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位写下《觚不觚录》的文坛领袖,此刻正为五谷轮回之事犯愁——前日刚从徽州运来的「龙须纸」太硬,前年囤积的「桑皮纸」又太脆。
万历十八年的某个清晨,松江府首富王世贞蹲在自家茅房,捏着张泛黄的竹纸直叹气。
这位写下《觚不觚录》的文坛领袖,此刻正为五谷轮回之事犯愁——前日刚从徽州运来的「龙须纸」太硬,前年囤积的「桑皮纸」又太脆。
管家战战兢兢递上块新到的闽南竹片,他瞥了眼角落里那摞《本草纲目》,突然拍腿大笑:「李时珍说楮树皮可入药,何不拿来造纸拭秽?」这场看似滑稽的私人实验,竟意外掀开了中国厕纸革命的序幕。
咱们现在蹲马桶刷手机时,恐怕很难想象四百年前的文人如厕有多讲究。
苏州虎丘出土的明代茅厕遗址里,考古学家扒拉出三十多枚打磨光滑的竹片,最精致的一枚还刻着「万历壬辰,姑苏陆氏制」。敢情那年头擦屁股也能擦出工匠精神?
《金瓶梅》里西门庆给蔡御史送礼,除了金银竟有「浙漆净桶,青竹篾片二十条」,这可比现在送智能马桶盖风雅多了。
但竹片擦屁股真能舒服?万历朝文人谢肇淛在《五杂俎》里吐槽:「闽人以嫩竹拭秽,然多有刺结肛肠者。」
原来福建人民早就发明了原始版「痔疮套餐」。倒是北方的土豪们另辟蹊径,陕西藩王墓里出土的玉厕筹,用蓝田玉雕成尺长薄片,尾端还嵌着鎏金云纹——这玩意儿往茅坑一戳,活脱脱就是古代版的「朕的如厕权杖」。
其实早在元代,就有人偷偷用写过字的废纸如厕。朱元璋定都南京那会儿,刑部大牢关过个倒霉书生,罪名是「亵渎圣贤」——这哥们把科考落榜的文章撕了擦屁股,被巡街御史逮个正着。《大明律》里白纸黑字写着:「故毁制书者,杖一百」,但架不住人民群众的刚需。
正德年间,北京琉璃厂的纸铺掌柜们想了个绝招:把印坏的《大诰》裁成小张,美其名曰「敬惜字纸专用笺」。
这事儿闹到嘉靖皇帝耳朵里,差点引发文字狱。最后还是首辅严嵩出来和稀泥,他在奏折里写:「圣贤之言入五谷轮回之地,恰似佛经渡化秽土。」
转头却让自家纸坊用竹子混合稻草,造出了既不「辱圣」又柔软的「净身纸」。
严府茅房从此成了京城高官打卡地,连徐阶都派人偷学配方,结果发现配方里掺了辽东桦树皮——这哪是擦屁股,分明是擦出了东北特产的商业机密。
要说真正把厕纸推向千家万户的,还得看晚明手工业者的智慧。
松江府老纸匠周大眼,原本专给文人造笺纸,某天忽发奇想把楮树皮换成芦苇。试制时锅炉炸了,喷得满墙草浆,他抄起碎纸擦脸时突然顿悟:「这糙了吧唧的质地,擦屁股岂不正好?」
万历四十三年的《松江府志》里记着:「周氏草纸,质糙价廉,贩夫走卒争购之。」原来中国第一代厕纸的诞生,竟源于一场作坊事故。
江南的土豪们起初还端着架子,直到秦淮河畔发生件趣事。
复社公子侯方域带着李香君游船,佳人内急时用了随身携带的「周氏草纸」,竟在船头即兴赋诗:「昔日红绡帐,今作素云笺。」
这广告效应比现代直播带货还猛,南京纸坊三个月内全改行造草纸。等清军入关时,多铎在扬州城缴获的物资清单里,除了兵器粮草,竟有「厕纸三百捆」,气得这位豫亲王直骂南明「奢靡亡国」。
紫禁城太和殿后头有排低矮瓦房,康熙年间被太监们称作「纸库」。这里存的可不是奏折典籍,而是专供皇室如厕的「金粟笺」。
这种用稻草混合檀香木浆的御用厕纸,制作时要经十二道工序,最后还得盖上司礼监的朱砂印。
《养心殿造办处档案》里记着:乾隆八年,造纸太监王进忠因「笺上朱印模糊」,被罚去昌平皇陵掏了三个月粪坑。
但再金贵的纸也架不住人多,道光皇帝抠门起来连自己屁股都坑。
他让内务府把宫女用的草纸回收,掺入新浆重造,结果某天恭亲王奕䜣如厕时,竟在纸上认出自己三年前写的打油诗。
这事儿在《道咸以来朝野杂记》里被添油加醋,说是「御厕现诗笺,恭王惊圣颜」,其实真相是回收纸没打碎彻底,让皇家茅房上演了最早的「纸质版大数据泄露」。
光绪年间,上海租界的洋杂货铺开始售卖「西洋软纸」,包装上印着金发美女手持纸卷微笑。这本是洋商用来忽悠中国土财主的营销把戏,却意外引发南北纸业大战。
河北高阳的纸商把稻草浆换成麦秆,造出更柔软的「赛洋纸」,天津码头工人扛包时都揣着两用——擦汗擦屁股一举两得。
最绝的是汉口商人刘半张,他在长江轮船厕所里贴满广告:「国纸若比洋纸糙,白送黄鹤楼头炮!」结果真有人较真,拿着显微镜对比纸浆纤维,发现国产纸确实更糙。
老刘连夜把「半张纸坊」改名为「菊花牌」,还学洋人在纸里掺花香精。
《申报》记者去采访,见他正指挥伙计往纸浆池倒夜来香,顺嘴问了句:「这香精哪产的?」老刘咧嘴一笑:「隔壁胭脂铺的过期货,便宜!」
民国初年北京胡同里的收粪工,怀里除了粪勺还揣着硬纸片。
这可不是如厕用品,而是「粪票」——用回收的厕纸浆混合黏土压制,盖着清洁队的红章。老住户王大爷回忆:「当年拿五张粪票能换一筐煤球,要是有带字的,还能多换半斤杂合面。」
敢情这擦过屁股的纸,转一圈又回到饭碗里,真真是物质循环利用的典范。
如今在安徽泾县宣纸博物馆,展柜里静静躺着卷泛黄的稻草纸,标签上写着「晚清民用厕纸」。
但凑近细看,纸面隐约可见「当制钱二十文」的水印——原来当年造厕纸的模具,竟是拿光绪通宝的铜钱改的。
这或许是最早的防伪标识:要是擦屁股时摸到钱纹,权当是给菊花蹭个彩头。
下次在超市选购卷纸时,不妨想想那个往纸浆里倒夜来香的汉口商人,还有在茅房鉴赏回收诗的恭亲王。
从万历皇帝手中的楮皮纸,到你家马桶旁的印花卷纸,这四百年间的每张厕纸都压着文明的褶皱。
那些被冲进下水道的纸浆里,泡着的何止是五谷轮回之物,分明是场轰轰烈烈的卫生革命。
来源:在下古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