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段时间有个很久不联系的朋友,发微信给我:能借我5000块钱吗,我有一笔信用卡还不上了。下个月还你。那一瞬间我真的怀疑她的微信被盗号了。
你好,我是沈老师。
前段时间有个很久不联系的朋友,发微信给我:能借我5000块钱吗,我有一笔信用卡还不上了。下个月还你。
那一瞬间我真的怀疑她的微信被盗号了。
毕竟她可是在朋友圈里永远在晒爱马仕下午茶的都市丽人。
去年她刚全款提了第二套房时,我还调侃她该改名叫"王总"。
原来她这几年买房、炒股、买车.....月入十万却要填平十二万的窟窿,所以手头特别紧。
她跟我吐槽:“你说邪门不邪门?我工资翻了三倍,存款数字反而越跑越远,现在连呼吸都在负债。”
是啊!为什么拼命工作,却离财富自由越来越远?
答案很简单:财富自由的本质,不是比谁更努力,而是比谁更“清醒”。
许多人终其一生困在“老鼠赛道”里,不是因为能力差,而是因为踩中了这6个致命陷阱。
陷阱1:你以为在赚钱,其实在“卖命”
工资越高=越接近财富自由?
真相确是:用时间换钱的工作,本质是“慢性自杀”。
工资涨了5%,通勤时间却从1小时变成2小时;升职加了薪,但体检报告多了3项异常指标。
看似月入3万,可一旦失业/生病,现金流立刻归零。
财富自由的钥匙,叫“被动收入”。
比如房租、版权费、投资分红。
但90%的人从未思考:“我今天的努力,是在为‘未来的自己’赚钱吗?”
陷阱2:你拼命省钱,却毁掉了最值钱的东西
同事聚餐你说“要攒钱”,周末充电课你嫌“太贵了”;但看到直播间“3折大牌包”,立马刷爆信用卡。
这就是消费主义的阴谋:用“伪精致”掏空你的钱包,比如网红餐厅打卡、新款手机必买等等。
用“分期付款”麻痹你的痛觉,比如月付299≈不要钱?!
富人用钱买资产,穷人用钱买“负债”。
资产让你睡觉时也在赚钱,负债让你醒着时不停还钱
陷阱3:你相信“勤劳致富”,却不懂“借势破局”
老一辈说:“踏实工作别瞎折腾。”
于是你兢兢业业干了10年,工资涨了2倍,房价涨了10倍。
财富自由的真相:
80年代下海的人吃到了“改革开放红利”;
00年代买房的人吃到了“城市化红利”;
10年代做自媒体的人吃到了“流量红利”。
但普通人总在焦虑:现在入场会不会太晚?
而高手在想:下一个10年的势能在哪里?
陷阱4:你以为理财=发财,结果成了韭菜
听说同事炒股赚了50万,你立刻开户跟投;看到基金一片飘红,你马上All in入场。
结果:P2P暴雷,你赔了20万;比特币暴跌,你割肉离场;跟风买股票,成了“山顶洞人”。
你永远赚不到认知以外的钱。
与其盲目追涨杀跌,不如先搞懂:什么是市盈率?如何分散风险?为什么定投能打败90%的散户?
陷阱5:你低估了“时间+复利”的威力
问个扎心的问题:“如果每天省下50元,30年后你会拥有多少?”
放余额宝:约35万
买国债:约45万
定投指数基金:约200万+
这就是“每天一杯奶茶钱”背后的差距。
复利最残酷的真相:多数人不是败给了收益率,而是败给了“等不起”。
陷阱6:你总在等“完美时机”
等我有钱了再理财;等我有时间了再学习;等行情好了再投资......
但现实是:
你永远觉得本金不够:1千不敢投,1万不想投;
你永远觉得知识不够:看了10本书,还是不敢行动;
你永远在等“暴富机会”,却对眼前的小机会嗤之以鼻。
普通人致富的最佳路径,叫“边学边摔,边摔边赚”。
那么,普通人如何破局?
6个“反常识”操作:
(1)给“未来的自己”发工资:每月工资到账,先转20%到独立账户(打死不动),剩余的钱才用来消费。
(2)用“碎片时间”换“生产资料”:下班后2小时别刷短视频,学一门能“复制售卖”的技能。
(3)用小钱启动一个“小副业”。
(4)和“高段位”的人交换信息。
(5)参加行业社群,不是为了混人脉,而是为了听趋势。
(6)找到3个比你富有的朋友,定期问他们:“最近在看什么机会?”
财富自由从来不是“突然逆袭”的故事,而是“每天进步1%”的必然结果。
穷人思维 = 用时间换钱 + 为欲望买单 + 逃避风险
富人思维 = 用钱买时间 + 为认知 + 管理风险
从今天起,把自己活成一家“公司”。
你的身体是CEO,时间是资本,认知是护城河。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你不需要很厉害才能开始,但你需要开始才会很厉害。”
以上好文,请“点赞和转发”。
来源:沈小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