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晨五点,闽北山间的薄雾还未散尽,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王台镇越王台酒水商行的卷帘门“哗啦”一声拉开。店主黄存勇正把整包的大米往面包车上搬,身上的旧茄克无意间蹭上了些许泥点。后座堆满给留守老人准备的米面粮油,妻子张少敏嘴上嗔怪着,手里却把新鲜蔬菜塞进后备箱。引擎发
清晨五点,闽北山间的薄雾还未散尽,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王台镇越王台酒水商行的卷帘门“哗啦”一声拉开。店主黄存勇正把整包的大米往面包车上搬,身上的旧茄克无意间蹭上了些许泥点。后座堆满给留守老人准备的米面粮油,妻子张少敏嘴上嗔怪着,手里却把新鲜蔬菜塞进后备箱。引擎发动,面包车碾过青石板路,道旁“绿色金库”的牌坊在雾气中若隐若现——这是黄存勇作为新坑村党支部书记的日常,也是他从“山乡掌柜”蜕变为“振兴头雁”的生动注脚。
从“掌柜”到“掌舵”,商海弄潮儿的乡土情怀
2010年,黄存勇在王台镇开起烟酒店,八年间不仅将生意经营得红红火火,更把店铺变成村里的“便民服务站”。村民只需说一声,下次进货他必定捎回所需物品。这份热忱让他在2019年村两委换届时高票当选村书记、主任。
上任首月,他走遍全村212户,发现罗源自然村60亩良田撂荒。自费请来农科所专家检测后,他带着土壤报告四处招商,最终引进企业种植高端柑橘“黄美人”。面对村民“种金贵果子风险大”的疑虑,他带着党员示范户日夜蹲守大棚。妻子张少敏回忆:“那段时间店铺常关着门,我只能辞职回来当老板娘。”延平烟草公司的客户经理主动上门,帮助这位“新手老板娘”熟悉经营。
图为黄存勇在大棚内仔细查看果树生长情况。张盈供图
企媒创氪了解到,2022年秋,柑橘亩产值突破8万元,10户村民年均增收5万元。村民老李捧着沉甸甸的果子笑道:“以前这地长满茅草,现在真成了‘绿色金库’!”
从“百合”到“文化”,文旅融合激活“美丽经济”
在王台镇百合种植核心区,黄存勇将废弃20年的小学改造成“百合文苑”。引进智能温控系统后,花农老吴通过手机APP就能调节大棚湿度:“现在种花就像照顾孩子一样精细。”文苑融合民宿、研学功能,2024年国庆单日接待游客超800人次。
在他的烟酒店里,百合花茶、百合酥等深加工产品成为热销品。村民黄大姐的百合酥通过快递发往全国,她笑着说:“黄书记帮我们设计包装,现在每天要赶制200盒。”延平烟草客户经理还指导店铺优化陈列,结合旅游旺季调整促销策略。
图为百合文苑融合现代灯光设计,为乡村夜经济注入活力。张盈供图
在党群服务中心前,7米高的花岗岩升旗台格外醒目——这是黄存勇用旧村部剩余建材设计的全市首个村级自主升旗点。每周一清晨,他总提前半小时擦拭旗杆。这份仪式感化作民生温度:长者食堂的党参鸡汤让82岁陈阿婆眼眶湿润,无人机飞防让农药用量减少30%,抗美援朝老兵张长佑总念叨着他裤腿糊满泥巴抢收稻谷的身影。
从“满腹生意”到“一心向红”,新农人的“攻坚清单”
深夜的村部会议室,黄存勇的笔记本记满“攻坚清单”:物流成本占比32%、冷链仓储缺口500立方米……他正在绘制全镇物流运输升级方案,比自家店铺的账本还要细致。“好产品不能卡在最后一公里。”他测算发现,集中分拣运输可降低10%物流成本。
如今的新坑村,省农科院专家每月驻点指导,5G基站让深山百合通过直播远销,长者食堂的菜谱能精准计算营养需求。黄存勇的日程表排得满满当当:北京客商追加200箱柑橘订单,农业企业咨询百合种球采购,区里邀他分享“老村新生”经验……
图为黄存勇在晨曦中庄严升起国旗。张盈供图
月光下的百合基地泛起银色涟漪,山风裹挟花香涌入车窗。这位“掌柜书记”明白,乡村振兴仍需翻越无数山丘。但身后灯火渐亮的村庄,正用柑橘的甘甜和百合的芬芳,书写着生生不息的希望篇章。正如他在升旗台前常说:“看着红旗升起,就想起当初为什么挑这个担子。”(张盈)
来源:企媒创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