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二十四节气的清明节点亮春日的坐标,这个承载着农耕智慧与人文情怀的特殊时节,恰似一面三棱镜,折射中华文明传承创新的多维光谱——既是播种希望的农时指南,亦是慎终追远的情感纽带,更是澄明心智的精神坐标。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处,我们当以更开阔的视野细读清明,让这面跨越
阅读开启美好人生
阅读提升职工素质
阅读打造精神家园
为全面学习贯彻落实
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
历次全会精神
深入推进全民阅读
助力建设“书香姜堰”
姜堰区总工会、区融媒体中心 联合
举办“堰尚书香·三水之韵”
读书沙龙活动
其中
涌现出众多优秀作品
在“书香工会·365阅读空间”展播
让我们在悠悠文韵中
品读经典
丰盈人生
清明三镜,照见文明传承的精神密码
作者:顾盛杉
朗读:马圣贤
当二十四节气的清明节点亮春日的坐标,这个承载着农耕智慧与人文情怀的特殊时节,恰似一面三棱镜,折射中华文明传承创新的多维光谱——既是播种希望的农时指南,亦是慎终追远的情感纽带,更是澄明心智的精神坐标。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处,我们当以更开阔的视野细读清明,让这面跨越千年的文化明镜,映照更具现代性的精神图景。
自然之镜,节气智慧中的生存哲学。农谚“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的朴素智慧,凝结着先民对自然律动的精准把握。在这“春季中的春季”,现代人重新审视发现其中蕴含的生态智慧愈发珍贵。姜堰区森林防火倡议中“文明祭扫”的现代规约,与“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古训形成跨时空呼应。这种从“敬畏自然”到“科学护林”的认知升级,正是节气智慧在生态文明时代的创造性转化。正如清明时节的细雨既滋润新芽又警示火灾风险,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始终在敬畏与利用的辩证结合中前行。
文明之镜,祭祀文化的范式革新。从介子推的忠义传说演化而来的寒食传统,在当代衍生更具文明张力的实践样本。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6户家庭参与江葬,“入土为安”的古老观念升华为“归于自然”的生态自觉。姜堰区民政局推动的“丧、葬、祭三礼新模式”,通过制度设计将孝道伦理转化为可操作的现代文明规范,这种“礼葬惠民”的政策创新,既延续“厚养薄葬”的传统美德,又回应了土地资源稀缺的现代课题。当网络祭扫化解地理阻隔、家庭追思重构代际对话,我们正在见证一场静敬的文化嬗变。这些创新并非对传统的背离,而是“慎终追远”情感表达的格式转换。就像清明放风筝的童趣被注入生命教育的新意,古老的春祭礼俗正在与现代文明基因重组,孕育兼具传统底蕴与现代气质的新形态。
精神之镜,清正品格的当代诠释。《辞海》将“清明”释义为“政治有法度”“思虑清晰明朗”。古往今来,“清正廉明”便是官员的座右铭,“观人品格,先察贪廉”,“廉洁”早已成为品鉴人品官德的重要标准。在政务领域,“清正廉明”的为官准则与“法治清明”的治理理念形成古今共振;在个人修为层面,“神志清明”的认知标准,对抗着信息爆炸时代的思维雾障。这种从自然节气到精神境界的语义迁移,彰显汉语文化特有的隐喻智慧。
人生重清明。站在文明传承的维度审视清明,这个古老节气恰似文化DNA的活性片段,在时代演进中不断激活新的表达。当春风再度染绿姜堰,我们当以更开阔的胸襟拥抱传统,用更具创造力的实践诠释文明——让安全成为清明的底色,让文明化作清明的旋律,使绿色铺展为清明的画卷,最终在传统与现代共生中,绘就一幅属于这个时代的“清明上河图”。如此,方能在追求高远的精神征程中,让既清且明之光永远照亮文明前路。
作者简介
顾盛杉,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泰州市诗歌协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语文报刊协会研究员,《报告文学》特聘作家,曾获全国散文随笔奖、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大赛一等奖、“中华赞”诗词歌赋奖、金江寓言文学奖等。
朗读者简介
马圣贤,东桥小学教育集团东板桥校区见习校长,泰州市教学能手、泰州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泰州市朗诵协会会员、姜堰区优秀职工领读者。曾获江苏省第22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优课评选特等奖、江苏省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二等奖等。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
感谢您的聆听
如果您有故事、有感悟,我们期待您的来稿,如果您喜欢阅读、热爱朗读,也请留言告诉我们
“书香工会·365阅读空间”为你提供学习交流、展示风采的平台
我们下期 不见不散 噢~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