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云”为桥 百年老校焕发“智慧”活力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03 21:47 2

摘要:黑板变成了可触控的智慧大屏,班级动态在智慧班牌上清晰展示,教师在AI辅助下精准分析课堂表现,学生通过VR技术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可交互的体验……3月26日,指着校内一系列数字化设备,黔西南州兴义市红星路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肖燕向记者感慨,数字技术让校园更鲜活更智慧

黑板变成了可触控的智慧大屏,班级动态在智慧班牌上清晰展示,教师在AI辅助下精准分析课堂表现,学生通过VR技术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可交互的体验……3月26日,指着校内一系列数字化设备,黔西南州兴义市红星路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肖燕向记者感慨,数字技术让校园更鲜活更智慧。

成立于1905年的兴义市红星路小学,迄今已有百年历史。肖燕告诉记者,学校处于城中心,面积较为狭小。近年来,为改善办学条件,学校在扩建同时,还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之路。

兴义市红星路小学

以建设为基础,应用为支柱,学校不断完善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校园环境。自2022年以来,陆续投入400多万元改善基础设施和硬件设备,并配备了51个教室AI常态直录播室。

“通过直录播设备,每一堂课都能被完整记录,还能通过平台对授课过程中师生九大教学行为进行AI智能精准数据分析,我们能更直观地看到教学中的不足,以便针对性地作出调整。”兴义市红星路小学教务副主任宋玉萍说。

同时,在“金州教育云”平台、中央电化教育馆智能研修平台、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辅助下,教师们还能通过手机或电脑线上开展备授课、网络教研,并能在平台上观看其他教师的优秀教研成果,拓宽教研视野,学习先进教学理念与方法,优化自身教学。

AI课堂分析

作为教育数字化赋能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项目试点校,兴义市红星路小学在“支持校-项目校-帮扶校”三级链模式下,探索出了“1+1+N”双师课堂模式,打通了东西部的数字“桥梁”,实现跨空间、跨地区的教育资源共享,为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支撑。

“一头是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沈阳文艺二校等教育资源发达地区的学校,一头是册亨县者楼中心小学、望谟县民族小学、望谟县实验小学等民族地区学校,通过双师课堂,我们在吸收支持校先进教学经验的同时,又内化吸收,并辐射到帮扶校。”肖燕说,以“云”为桥,一块显示屏让课堂无边界。

兴义市红星路小学与册亨县者楼中心小学师生“同上一堂课”

不仅如此,依托央馆智能研修平台,学校还探索出了“CPR-MIC”AI课堂数据分析智能精准教研模式,即创建(Creation)-实践(Practice)-反思(Reflection)-修正(Modification)-创新(Innovation)-持续(Continuation),让教师专业能力、课堂执教能力及综合业务能力得到提升。

“不仅让教研活动突破时空限制,还能让我们根据课堂上每个学生的表现,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兴义市红星路小学四年级4班语文教师赵富丽坦言,“CPR-MIC”AI课堂数据分析智能精准教研模式对教师能力提升帮助很大。

学校智慧管理图解

为打造一支适应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学校成立“红星百师讲团”,每位教师都可以成为“讲师”,分享自己将数字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经验,实现“人人都是信息技术员”。

在不久前的一次教研活动中,兴义市红星路小学教学副校长李金艳用AI软件创作了一段“哪吒说课”的视频,备受关注。在她的手机中,DeepSeek、文小言、豆包等各类AI软件达十余个,“教师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推动者、数字人才的培育者,更应当与时俱进,熟练应用数字技术,让先进智能技术服务于师生成长。”

兴义市红星路小学科技节活动

以数字化推动科技与教育深度融合,学校还将科技创新教育融入日常教学,打造了科普馆、人工智能教室、创意编程教室、3D打印教室以及科技展示中心,并将计算机基础学习、无人机、3D打印教程、科创画等融入信息技术课及综合实践活动中,为学生构建了一个集学习、探索、创造为一体的科技教育平台。

如今,乘着教育数字化“东风”,兴义市红星路小学跑出“加速度”。2022年至今,该校教师在各级各类优质课、精品课、微课、教师技能大赛中,累计100余人次获国家级、省级、州级、市级奖项。2025年,该校获全国智能研修平台应用“领航试点校”,CPR-MIC智能教研团队获全国智能研修平台应用“创新教研团队”,四名教师成为全国智能研修平台应用“卓越教师”。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阳

编辑 袁航

二审 谌贵璇

三审 孙晓蓉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