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伦敦大学博士做护肤产品,一把融资近亿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03 19:31 2

摘要:当美妆博主们还在为“早C晚A”的黄金公式争论不休时,来自深圳的粒影生物却用合成生物学技术,重新定义护肤产品。

对话丨邹蔚、吴欣晓

作者 | 吴欣晓

2023年以来,抗衰老市场以千亿规模飞奔,医美行业以每年20%的增速狂飙。

当美妆博主们还在为“早C晚A”的黄金公式争论不休时,来自深圳的粒影生物却用合成生物学技术,重新定义护肤产品。

粒影生物创办于2022年,基于结构生物学基础和前沿人工智能计算,专注蛋白质设计与改造,为蛋白质不同的应用场景提供研发服务及蛋白原料。

粒影生物目前主要产品具有三螺旋结构的重组胶原蛋白,作为下一个医美日化行业最大单品原料,已率先实现了低成本量产工艺。

粒影生物创始人张影在伦敦大学癌症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在欧洲最大生物医学研究所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2018年,作为高层次人才被引进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

2022年,张影创办粒影生物。之后,获得多轮融资。今年1月宣布完成近亿元的A轮融资。

最近,铅笔道与深圳粒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张影就创业经历、市场竞争格局、消费医疗前景等话题交流,以下是对话精华。

- 01 - 选择消费医疗赛道铅笔道:你回国后为何从中山大学出来创办粒影生物?

张影:2019年9月份,我回国入职中山大学,因深圳校区未建成,带几位博士去英国做访问学者。2021年受疫情影响国际教育停滞,团队回到深圳。

在参加深圳科技创新周活动时,我做了关于新冠抗原抗体的学术报告,会后受到投资界和产业界前辈关注,当时手上有能综合新冠突变株的纳米抗体并做成喷雾,有预防和治疗作用,所以决定将其产业化。

21年底我们开始筹备,次年4月就拿到第一笔1500万融资,以1.5亿估值开局。

铅笔道:公司发展过程中有哪些重要节点?

张影:第一个重要节点是建立具有自我造血的商业意识。

疫情结束后,之前的计划无法推进,在一期投资人中产业界企业家的影响下,思考如何利用技术优势实现自我造血。

第二个节点是与IVD(体外诊断)企业合作。

2022年9月启动合作项目,签订第一个百万级合同,发现设计蛋白在产业链中的价值,之后接触大量b端客户,发现不同行业对设计蛋白有强烈需求。

三是最终选择消费医疗赛道。这是基于在英国实验室的研究经历、消费医疗的特点以及司美格鲁肽从糖尿病药到减肥药的商业成功案例,我们选择了医美和毛发领域的妆品领域。

铅笔道:选择消费医疗赛道的逻辑是什么?

张影:一是产品上市周期短;二是市场化定价不受医保和集采控价;三是中国消费医疗类目渗透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倍差距,市场空间大;四是产品出自医疗端,效果有保障,客户黏性和盈利能力好。

最重要的,消费医疗领域能发挥我们蛋白质技术的优势,做出差异化产品,形成技术壁垒。

铅笔道:粒影生物目前的业务模式是怎样的,to B和to C业务重点分别是什么?

张影:目前有to B和to C两个模式板块。

B端业务主要是为国内大的化工巨头、医药企业、诊断企业开发蛋白、抗体,做蛋白设计和筛选等技术服务。

C端业务,我们利用具有热稳定性三螺旋结构的胶原蛋白材料直接做终端护肤产品。

2024年重点营收来自B端技术服务,2025 - 2026年重点发力C端销售,我们的护肤品套盒在2024年底及春节期间销售情况很好,且产品功效测试结果显示七天就有抗皱紧致的著效果。

- 02 - 以技术为核心竞争力

铅笔道:作为初创的消费美妆品牌,粒影生物在品牌建设和流量获取方面有什么规划?

张影:品牌建设和流量获取需要时间和资金。

这轮融资第一优先级是推进胶原蛋白医疗器械证的获取,因为医疗器械类竞争相对少,我们的技术有优势,拿到证后能助力C端销售。

在品牌宣传上,我们不会盲目砸钱找明星代言或投流,而是先把产品做好,研究传播学,通过做专家共识、做内容等方式,针对对胶原蛋白感兴趣的群体进行科普,建立信任关系,逐步积累口碑,像老品牌一样慢慢发展用户群体。

铅笔道:如何看待消费医疗赛道的竞争,以及粒影生物的应对策略?

张影:消费医疗赛道竞争激烈,信息差逐渐减少,要注重差异化。粒影生物的技术具有创新性,迭代速度快,这是也是我们获得资本青睐的一些原因。

在C端,我们要改变传统科技公司“技工贸”的路线,利用中国产业齐全的优势,尝试从研发直接跳到C端,反哺B端。

比如我们在胶原蛋白技术开发上获得关注,签订千万级合同。同时,我们会选择与外部团队合作做销售,内部也会安排懂行的人参与,避免走弯路。

铅笔道:粒影生物的独家竞争力有哪些?

张影:核心竞争力是技术,胶原蛋白真正解决了应用端的问题,市面上很多重组胶原蛋白没有三螺旋结构,而我们的有,这决定了其功能和效果。

我们可以基于此进行科普,建立信任关系。此外,品牌建设也是竞争力的一部分,虽然目前没有靠明星代言,但我们通过做好产品,逐步提升品牌力。

铅笔道:合成生物学在产业化过程中的最大瓶颈和难点是什么?

张影:主要有选品、中试放大和商业化三个关键环节。

选品是地基,要准确洞察市场需求,选择长期大赛道,同时考虑技术壁垒;中试放大涉及成本问题,产品需具备一定单位产率才能产业化;商业化是最关键的环节,需要技术研发和商业运作两边形成共振,仅靠商业化而缺乏技术领先优势,企业价值有限。

- 03 - 开辟小赛道,避开巨头正面竞争铅笔道:粒影生物如何与华熙生物、巨子生物等巨头差异化竞争?

张影:小公司的优势在于创新,我们在三螺旋胶原蛋白技术上有20年的研究积累,相关技术申请了专利,目前领先于这些巨头,他们在短期内难以复制。

我们不会与巨头在销售和品宣上正面硬刚,而是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建立三螺旋胶原蛋白的标准和专家共识,开辟小赛道。同时加快品牌建设,提升声量,也不排斥与大厂合作。

铅笔道:行业巨头的成功对粒影生物有哪些启示?

张影:华熙生物从玻尿酸生产起步,先做原料再拓展到C端,其成功有时代背景,现在再走同样的原料供应到应用的路线可能来不及;巨子生物在胶原蛋白商业化方面做得很好,通过多种销售模式把销量做起来。

这些企业成功的背后逻辑是触达用户、教育用户,虽然每个案例的时代背景不同,但找到适合自己产品和技术的触达、教育用户的方式至关重要。

铅笔道:作为科学家创业,这几年有什么深刻感受?

张影:一是要调整心态,从收获情绪价值转变为给投资人、股东、客户、员工等提供情绪价值;二是不能只看重技术,技术虽然重要,但销售和商业化闭环同样关键,要学会倾听用户声音,尊重市场,在追求技术的同时,也要能把产品卖出去。

还要有开放的心态,不断自我学习和进化,适应新领域和新挑战。

铅笔道:你对粒影生物未来五年、十年有什么期待?

张影:未来五年,我们要在胶原蛋白医美日化赛道取得成功,拿下医疗器械证,占据一席之地。

长远来看,希望通过研究蛋白对大健康产生有益影响,最终进入制药体系。

我们的目标是用蛋白研究成果改善人们的健康,让大家活得更健康、更久、质量更好,无论是在严肃医疗还是消费领域,都能发挥作用。

铅笔道:你目前最关心的问题有哪些?

张影:从近到远依次是C端销售情况、医疗器械证的进展、研发平台的持续更新迭代、对未来大健康药物管线机会的洞察,以及如何给社会带来价值。

这些问题关乎公司的当下发展和长远未来,需要持续关注和推进。

- 04 - 大健康赛道的机会与痛点

铅笔道:如何看待中国大健康方向未来的发展?

张影:中国大健康生物赛道是未来几百年难得的机会,中国在生物研究技术上与海外没有代差,且人才、资源、供应链优势明显。

未来会出现成本低、普惠大众的抗衰老、医美等产品,也会诞生在全球有影响力的企业。但国家需要加大对该方向的支持力度,持续扶持企业的融资通道,中国有望成为生物医药强国,这个时间节点可能在未来5年到来。

铅笔道:大健康赛道未来发展机会如何?

张影:大健康赛道现在很卷,全球进入需求收缩期,药企受集采影响利润下降,行业处于出清阶段,要进入精耕细作时期。

但这个阶段也有很多机会,比如合成生物等行业未来可能会百花齐放。不过企业要想存活下来,需要具备自我革新、自我学习能力,做好商业化。

铅笔道:大健康赛道及其细分领域的痛点有哪些?

张影:主要痛点包括资金、人员和技术方面。资金方面,虽然研发成本高,但中国资金其实不少,只是缺乏好项目让投资人有信心投入。

人员方面,缺少既懂技术又懂商业化的交叉型人才,教育体系培养的人才多在单一方向发展,从生物学走向产品消费品的商业化人才稀缺。

技术方面,与海外企业相比,国内在一些领域研发起步晚,但整体差距不大。

本文仅为口述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铅笔道立场,亦不构成投资建议。

铅笔道近期推出了一款爆炸产品——媒体VIP会员,核心亮点是:以一顿午餐的价钱,聘铅笔道为你的年度媒体顾问,1年6次专属顾问时间,做你媒体圈的贴身朋友。详情可以查看链接

欢|迎|联|系想加入创业社群,请联系:Pencil-news

来源:铅笔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