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维生素D的主要作用为促进小肠粘膜细胞对钙和磷的吸收,这一作用的完成会使血液中的钙含量提高,但却不会直接作用于骨骼,而血液中的钙能否被骨骼吸收还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如果从商品的角度来看,维生素D可能是被购买和应用最多的一种维生素了。
维生素D的作用多被认为是促进钙的吸收,这种认识固然不错,但却可能存在很多片面。
维生素D的主要作用为促进小肠粘膜细胞对钙和磷的吸收,这一作用的完成会使血液中的钙含量提高,但却不会直接作用于骨骼,而血液中的钙能否被骨骼吸收还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之所以说维生素D是被购买和应用最多的维生素,是因为不仅当前服用维生素D的人群大,而且长期服用的情况也最多。
婴幼儿、更年期妇女和老年人是服用维生素D最大的人群,家长怕孩子长得慢、长得矮,中老年人则怕骨质疏松,受医生的推荐、商家的宣传的影响,维生素D已成为这类人群的必要药,而且也多被建议长期应用。
维生素D的商品主要有:维生素D2、维生素D3、阿法骨化醇、骨化三醇、维生素AD等,而且基本上所有的钙片都含有维生素D。
消费者多认为补钙和增加维生素D是安全而无副作用的,这是因为对钙之于人体的作用缺乏全面的认识。
钙不仅是骨骼牙齿的主要构成物质,可以促进生长发育,同时还有很多其他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钙会参与凝血过程、控制血压、维持体内酸碱平衡、调节神经系统,强化神经系统的传导功能等诸多作用。
也就是说,人体的指挥系统命令维生素D吸收更多的钙,并不只是为了强健骨骼、防止骨质疏松,而是有着多方面的生理活动的需求。
患者摄入维生素D时,当然希望所吸收的钙全部都补到骨骼里去,但这种想法是过于理想化的,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长期的或大量的摄入维生素D,未必能起到理想的补钙效果,但却一定能使血液中的钙含量保持在一个相对过剩的状态。
足够多的维生素D和钙对于人体当然是必须的,但如果摄入了太多的维生素D,血液中有过多的钙,当然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副作用。
过量服用维生素D的直接后果是腹部绞痛、恶心和呕吐,随着长时间应用,可能会造成体内软组织中钙晶体不可逆转的沉淀,从而的对心脏、肺和肾造成伤害。
长期维生素D过多时,高钙血症可致动脉粥样硬化,广泛性软组织钙化和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受损,严重者可致死。
母体摄入维生素D过多可致婴儿发生高钙血症。如胎儿发生高钙血症,则出生体重低,心脏有杂音,严重者有智力发育不良及骨硬化。
对于服用维生素D有如下建议:
1、缺则补,不缺则不补。
2、导致缺钙或骨质疏松的原因有很多,不找到具体病因而单纯补钙往往会于事无补,所以最好能咨询专业医药人士,进行必要的检查。
3、最好通过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方式进行补钙,比如多晒太阳、适量运动,多吃绿叶菜、芽菜等。
现在应用的维生素D、钙剂等产品,都是非天然的,而是人工合成的,人体的吸收度和利用度,有效性和副作用,都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性。
把维生素D当作必要药的时间还不长,也就是十几年的时间吧,这么短的时间还不足以对药物的安全性有全面的掌握。
所以,对于维生素D的服用应该持更谨慎的态度,至少是不建议长期应用的。
来源:外行人说的外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