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平淡的言语流露出自信,谦逊的目光里折射出智慧,戈平对自己在美国获得的科技成果谈及甚少,而对家乡的发展和关切娓娓道来,如同他那一口地道糯软的家乡话一样亲切。
平淡的言语流露出自信,谦逊的目光里折射出智慧,戈平对自己在美国获得的科技成果谈及甚少,而对家乡的发展和关切娓娓道来,如同他那一口地道糯软的家乡话一样亲切。
要做一个有心人,机遇才不会与你擦肩而过。我认为一个人的毅力与闯劲十分重要,困难之时是选择之时,更是奋斗之时。人的一生中有许多偶然的事,如果能正确果断地抓住这些机遇,就会改变人生。
当年戈平怀揣100美元,告别了父母和已怀孕5个月的妻子,告别了导师和家乡,飞向了一个陌生而又憧憬的世界,踏上了艰难而又丰实的出国留学之路。想不到这一走,整整11年后他才重返魂牵梦萦的祖国,一起回来的还有他研发的十多项国际专利。目前,他的科研成果已在国内发展,将致力打造全球领先。
戈平,1962年7月出生在平湖,幼年时除了随父母暂住温州、杭州外,大部分时间在家乡度过。1968年秋,他在东湖小学(后改名五七小学)就学。
1974年9月,升入平湖中学初中,新生在西门分部上学。进入中学,戈平才体会到“文化大革命”对教育界的冲击,好像进入了一个陌生的世界。
1975年春节后,戈平患病住院治疗,父亲作出了休学一年的明智决定。1977年夏天,戈平从平湖中学初中毕业,升入高中学习。1976年粉碎“四人帮”,迎来了教育的春天。
那一年戈平仅15岁,在精力上、时间上都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校园学风之浓前所未有,多年失教的老师精神倍增,恨不得把失去的年华都追回来。这样的一个大环境,造就了这一代好学的作风。
当时平湖中学有8个高一班,戈平被分在五班,任体育委员,这是他担任的第一个学生干部职位。由于他初中的文化基础扎实,加上较强的自学能力,期末考试成绩列年级前茅。1977年底,“文化大革命”后首次恢复高考,各校都重视高考升学率。
平湖中学也不例外,进入高二的8个班重组为理科班、文科班、尖子班。戈平被编入理科一班,开始高考的全面准备。“这是我成长过程的关键时期,从不自觉学习到自觉学习,从应付考试到自己钻研每一门学科,从追求一般到全面发展。
因此,高中毕业时已是一个比较成熟、可与同龄人竞争的优秀生,实现了老师“再努力一把就好了'的愿望。”1979年高考,戈平以平湖县总分第一名,被原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药学院)药学系药物化学专业录取。
1979年9月1日,戈平告别哺育17年的家乡,搭乘“大利班”轮船,到上海第一医学院药学系药物化学专业报到,在这里他跨出了人生事业的重要一步。药化专业共40个学生,戈平担任团支部组织委员。
1979年的大学校园学风浓厚,大家都如饥似渴学习。戈平充分发挥了在中学养成的自学能力,期末考试各科成绩列班上前3名,化学成绩列系第一名,给老师和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学期后的班委改选,他担任药化班班长,一直到1983年毕业。
戈平(后排左二)
1982年底,戈平决定报考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张椿年研究员的研究生。当时药物合成专业只招3名学生,报考者有100多人,竞争激烈。经笔试和面试,戈平脱颖而出,6月份提前接到了录取通知。1983年7月,他获得上海第一医学院药物化学专业理学学士学位的同时,还荣获了学院首届“荣林氏”奖学金(只授予毕业班,每班1人)。
1983年9月,戈平进入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师从张椿年研究员从事抗肿瘤药物的研究,第一个研究课题为阿霉酮,系红霉酮二肽化合物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的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是我为例,全国75%的抗肿瘤药由上海医工院开发研制。1985年秋天,戈平参加在济南召开的全国第五次抗生素会议,这是他第一次在全国性会议上作学术报告,并报道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小荷才露尖尖角”。
1986年是戈平人生重要的一年,1月16日,他与恋爱两年半的校友孙佩芳在上海喜结良缘。7月,正式就职于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药物合成部。10月,以在职身份考取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张椿年研究员的博士研究生,继续从事抗肿瘤药的研究与开发。
1988年夏,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Warrener教授向戈平发出邀请,去他的实验室做访问学者,完成博士论文。
1989年5月11日,戈平一出澳大利亚昆士兰州首府布里斯班机场,就见举着他名字来接机的Warrener教授,倍感亲切。此时教授已在新建的Bond大学工作,在他的安排下,戈平开始了海外学子生活。
尽管Gold Coast(黄金海岸城)十分美丽,亚热带的风光,蓝蓝的海水,金色的海滩,再加上Bond大学优美的校园,对一个从上海来的学生很具吸引力,但戈平没来得及欣赏这如画中的景色,就马上投入了研究课题。
Bond大学是一所新建的学校,实验室的装备属世界一流,作为第一批进驻的研究人员,戈平心里颇有“元老”的自豪感,劲十足,两个月后他的研究已初有成果。留学期间,他成功完成了预期的研究工作,研究成果编入学术专著,并在权威杂志《四面体》上发表了2篇学术论文。
“这时我接到家里电话,儿子Yidi在上海出生,我在欣喜的同时也感到肩上的担子重多了。”戈平说,1990年的夏天,他面临着一个重大的选择,妻子小孙已于3月就读美国罗切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Rochester),原准备回国参加博士答辩的他,最后决定先去美国,与分别近一年半的妻子重逢。戈平开始了在美国的成家立业,也开始了奋斗创业之路。
1991年1月,戈平在纽约州立大学Buffalo分校的药学院实验室Buffalo的药学院药物化学专业。药化专业课程很重,为尽早通过博士生资格考试,他决定修最多的课(18学分为限),同时开始论文研究。这样的计划是十分大胆的,只许成功,不能失败。
而此时,戈平托朋友把儿子Yidi从上海带到美国,一家三口总算团聚。妻子小孙也是忙人,晚上经常有临床课,戈平就一边在学校刻苦学习,一边在家当好慈父,带着不到2岁的儿子。困难可想而知,但正是凭着一股冲劲,戈平成功地度过了第一个学期。
1993年上半年,他在美国化学会年会上作了出国后的第一次学术报告,并顺利通过博士生资格考试。为了加快学习进程,戈平与导师Kalman教授商量,想在1994年8月毕业。经过详细讨论,教授同意他的请求。
就这样,戈平进入了一生中最为繁忙的阶段,经常通宵在实验室做实验,在办公室写论文,同时找工作。十分不巧的是,1994年美国药业界的就业市场十分萧条,直接找到工作的机会很少。他开始转向找博士后的机会,最后选择去NIH,NIDDK。
1995年1月顺利通过药学院的论文答辩,成为该院近几十年唯一一个仅用三年半时间获得博士学位的学生。
1995年2月,应Dr.Ken Kirk教授的邀请,戈平赴NIDDK作学术报告。3月,在教授的实验室做博士后的研究,项目为维生素C的代谢机理及新用途,因经费充足、研究面广、自由度大,研究进展十分顺利。
1996、1997年,美国制药业的就业市场逐步好转,对戈平来说是个好时机,除了传统的制药公司外,蓬勃发展的生物技术公司(Biotech)非常吸引人,在导师的支持下,他决定选择在康州(Connecticut)Neurogen公司。
1998年3月2日,戈平正式到Neurogen报到上班,开始了人生中一个新起点。在Neurogen的七年半时间里,任研究员的他一直从事中枢神经方面的药物研制,发表发明专利十多项,其中对抗抑郁药的研究成果已进入临床研究与开发。
戈平的两个孩子在美国相继出生,他的父母也来到美国一起共同生活。妻子小孙顺利通过了美国医生考试,戈平的才华也得到充分展示,他决定自主创业,成立了Kays Company有限责任公司(KYLE,ALAN,YIDI,AND SUN),同时买下了1665平方英尺的房子,给妻子开设诊所。戈平终于苦尽甘来,大家庭其乐融融。
11年光阴白驹过隙。自1989年5月离开上海后,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始终萦绕在戈平心头。2000年的7月,戈平全家踏上了回家乡的路。
“看到上海高楼鳞次栉比,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大都市,看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使我这个老平湖连家也摸不着,不由令人惊叹。故乡只在“忆旧”中,祖国正在腾飞。”戈平在感叹之余也萌发了让自己的科研成果回国发展的想法。
在家人的支持下,他在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建立了科技公司,开展药物研制,前景喜人。但由于公司紧缺的药物化学人才队伍不稳定,而苏州工业园区纳米科技园与独墅湖高等教育区接壤,不仅有高科技人才的氛围,也坐拥美丽的金鸡湖和独墅湖两大湖泊,2008年12月,戈平与也是留学20多年的美国同行总投资1000万元人民币,创建了苏州美诺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戈平说自己现在是空中飞人,隔一二个月就要回国一趟,参与产品研发。“我们的经营分为研发和服务两大部分:研发在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种资源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我们新药研究的平台和技术力量,开展对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高危疾病的新药研究。而服务有实验室服务和生产服务,从药物发现到开发的全方位服务,药物中间体和原料药的生产服务,包括产品的cGMP生产。
戈平说,人的一生中有许多偶然的事,能正确果断地抓住这些偶然的事,都会改变人生。“我们将致力于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制药研发外包服务公司。”他对这一目标充满了信心。
戈平1962年7月生于浙江平湖,1974年毕业于五七小学,1977年平湖中学初中毕业,1979年平湖中学高中毕业,同年考入原上海第一医学院药物化学专业。
1983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药物化学专业,获理学士学位,同年考入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硕士研究生,1986年获硕士学位。
1989年赴澳大利亚Bond大学作访问学者。1991年8月就读于美国Suny Buffalo的药学院药物化学专业,1993年通过博士生资格考试,1995年1月成为该院近几十年来唯一一位仅用三年半时间获博士学位的学生。
后在University of Rochester的化学系继续做博士后研究,1998年在康州(Connecticut)Neurogen 公司任职,2002年在美开设KaysCompany 有限责任公司(KYLE,ALAN,YIDI, AND SUN)。
戈平从事抗肿瘤药物的研究,第一个研究课题为阿霉酮,系红霉酮二肽化合物的研究。在美国的研究项目为维生素C的代谢机理及新用途。在Neurogen公司任研究员(Research Fellow)期间从事中枢神经方面的药物研制,发表发明专利十多项,其中对抗忧郁药的研究成果已进入临床研究与开发。
【来自:嘉兴海外人才】
来源:嘉兴正春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