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岁时百问》曰:“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气因为节令期间“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泰达的四月天
处处涌动着诗意
新绿在枝头试笔
嫣红在蕊间点妆
将春色洇成深浅不一的诗行
愿每位泰达人
在这“天清地明”的节气里
焕发新活力
壹
溯源清明:历史深处的回响
《岁时百问》曰:“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气因为节令期间“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
清明的起源,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最初,它只是一个标志着春耕开始的节气,人们在此时顺应天时,播种希望。后来,与寒食节相融,逐渐演变成一个兼具自然与人文内涵的重要节日。
贰
习俗大观:传承中的多元风情
01
祭扫追思
清明时节,泰达人怀着崇敬与思念,前往墓园祭扫先人。墓碑前,献上一束鲜花,寄托无尽哀思。在这庄重的仪式中,传承着家族的情感纽带,让后人铭记先辈的恩泽,不忘初心。祭扫,不仅仅是对逝者的缅怀,更是一次灵魂的洗礼,提醒着我们珍惜当下,传承先辈的精神品质。
02
踏青赏春
泰达的公园与绿地在清明时节焕发出勃勃生机。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漫步在公园的小径上,嫩绿的新芽、娇艳的花朵,处处洋溢着春天的气息。踏青赏春,是对自然的亲近,也是在繁忙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喜悦。
03
插柳祈福
折柳插柳是清明的古老习俗。人们会在门前插上柳枝,寓意着驱邪祈福。柳树枝条柔软,生命力顽强,象征着生机与希望。而如今的泰丰公园湖畔,依依柳枝随风轻舞,正在传递着泰达人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叁
节气物候:泰达的自然诗
“清明三候”在这片土地上生动呈现:
一候桐始华
洁白的桐花如繁星般点缀枝头,为泰达的春日添上一抹淡雅。
二候田鼠化为鹌
随着气温升高,田鼠躲回洞穴,鹌鹑活跃于草丛间,生态悄然变化。
三候虹始见
雨后初晴,天边常常会出现绚丽的彩虹,横跨在泰达的天空,如梦如幻。
此时的泰达草木葱茏,各种花卉竞相绽放,五彩斑斓。大自然用它的笔触,描绘出清明时节泰达独有的灵动与清新,让人流连忘返。
清明节气
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完美交融
它既让我们缅怀过去
传承先辈的精神
又鼓励我们拥抱自然
享受当下的美好
在这个特殊的节气里
让我们带着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
在泰达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
继续书写属于我们的故事
来源:天津经开区一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