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说的"身弱"不是指病秧子,是抗风险能力低于平均水平的这群人。
我说的"身弱"不是指病秧子,是抗风险能力低于平均水平的这群人。
可能是天生敏感体质,可能是原生家庭没培养出钝感力,也可能是社会经验太单薄。
这类人最要命的特点是:总把拥有的东西攥得太紧。
攥着稳定工作怕失业,守着存款怕贬值,捧着婚姻怕离婚,结果越怕什么越来什么,活成当代版"怕什么来什么"锦鲤。
01
承认敏感才是强大 现在流行"钝感力",但你知道吗? 真正敏感的人其实装不了麻木,这会让他们内心非常难受。 我认识个一个小姑娘,从小就被说"玻璃心",看个公益广告都能半天。 后来她发挥了自己脆弱的优势,开直播读暖心故事,现在每晚十万人等着被她弄哭。 身弱之人是拥有顶级天赋的,他们能感知到常人忽略的危机信号。 就像总是担心失业的人,往往最早开始做副业;总怕生病的人,反而最懂养生。 不要和自己的敏感较劲,而是要用这个天赋把危机变成转机。 02 握得越紧越容易失去 人性有个致命弱点:我们总是想试图控制无常。 给婚姻放 上监视器,给存款套上层层保险,给孩子规划所谓的完美人生。 这种焦虑像在流沙里挣扎,越用力陷得就越深。 其实真正让人崩溃的从来不是失去本身,而是对"永远安全"的妄想。 人们总是觉得得抓点什么才安全。存款数字、学区房、铁饭碗,把这些当命根子的人,活得太累。 那些被骗走毕生积蓄的,从来都不是穷人。你见过一只鸟死守着一棵树吗?
所有的这些都是暂时性拥有,我们只不过是宇宙长河里的匆匆过客。
那些你视之如命的东西,最后一样都带不走。
03
主动断舍离的智慧
在东京街头的胶囊旅馆,住着一群特殊的人。
他们不是流浪汉,但是却主动过着极简生活。
他们每个人的储物柜里不会超过五个物品,但是生活中依然保有活力。
这种生活看似极端,却极有智慧:把生活精简到极致,就能顿悟生存的真谛。
这让我觉得,我们必须定期整理“失去”。
哪怕每次做很简单的断舍离,都是在锻炼我们的接纳力。当真正的挑战来时,那些经历刻意练习的人,反而能像卸掉沙袋般轻盈。三口袋原则:
第一个口袋:装"随时能扔"的东西。
同事给的负面评价、亲戚攀比的闲话、朋友圈的点赞,这些就该像超市的塑料袋,该扔就扔。
第二个口袋:装"短期寄存"的物品。
比如买了三年的健身卡、暧昧半年的关系、跟风报的课程,这些都是试衣间的衣服,合身就留,不合适就退。
最后一个口袋装:真正属于你的东西。
可能是烧红烧肉的手艺、哄孩子睡觉的耐心,或是独自旅行的胆量。
记住,真正值钱的家当都长在你身上,银行保险柜可存不住。
写在最后:
当不可控的失去来时,你会发现自己早已在练习中成熟了,释然了。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到哪里都会有我们翱翔的一片蓝天。 以上,共勉。来源:健康财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