够将特定的味道与随后的不适感准确地联系起来,从而形成有效的厌恶记忆,避免将来再次摄入可能有害的物质。

研究人员还利用了Fos蛋白的表达作为神经元活动标记物。他们观察到,在接受氯化锂注射后,CeA中表达Fos蛋白的神经元数量显著增加,并且这些神经元与那些在品尝新味道时活跃的神经元存在明显的重叠。这进一步印证了味觉表征的重新激活发生在特定的神经元群体中。

“旧味重温”的进化意义与潜在应用

这项研究揭示的“旧味重温”学习机制,可能在进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自然界中,动物经常会遇到吃了某种食物后,过一段时间才出现不适的情况。如果大脑不能有效地将味道与延迟的后果联系起来,那么动物就很难避免再次摄入有毒的食物,从而危及生存。这种在时间上连接两个事件的能力,对于动物的生存至关重要。这项研究为我们理解动物如何适应环境、避免潜在的危险提供了重要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此外,这项研究也为我们理解人类的一些饮食行为和饮食障碍提供了新的视角。例如,有些人可能对某种食物产生强烈的厌恶感,即使他们并不清楚这种厌恶感是如何产生的。这可能与他们过去曾经有过一次不愉快的饮食经历有关,而大脑可能通过类似的机制将当时的味觉体验与后来的不适感联系起来。深入理解这种机制,可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治疗与味觉相关的心理和生理问题。

例如,对于癌症患者在接受化疗后常常出现的味觉改变和食欲不振,这项研究也可能提供一些启示。化疗药物可能会引起肠胃不适等副作用,这些副作用可能会与患者在化疗期间或之前摄入的食物味道联系起来,导致患者对这些食物产生厌恶感。理解这种联系的神经机制,可能有助于开发减轻化疗相关味觉问题的策略。

更深入地理解大脑的学习机制

总而言之,这项开创性的研究揭示了一个令人兴奋的味觉学习新机制。大脑通过在接收到延迟的负面反馈后重新激活先前体验到的味道的神经表征,成功地解决了时间信用分配问题,从而形成了对有害食物的厌恶记忆。这项研究不仅深化了我们对味觉学习神经基础的理解,也为我们揭示了大脑处理时间上分离事件之间联系的通用策略。

未来,研究人员或将进一步探索这种重新激活机制的细节,例如,是什么信号触发了重新激活?大脑中的其他区域是否也参与了这个过程?这种机制是否适用于其他类型的延迟学习?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将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大脑的学习能力,并为开发针对相关疾病的治疗方法提供新的思路。

这项研究无疑为神经科学领域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提醒我们,大脑的学习机制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精巧和复杂。每一次新的发现,都让我们离理解人类自身更近一步。让我们继续关注未来的研究进展,期待研究人员能够为我们揭示更多关于大脑奥秘的精彩发现!

参考文献

Zimmerman CA, Bolkan SS, Pan-Vazquez A, Wu B, Keppler EF, Meares-Garcia JB, Guthman EM, Fetcho RN, McMannon B, Lee J, Hoag AT, Lynch LA, Janarthanan SR, López Luna JF, Bondy AG, Falkner AL, Wang SS, Witten IB. A neural mechanism for learning from delayed postingestive feedback. Nature. 2025 Apr 2. doi: 10.1038/s41586-025-08828-z.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40175547.

责编|探索君

排版|探索君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生物探索】

声明:本文仅用于分享,不代表平台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尽快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更正,谢谢!

来源:生物探索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