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一季度,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增长28%,跨境电商规模突破2万亿元,科技产品占比提升至45%。
2025年一季度,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增长28%,跨境电商规模突破2万亿元,科技产品占比提升至45%。
2025年1-2月,福建省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1012.1亿元,同比增长28%,其中机电产品占比38.1%,电动汽车出口增速达63.4%。
中老铁路跨境货运量同比增长94.9%,带动云南对东盟出口增长40.7%。
小米SU7通过马来西亚组装厂规避关税,一季度对东南亚出口增长116.5%。
甘肃省对“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61.1%,其中镍矿砂进口量激增468.4%,成为新能源产业链关键原料来源。
中国贸促会推动165个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2025年一季度签发RCEP原产地证书金额同比增长5.35%,助力企业享受关税减免。
商务部“外贸促进月”活动促成1.2万家企业与共建国家达成合作,其中浙江义乌“3D打印农场”通过165个综试区向中东出口玩具,70%订单来自“一带一路”国家。
1. 平台与模式创新
2025年一季度跨境电商规模突破2万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出口占比78%。
Temu、SHEIN等平台通过“海外仓+本地化运营”模式,在墨西哥、土耳其等新兴市场市占率突破35%。
深圳海关数据显示,跨境电商B2B出口增长47%,其中3D打印机、工业机器人等设备通过“9710”模式出口额达120亿元,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的28%。
2. 政策与基建支撑
国务院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拓展跨境电商出口推进海外仓建设的意见》,2025年新增海外仓1200个,覆盖“一带一路”国家80%的电商需求。
菜鸟网络在沙特、埃及等国建成智能物流枢纽,跨境包裹时效提升至5日达,支撑速卖通在中东市场GMV增长62%。
3. 产业链协同效应
长三角、珠三角产业带通过“跨境电商+产业集群”模式,形成“深圳3C电子”“义乌小商品”“泉州鞋服”等特色出口板块。例如,泉州跨境电商鞋服出口增长34%,占当地出口总额的45%。
跨境电商带动国内配套产业发展,2025年一季度物流、支付、海外仓等服务商营收增长38%,其中跨境支付企业PingPong处理资金规模突破500亿美元。
1. 核心技术突破
国产半导体出口增长17.4%,其中长江存储3D NAND芯片进入三星供应链,一季度出口额达12亿美元。
人工智能产品出口增长54%,科大讯飞AI翻译机在东南亚教育市场占有率达41%,华为昇腾910B芯片通过中东渠道进入欧洲数据中心。
2. 绿色科技引领
“新三样”产品出口占比提升至22%,其中电动汽车出口增长116.5%,宁德时代在匈牙利工厂投产,带动对欧出口增长82%。
光伏组件出口增长18%,隆基绿能在越南扩建产能,一季度对东盟出口光伏板12GW,占当地市场份额的58%。
3. 数字贸易创新
云计算服务出口增长42%,阿里云在印尼、阿联酋设立数据中心,服务当地电商平台及政府数字化项目。
工业软件出口增长35%,中望软件CAD软件在“一带一路”国家市占率突破15%,替代AutoCAD等欧美产品。
1. 政策工具箱升级
退税周期从15天压缩至5天,预计全年为企业释放资金超800亿元。
央行扩大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2025年一季度对“一带一路”国家人民币结算占比达43%,降低汇率波动风险。
2. 市场风险与应对
欧盟拟取消小额进口免税政策,跨境电商平台紧急调整定价策略,Temu将20欧元以下商品价格上调15%,并推出“欧盟专线”规避关税。
美国加强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中国企业通过“马来西亚封装+墨西哥组装”模式,将芯片产品间接出口北美,一季度相关贸易额增长28%。
3. 未来增长引擎
商务部计划新增20个跨境电商综试区,重点覆盖中东欧、拉美等新兴市场,预计2025年跨境电商规模突破10万亿元。
中国贸促会推动“上合组织工商论坛”,聚焦数字贸易、绿色能源等领域,预计全年促成合作项目超2000个。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商务部、中国贸促会及地方海关统计,截至2025年4月4日。
来源:光头老莫·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