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2月,哈尔滨亚冬会如火如荼地进行,冰球赛场上的激烈对抗吸引了全球目光。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就在运动员们奋力拼搏的同时,一场规模空前的网络攻击也在同步展开——赛事信息系统遭到超过27万次境外网络攻击,其中63.24%的攻击源来自美国。
2025年2月,哈尔滨亚冬会如火如荼地进行,冰球赛场上的激烈对抗吸引了全球目光。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就在运动员们奋力拼搏的同时,一场规模空前的网络攻击也在同步展开——赛事信息系统遭到超过27万次境外网络攻击,其中63.24%的攻击源来自美国。
这不是偶然事件。从2018年韩国平昌冬奥会遭遇"奥林匹克毁灭者"病毒攻击,到2024年巴黎奥运会前夕曝光的"伏特台风"网络间谍组织,再到如今哈尔滨亚冬会的27万次攻击,体育赛事早已成为某些国家网络战的"新靶场"。
亚冬会可不只是一场简单的体育比赛,它是亚洲地区规模盛大的冬季体育盛会,更是国际交流的重要平台。赛事期间,全球各地的政要、运动员、媒体人员以及大量观众纷纷汇聚于此。这就使得赛事相关的信息系统成为了一座实实在在的 “情报富矿”。
就拿抵离管理系统来说,它记录着运动员、工作人员以及相关人员的出入境记录、住宿信息等。这些敏感数据一旦落入不法分子手中,就可能被用于分析人员流动规律,甚至成为后续间谍活动的突破口。而收费卡系统涉及到资金交易等信息,同样蕴含着大量有价值的情报。
另外利用赛事传播病毒、获取情报的 “借船出海” 战术,其实正是美国情报机构的惯用伎俩。在以往的一些国际活动中,就曾出现过类似的情况,美国情报机构借助各种活动的信息系统,巧妙地获取大量情报,为其自身利益服务。
美国对体育赛事发动的网络攻击,绝不是简单的 “小打小闹”,其背后有着更为深远的目的。在 2025 年亚冬会期间,攻击者就试图通过寻找系统漏洞入侵赛事管理系统,他们的目标包括破坏成绩发布、干扰人员调度等关键赛事管理功能。要是他们的阴谋得逞,比赛进程必然会受到严重干扰,甚至可能直接中断。这不仅会让运动员们的努力付诸东流,也会让观众们大失所望。
美国通过每天发起数万次的攻击,不断试探这些防护体系的漏洞和薄弱环节。一旦他们找到了有效的攻击方法,就可以将这些经验运用到后续针对其他更重要领域的攻击中,比如金融系统、能源设施等。这种把体育赛事当成 “试验田” 的行为,严重威胁着全球的网络安全。
从法律角度来看,美国的这些网络攻击行为严重违反了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网络空间虽然是虚拟的,但也有其相应的法律和规则。每个国家都有责任和义务维护网络空间的和平与安全,不得利用网络手段侵犯其他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美国对体育赛事发动网络攻击,窃取情报、制造混乱、嫁祸他国,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其他国家的利益,也破坏了国际网络空间的正常秩序,是对国际法的公然践踏。
体育赛事本应是传递和平、友谊与团结的纽带,是人类共同追求体育精神的盛会。然而,美国的网络攻击行为却给这一神圣的领域蒙上了一层阴影。我们必须高度警惕美国的这种恶劣行径,加强国际合作,当运动员在冰场上为国争光时,我们不能让网络攻击成为他们的"隐形对手"。
来源:熹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