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几年,"义警"一词在各大媒体平台刷屏,让常年奋战在一线的辅警们心情复杂。
hello,我是懂一些辅警知识的老汪。
拿工资的不如不拿工资的吃香?做得多的反而不如做得少的受欢迎?
这听起来像个悖论,却是当下辅警群体面临的真实处境。
这几年,"义警"一词在各大媒体平台刷屏,让常年奋战在一线的辅警们心情复杂。
小梁是一名8年辅警,看到这种现象,他忍不住问:为什么我们十几年得不到的认可,义警却轻松拿到了?
一样是守护平安,差别咋就这么大?01"上个月我连续工作了16小时处理车祸,回家累得连饭都吃不下。"
小王揉着布满血丝的眼睛说道。他干辅警5年,月薪3800元,随叫随到。
这边,65岁的张大爷穿上义警红袖章,在小区悠闲巡视:"我每周来这转悠几次,上周还有记者来采访呢!"
辅警的职责包括交通指挥、治安巡逻、纠纷调解、案件协查...几乎所有警务"脏活累活"。
义警呢,主要在社区劝导不文明行为,遇到真正问题就打电话叫警察。
工作强度和风险完全不同,社会认可度却反了过来。
说到底,还是和下面这三个原因有关!
1️⃣ "花钱买"和"免费送"的心理落差
湖南辅警小张一语道破:"我们拿工资,群众觉得'应该'提供服务;义警不拿钱,群众反而心存感激。"
一项调查显示,76%居民认为义警工作"值得点赞",只有23%对辅警工作表示认可。
有辅警亲历:纠正一位闯红灯大妈被骂"拿工资还摆架子";义警劝阻同样行为时,大妈却笑着道歉。
2️⃣ 工作自主权的巨大差异
河北辅警小刘心酸地说:"春节七天假,我休了3天。儿子生病住院,只请到半天假。"
全国辅警月均加班47小时,节假日取消轮休是常态。一位辅警去年全年休假仅9天,还被同事称"福利好"。
反观义警,完全自由安排时间。北京一位义警坦言:"退休后找点事做,累了就不来,没人管你。"
3️⃣ 媒体宣传的"偏心"现象
媒体报道对比明显:义警大爷捡手机归还登上头版;辅警跳河救人却无人关注。
一项分析显示,义警正面报道数量是辅警的8倍,平均阅读量是辅警的5倍多。
郑州辅警老李无奈地说:"我们处理过多少糟心事?出了问题挨骂的是我们,立了功没人提的也是我们。"
02 面对这种现象,辅警们该何去何从?从事辅警10年的小梁给出了三点建议:
✅ 用实力说话,专业能力是底气
"与其纠结于社会认可,不如提升自己。"
小梁通过自学法律和心理学,成为调解能手,去年成功调解纠纷137起,被借调到派出所协助办案。
✅ 关注政策变化,抓住转正机会
这几年,多地出台了新政策。黑龙江在公安招录中提出"辅警招录";陕西、辽宁、湖北也规定可从优秀辅警中招录警察。
去年,广东的小余通过定向招考成功转正:"我每天挤时间学习,坚持三年,终于等到机会。"
✅ 多元发展,把辅警当跳板
"辅警工作接触面广,能学到很多东西。"
小梁举例,有同事转行去保险公司做查勘员,月薪翻倍;有人去律所当法务助理。
"国家不可能给几十万辅警都转正,我们得有自己的出路。"这话虽扎心,却是现实。
为什么同样守护安全,承担更大风险的辅警反而得不到应有认可?
在我看来,这反映了公众认知偏差。免费服务往往被高估,付费服务则被视为理所当然。"
某辅警的话道出了许多同行心声:
"我们不求高待遇,只希望社会多些理解。
在危险来临时,站在最前面的往往是我们这些拿着三四千月薪的辅警。"
平安不是凭空而来,那些被忽视的辅警们,正用青春、汗水甚至生命,守护着我们的安宁。
他们值得更多掌声和尊重!!
你怎么看待辅警和义警的差异?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交流,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来源:上进的百灵鸟Wc1GFss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