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竞逐具身智能新赛道,多款具身智能机器人争相炫技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04 05:02 2

摘要:手拿锅铲现场炒菜、精准抓取各种饮料……一个个科幻电影般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场景正逐渐走向现实。4月3日,苏州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生态大会在苏州狮山国际博览中心举办,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生态联盟正式启动。具有自感知、自决策、自规划、自执行等特征的具身智能机器人,

手拿锅铲现场炒菜、精准抓取各种饮料……一个个科幻电影般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场景正逐渐走向现实。4月3日,苏州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生态大会在苏州狮山国际博览中心举办,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生态联盟正式启动。具有自感知、自决策、自规划、自执行等特征的具身智能机器人,成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深度融合的典型代表。活动现场,多款具身智能机器人逐一亮相,充分展现了具身智能技术的多样化应用场景。

从会议主持到美食制作,具身智能机器人展现多样化应用场景

记者在现场看到,作为国内首台多机协作通用人形机器人,魔法原子机器人“小麦”担任此次大会的主持人。其流畅的语言、自然的动作与普通人非常相似,但一身金属外壳格外显眼。“小麦”全身拥有42个自由度,双臂搬运负重最高可达20公斤,全身负重高达40公斤。

现场亮相的还有机器人“伯虎”,作为一名江南文化使者,“伯虎”的使命是用科技手段带大家领略江南文化。展览现场,大家排起长队品尝机器人制作的冰淇淋。作为“厨神机器人”,机器人“旺达”仅需20秒即可精准完成一个汉堡的制作。当参观者下达指令“帮我倒杯可乐”,机器人“Wanda”凭借两只灵巧机械臂的默契配合,迅速完成精准操作。片刻之间,一杯可乐便稳稳递至参观者面前。

“灵巧手”10毫秒内做出反应,安防机器人提升城市治理效率

活动现场,一批创新型企业围绕工业生产、家居、商用、医疗、康养、智能建造、安防应急、人机交互等应用场景以及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链进行专题展览展示。

记者看到,在钧舵机器人高级应用工程师顾文健的操作下,“灵巧手”稳稳握住矿泉水瓶,顾文健做出动作,电脑实时监测显示“灵巧手”可在10毫秒内做出相关反应。顾文健介绍,这款“灵巧手”每根手指配备6个主动关节,整只手拥有16个自由度,支持大拇指侧摆,可实现类似人手的多种高精度抓取动作。在抓握性能方面,该“灵巧手”抓握力强劲,四指抓握力上限为25N,拇指最大握力可达35N,单手负载能力达到15kg。

大陆智源运营中心总监李明现场操作安防机器人“ANDI”,展示了其上坡、停下、坡上转圈等灵活机动性能。“目前,ANDI已协助相关部门进行综合执法巡逻,通过智能化手段提升城市治理效率。”李明介绍,“ANDI”是一款以安防、清洁、农业等工作类机器人为核心的高科技产品,承重200kg,越障能力10cm,爬坡角度30°,瞬时涉水10cm,最大行驶速度出厂限制6KM/H。

持续优化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生态,全方位推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

苏州发展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已累积了良好的基础。目前,苏州市聚集机器人产业链相关企业600余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3家,其中具身智能机器人制造核心企业80余家,2024年产业规模达1395亿元,形成了覆盖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本体制造、下游系统集成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以工业体量大、制造产业链配套全、营商环境优为特色的苏州,正全方位推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家用服务机器人企业主要集中在吴中区、苏州高新区、相城区;工业机器人本体制造企业主要集中在昆山市、吴中区、苏州工业园区;医用机器人企业主要集中在苏州高新区;系统集成应用企业主要集中在昆山市、苏州工业园区、吴中区和吴江区;核心零部件(软硬件)企业在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吴中区、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等地广泛分布。

苏州市将以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为引领,坚持应用牵引、整机带动、软硬协同、生态培育的发展路径,努力建设全国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区和示范应用样板城市。到2027年,全市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体系初步建立;重点培育3家以上拥有整机商业化量产能力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年产量超1万台;核心产业规模超100亿元,直接关联产业规模超300亿元,支撑机器人产业规模超2000亿元。

实习生 付敏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毕荣

校对 陶善工

来源:扬子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