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相传,上古时期尧帝为了教导顽劣的儿子丹朱,发明了一种充满智慧的游戏 —— 围棋。这便是围棋起源中最为人熟知的 “尧造围棋,以教丹朱” 传说 ,其最早可追溯至战国时期的《世本・作篇》。在那个遥远的时代,没有如今琳琅满目的娱乐方式,围棋却以其独特的魅力悄然诞生,为
从 “尧造围棋,以教丹朱” 说起
相传,上古时期尧帝为了教导顽劣的儿子丹朱,发明了一种充满智慧的游戏 —— 围棋。这便是围棋起源中最为人熟知的 “尧造围棋,以教丹朱” 传说 ,其最早可追溯至战国时期的《世本・作篇》。在那个遥远的时代,没有如今琳琅满目的娱乐方式,围棋却以其独特的魅力悄然诞生,为古老的华夏文明添上一抹智慧的色彩。
随着时间的推移,围棋不断发展演变,从最初简单的规则,逐渐成为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它不仅在民间广泛流传,深受百姓喜爱,还进入了文人雅士的生活,成为他们修身养性、切磋技艺的重要方式。围棋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连,就像一棵大树,深深扎根于华夏文化的肥沃土壤中,吸收着儒家、道家、兵家等众多思想流派的养分,茁壮成长。
当我们将目光投向古老的《易经》,会发现它与围棋仿佛是一对孪生兄弟,同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在不同维度上展现着华夏文明的智慧光芒。那么,围棋与易经究竟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呢?这就如同一个神秘的谜题,吸引着我们去深入探寻 。
易经:古老智慧的深邃宝库
《易经》,这部被誉为 “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的古老典籍 ,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犹如一座深邃的宝库,蕴藏着无尽的智慧,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探索宇宙、人生奥秘的结晶。《易经》的核心概念包括阴阳、五行、八卦等,这些概念相互交织,构建起一个庞大而严密的哲学体系,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
阴阳,是《易经》的核心思想之一,代表着宇宙万物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两种基本属性和力量。正如《易经》所言:“一阴一阳之谓道。” 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男为阳,女为阴…… 世间万物皆可分为阴阳两个方面,它们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共同构成了宇宙的和谐与平衡。这种阴阳观念,贯穿于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中医的阴阳调和理论,到建筑的风水布局,都能看到阴阳思想的深刻烙印。
五行,即金、木、水、火、土,是对自然界五种基本物质及其运动变化规律的概括。五行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这种相生相克的关系,构成了一个动态的平衡系统,维持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稳定。在《易经》的体系中,五行与阴阳相互关联,共同解释了宇宙万物的生成和变化。
八卦,则是由阴阳两种符号组合而成的八种基本图形,分别为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每卦都代表着特定的事物、现象和属性,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八卦不仅象征着自然界的八种基本现象,还延伸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如家庭、人际关系、事业等,通过八卦的变化和组合,可以揭示事物的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
《易经》以探索天道人理变化规律为目的,通过卦象、爻辞等形式,展现了古人对宇宙、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它倡导人们顺应自然规律,秉持中正之道,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变化和挑战,追求一种和谐、平衡的生活状态,实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种思想,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围棋中的易经符号密码
(一)棋盘与天地宇宙
围棋棋盘,犹如一个微缩的宇宙,蕴含着无尽的奥秘。它是纵横各 19 道的方形网格 ,共 361 个交叉点,这些看似简单的线条和交叉点,实则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棋盘的方形,与古人 “天圆地方” 的观念相契合,代表着大地的稳定与承载;棋子的圆形,则象征着苍天的灵动与变化 ,正所谓 “天圆而动,地方而静”,体现了动静结合、阴阳平衡的哲学思想。
棋盘上的线条,犹如宇宙间的经纬,交织出宇宙的秩序和规律。每一条线、每一个交叉点,都仿佛是宇宙中万物相互联系的节点,象征着万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而棋盘的中心,那颗被称为 “天元” 的交叉点,更是整个宇宙的核心,它代表着宇宙的中心和万物的根源,是万物运行的起始点和归宿 。
361 个交叉点,对应着一年的天数,象征着时间的循环和生命的轮回。在这小小的棋盘上,时间的流转被具象化,每一步落子,都像是在时间的长河中留下的印记,记录着棋局的发展和变化。棋盘的四个角落,分别象征着四季的更替,它们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时间的循环。每个角落的 90 个交叉点,代表着每个季度的天数,精确地模拟了自然的节奏。棋盘最外围的 72 个交叉点,则对应着气候时节中的七十二候,反映了大自然的细微变化和生命的律动。
当我们凝视棋盘,仿佛能看到宇宙的广袤与深邃,感受到时间的流转和自然的变化。围棋棋盘,以其独特的结构和象征意义,成为了古人探索宇宙奥秘、感悟自然规律的重要工具,也为围棋赋予了一层神秘而庄重的色彩。
(二)棋子与阴阳之道
围棋的黑白棋子,宛如一对相生相克的阴阳使者,在棋盘上演绎着无尽的变化。黑子代表阴,白子代表阳,黑白对立,却又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围棋的世界,深刻地体现了易经中阴阳对立统一的世界观 。
在棋局中,黑白棋子相互交织,彼此争夺地盘,形成了一种激烈的对抗态势。黑子的沉稳与白子的灵动,相互映衬,如同阴阳两极的相互作用。它们在棋盘上的布局和相互作用,就像阴阳的相互转化和平衡。时而黑子占据上风,时而白子奋起反击,双方在不断的争斗中寻求着一种动态的平衡。就如同自然界中的白天与黑夜,交替出现,此消彼长,共同维持着宇宙的和谐。
围棋中的许多战术和策略,都蕴含着阴阳思想。比如,在布局阶段,棋手常常会运用 “阴阳相生” 的原理,通过巧妙的落子,使黑白棋子相互配合,形成一种和谐的布局。在中盘战斗中,“阴阳相克” 的思想则体现得淋漓尽致,棋手需要根据对方棋子的布局和态势,运用相应的战术进行攻击或防守,以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
黑白棋子的相互转化也是围棋中阴阳思想的重要体现。在棋局中,原本处于劣势的一方,可能通过巧妙的手段,将局势逆转,实现阴阳的转化。这种转化并非偶然,而是棋手对阴阳之道深刻理解和运用的结果。它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善于把握时机,运用智慧,就能够实现逆境中的崛起,达到阴阳的平衡与和谐。
围棋规则里的易经原理
(一)变易:棋局的无穷变化
“变易” 是《易经》的核心思想之一,它强调宇宙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之中,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 。正如《易经》所说:“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 太阳到了正午就会向西倾斜,月亮盈满之后就会出现亏缺,天地间的万物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发展。这种变易的思想,在围棋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围棋的发展历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变易的过程。从最初简单的棋形和规则,到后来各种复杂的定式、布局和战术的出现,围棋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变和发展。每一代棋手都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创新,推动着围棋技艺的进步。如今的围棋,已经发展出了众多的流派和风格,每个棋手都有自己独特的下棋方式和策略,使得围棋的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在每一局围棋中,变易的思想更是体现得无处不在。从棋局的开始,黑白双方的每一步落子,都会引发棋盘上局势的变化。每一个棋子的位置,都会影响到整个棋局的发展走向。一步棋的选择,可能会让原本处于劣势的一方扭转乾坤,也可能会让优势的一方瞬间陷入困境。
就像在一场激烈的围棋比赛中,黑方在开局阶段占据了一定的优势,通过巧妙的布局,在棋盘的左上角形成了强大的势力。然而,白方并没有气馁,他们通过敏锐的洞察力,发现了黑方布局中的一个弱点。白方果断地在黑方势力的边缘落下一子,这一步棋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黑方为了应对白方的挑战,不得不花费大量的精力来防守,而白方则趁机在其他区域展开了反击,逐渐扭转了局势。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棋的变化都充满了不确定性,让整个棋局充满了悬念和惊喜。
这种变易的思想,也提醒着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适应变化,以灵活的心态面对各种挑战。就像在围棋中,棋手需要根据局势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策略,我们在生活中也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及时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方法,才能在变化的世界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不易:规则的恒定传承
与 “变易” 相对应的,是《易经》中的 “不易” 思想。它强调在变化的表象背后,存在着永恒不变的规律和本质,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其内在的稳定性和规律性的 。这种不易的思想,在围棋中同样有着深刻的体现。
围棋,作为一种古老的棋类游戏,历经数千年的发展演变,其基本规则却始终保持着相对的稳定性。棋盘依旧是纵横各 19 道的网格,棋子依旧分为黑白两色 ,对局双方依旧是通过交替落子来争夺地盘,最终以所围地域的大小来判定胜负。这些基本规则,从围棋诞生之初到现在,几乎没有发生过根本性的改变 。
这种规则的稳定性,为围棋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恒定不变的规则,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们才能在相同的框架下进行对弈和交流,使得围棋文化得以代代相传,绵延不绝。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社会如何发展,围棋的规则始终是连接不同棋手之间的桥梁,让人们能够在棋盘上共同领略围棋的魅力,传承和发扬围棋的精神。
围棋所蕴含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也具有永恒的价值,始终贯穿于围棋的发展历程中。围棋象征着宇宙的秩序与和谐,黑白棋子的相互对立与统一,体现了阴阳平衡的哲学思想;棋盘上的每一个交叉点,都仿佛是人生的一个选择,每一步落子都代表着棋手的决策和智慧。这些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它们是围棋的灵魂所在,赋予了围棋更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
在现代社会,尽管科技日新月异,各种新的娱乐方式层出不穷,但围棋依然保持着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的爱好者投身其中。这正是因为围棋所蕴含的 “不易” 之道,让人们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中,找到了一种永恒的精神寄托,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强大生命力。
(三)简易:规则的简洁本质
“简易” 是《易经》的又一重要思想,它认为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虽然复杂,但归根结底是可以被认识和掌握的,而且这些规律往往具有简洁明了的本质 。正如《易经》所说:“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 掌握了简单的原理,就能理解天下的道理。这种简易的思想,在围棋中表现得十分突出。
围棋的规则,看似简单易懂,寥寥数条,却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变化。围棋的基本规则只有两条半:其一,两人轮流落子,棋子(单个的或者紧挨着连成一片的)如果完全被围住,就会被吃掉;其二,围棋的结果是数双方占据面积大的一方为赢;其三,打劫吃子的时候,有时候会出现反复对杀,导致棋局无法进行的情况,当发现这种情况时,按规定是必须先在其它地方走一步棋,才允许继续对杀 。就是这看似简单的规则,却构建起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围棋世界,让无数人为之痴迷。
初学者只需要花费很短的时间,就能了解围棋的基本规则,从而踏上围棋的探索之旅。然而,要真正精通围棋,却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和实践。因为在这简单的规则背后,隐藏着无数的变化和策略。每一步棋的选择,都需要考虑到全局的形势、棋子的死活、地域的争夺等多个因素,需要棋手具备敏锐的洞察力、精准的计算力和深厚的战略思维。
正是这种简洁的规则,使得围棋具有了广泛的适应性和普及性。无论男女老少,无论文化程度高低,都能轻松上手,享受到围棋带来的乐趣。它不像一些复杂的游戏或学科,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参与。围棋以其简洁的本质,打破了年龄、性别、文化等各种限制,让更多的人能够走进围棋的世界,领略其中的奥秘。这种简易性,是围棋能够在民间广泛流传,成为大众喜爱的智力游戏的重要原因之一,也体现了《易经》中 “简易” 思想的深刻内涵和广泛影响。
围棋策略与易经思维
(一)整体观念与全局意识
易经的系统思维,强调万事万物是一个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整体,任何一个部分的变化都可能引发整体的变动 。这种整体观念在围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要求棋手从全局出发,综合考虑各个局部之间的关系,制定出符合整体利益的战略。
在围棋对局中,每一步棋都不仅仅关乎当前的局部得失,更会对整个棋局的走势产生深远的影响。一个优秀的棋手,就如同一位高瞻远瞩的战略家,在落子之前,会对棋盘上的局势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从全局的角度出发,规划自己的行棋路线。他们会考虑棋子的分布、势力的范围、实地与外势的平衡等诸多因素,通过巧妙的布局和谋划,构建起一个稳固而富有发展潜力的全局态势。
例如,在一场著名的围棋比赛中,棋手小李执白棋与对手展开激烈角逐。开局阶段,黑方采用了一种积极的布局策略,迅速在棋盘的左上角和右下角占据了一定的实地。面对黑方的强势开局,小李并没有急于在局部进行反击,而是从全局着眼,他敏锐地察觉到黑方在布局过程中,为了追求实地,在中腹地区的势力相对薄弱。于是,小李果断地在中腹落子,通过一系列的巧妙手段,构建起一道厚实的防线,不仅有效地限制了黑方势力的扩张,还为自己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后续的对局中,小李始终围绕着中腹的势力展开布局,与黑方在各个局部进行周旋,最终成功地实现了局势的逆转,赢得了比赛。
在这个例子中,小李正是运用了易经的系统思维,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准确地把握了棋局的关键所在,通过合理的布局和策略,实现了整体局势的优化。他没有被局部的得失所迷惑,而是始终以全局利益为出发点,展现出了高超的战略眼光和全局意识。这种整体观念和全局意识,不仅是围棋取胜的关键,也是我们在生活中处理各种问题时所应具备的重要思维方式。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复杂的情况时,要学会从宏观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把握事物的整体脉络,避免因局部的干扰而忽视了整体的利益。
(二)阴阳调和与平衡之道
易经中阴阳平衡的思想,认为世间万物皆由阴阳两种相对的力量相互作用而构成,阴阳的平衡是事物稳定发展的基础 。一旦阴阳失调,事物就会出现问题。这种思想在围棋中有着丰富的体现,棋手在对局中需要追求各种平衡,以达到最佳的对局效果。
实地与外势的平衡,是围棋中阴阳平衡的重要体现之一。实地,是指棋盘上已经被棋子实实在在占据的区域,它代表着眼前的、确定的利益;外势,则是指通过棋子的布局所形成的一种潜在的势力范围,它虽然没有直接占据实地,但却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和影响力 。在围棋中,实地和外势就如同阴阳两极,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过分追求实地,可能会导致棋局的发展空间受限;而过分追求外势,则可能会使实地不足,陷入被动。因此,棋手需要根据棋局的具体情况,在实地与外势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实现两者的相互转化和协调发展。
以一场职业围棋比赛为例,在棋局的早期阶段,黑方选择了一种注重实地的布局策略,通过一系列的定式变化,迅速在棋盘的角部和边上占据了大量的实地。然而,白方并没有盲目地与黑方争夺实地,而是巧妙地运用棋子的配合,在外围构筑起强大的外势。随着棋局的推进,黑方虽然实地领先,但却发现自己的棋子被白方的外势所压制,行动处处受限。而白方则凭借着强大的外势,逐渐向黑方的实地发起攻击,通过巧妙的手段,将外势转化为实地,最终实现了局势的逆转。
在这个棋局中,白方正是通过追求实地与外势的平衡,成功地扭转了局面。他们没有被黑方的实地优势所迷惑,而是冷静地分析局势,运用阴阳平衡的思想,构建起强大的外势,与黑方的实地形成了有效的对抗。这种对实地与外势平衡的把握,体现了棋手对阴阳之道的深刻理解和运用。
攻与守的平衡,也是围棋中阴阳平衡的重要方面。攻与守,是围棋对局中两种基本的策略,它们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进攻可以主动地夺取对方的地盘和棋子,扩大自己的优势;防守则可以巩固自己的阵地,保护自己的棋子和实地。在围棋中,攻与守就如同阴阳的相互转化,需要根据局势的变化灵活运用。如果一味地进攻,可能会导致后方空虚,被对方抓住机会反击;而一味地防守,则可能会陷入被动,失去主动权。因此,棋手需要在攻与守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做到攻守兼备,以达到最佳的对局效果。
例如,在一场围棋比赛中,黑方在棋局的中盘阶段发起了猛烈的进攻,试图一举突破白方的防线。面对黑方的强大攻势,白方并没有慌乱,他们一方面采取积极的防守策略,通过巧妙的定式和手筋,稳固自己的防线,化解黑方的进攻;另一方面,白方也在寻找黑方进攻中的破绽,适时地发起反击。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白方抓住黑方进攻过于冒进的机会,巧妙地运用弃子战术,在局部形成了强大的攻势,不仅成功地击退了黑方的进攻,还趁机夺取了黑方的一些实地,实现了攻守的转换和局势的逆转。
在这个例子中,白方通过巧妙地运用攻与守的平衡,成功地应对了黑方的进攻,实现了局势的逆转。他们在防守中寻找进攻的机会,在进攻中不忘防守的稳固,体现了阴阳平衡思想在围棋中的精妙运用。这种攻与守的平衡,不仅是围棋对局中的重要策略,也是我们在生活中处理各种问题时所应遵循的原则。它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既要敢于积极地采取行动,主动地解决问题,又要保持冷静和谨慎,避免因盲目冒进而导致失败。
(三)动静结合与时机把握
易经中的动静思想,认为宇宙万物都处于动静变化之中,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这种思想在围棋中与时机把握密切相关,棋手需要根据局势的变化,准确地把握落子的时机,做到动静结合,才能在对局中占据主动。
在围棋中,动静结合体现在棋局的各个阶段。在布局阶段,棋手通常会以相对平稳的方式落子,通过合理的布局,构建起自己的势力范围,这是一种静态的积累。而在中盘战斗阶段,局势变得紧张激烈,棋手需要根据对方的行动,迅速做出反应,采取积极的进攻或防守策略,这是一种动态的变化。在收官阶段,棋手又需要以细腻的计算和稳健的手法,确保自己的实地优势,这又回归到一种相对静态的状态。
例如,在一场围棋比赛中,布局阶段双方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布局,各自占据了棋盘上的一些要点,局势相对平稳。然而,当棋局进入中盘阶段,黑方突然发起了猛烈的进攻,试图打破局面的平衡。面对黑方的进攻,白方并没有急于反击,而是先冷静地观察局势,分析黑方的进攻意图和弱点。在经过一番思考后,白方抓住黑方进攻中的一个破绽,果断地发起反击。白方的反击犹如雷霆万钧,迅速打乱了黑方的节奏,在局部形成了强大的攻势。在取得一定优势后,白方又适时地停止进攻,转为防守,巩固自己的阵地。通过这种动静结合的策略,白方成功地掌握了棋局的主动权,最终赢得了比赛。
在这个例子中,白方准确地把握了动静的时机,在局势相对平稳时,耐心地进行布局和积累;在黑方发起进攻时,冷静地观察局势,等待时机;在发现黑方的弱点后,果断地发起反击,以动制静;在取得优势后,又适时地转为防守,以静制动。这种动静结合的策略,充分体现了易经中动静思想在围棋中的运用,也展示了棋手对时机的精准把握能力。
时机的把握,在围棋中至关重要。一个好的时机,往往能够让棋手在对局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错过时机,则可能会导致局势的逆转。棋手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能够从复杂的局势中发现时机,并果断地采取行动。同时,棋手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在面对机会时不犹豫、不胆怯,敢于果断出手。
例如,在一场关键的围棋比赛中,双方局势胶着,胜负难分。此时,黑方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失误,在局部的棋形上露出了一个破绽。白方的棋手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个机会,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刻抓住这个破绽,落下了关键的一子。这一步棋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打破了棋局的平衡,白方由此展开了一系列的攻击,逐渐扩大了自己的优势。最终,白方凭借着这一步棋的时机把握,成功地赢得了比赛。
在这个例子中,白方棋手正是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的决策能力,准确地把握了时机,一举改变了局势。他的成功,充分说明了时机把握在围棋中的重要性。这种对时机的把握能力,不仅是围棋棋手必备的素质,也是我们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它提醒我们,在面对机遇时,要善于发现、敢于抓住,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古今交融,传承智慧
围棋与易经,这两颗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交相辉映,共同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它们之间的紧密联系,不仅体现在符号象征、规则原理和思维策略等多个层面,更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 。
围棋,以其独特的棋盘和棋子,构建起一个充满变化和挑战的世界;易经,则以其深邃的阴阳、五行、八卦等理论,揭示了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和人生的智慧密码。两者相互交融,相互印证,共同诠释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现代社会,围棋与易经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人去探索和学习。围棋作为一项古老的智力运动,不仅能够锻炼人的思维能力、提高人的决策水平,还能培养人的耐心、毅力和专注力 。它所蕴含的战略思维、全局观念和平衡之道,对于我们在生活中应对各种挑战、解决各种问题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易经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经典之作,其思想贯穿于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所倡导的顺应自然、秉持中正、追求和谐的思想,对于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实现人生的价值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让我们珍惜这两种古老智慧的传承,在围棋的黑白世界中感悟易经的博大精深,在易经的智慧指引下领略围棋的无穷魅力。无论是在棋盘上纵横驰骋,还是在生活中面对挑战,都能运用这两种古老智慧,开启我们的智慧之门,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让中华文化的智慧之光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来源:山西围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