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天全六番招讨使怀远将军高侯英年伟器,被国厚恩,世守厥土,家有堂,先世所建,扁日:「忠孝」。岁久倾压,侯重构之,仍其旧名,盖所谓继志述事之善者也。
注释与白话翻译
1. 天全六番招讨使怀远将军高侯英年伟器,被国厚恩,世守厥土,家有堂,先世所建,扁日:「忠孝」。岁久倾压,侯重构之,仍其旧名,盖所谓继志述事之善者也。
- 注释:
- 伟器:指杰出的人才。
- 被:蒙受。
- 厥:其。
- 扁:同“匾”,匾额。
- 继志述事:继承先人的志向来行事。
- 白话翻译:天全六番招讨使、怀远将军高侯(高文林 )是年轻有为的杰出人才,蒙受国家深厚的恩泽,世代守护着这片土地。家中有一座堂,是先辈所建,匾额上写着“忠孝”。因年代久远而倾塌,高侯重新修建它,仍用旧名,这就是所说的继承先人的志向并很好地行事。
2. 侯名文林,茂才字。涉猎书史,崇重儒术,其服官政,一意靖安边圉、绥辑远人,而报称之心,恳切之志,未尝一日不在朝廷也。
- 注释:
- 涉猎:粗略地阅读。
- 服官政:担任官职处理政务。
- 靖安:使安定。
- 边圉(yǔ):边疆。
- 绥辑:安抚集聚。
- 白话翻译:高侯名叫文林 ,字茂才。他粗略地阅读经史书籍,尊崇重视儒家学术。他担任官职处理政务时,一心使边疆安定,安抚远方的百姓,而报效国家的心意,恳切的志向,没有一天不在想着朝廷。
3. 其居家庭痛先将军弃养,喜太夫人在堂而追远之诚,起居之敬,未尝少替于夙夜也。由是观之,则是堂之名为无忝矣。
- 注释:
- 弃养:父母逝世的婉词。
- 追远:祭祀先人,表示追念。
- 忝(tiǎn):辱没。
- 白话翻译:他在家中,因先将军(父亲)的离世而悲痛,因太夫人(母亲)尚在而欢喜,祭祀先人的诚心,早晚侍奉母亲的恭敬,从没有一刻有所懈怠。由此看来,这座堂名为“忠孝”,是当之无愧,没有辱没这个名字的 。
4. 土司册稿云:万历二十七年,副招讨使杨愈奉调征杨应龙,阵亡。川湖总督李化龙,川抚王象乾题奏:招讨使杨愈负百折不回之志,坚万人必往之心,怒发冲冠期灭贼而报国,提戈跃马竞力以捐生、勇略堪嘉、优渥难后,疏上追赠宣慰使。
- 注释:
- 题奏:向皇帝上书奏事。
- 捐生:舍弃生命。
- 优渥:优厚。
- 白话翻译:土司册稿记载:万历二十七年,副招讨使杨愈奉命征讨杨应龙,在战斗中阵亡。川湖总督李化龙、四川巡抚王象乾向皇帝上书奏事说:招讨使杨愈怀着百折不回的志向,有着万人阻拦也必定前往的决心,愤怒得头发直竖顶起帽子,期望消灭贼寇来报效国家,手持兵器、跃马杀敌,最终奋力捐躯。他的勇敢和谋略值得称赞,朝廷给予优厚的抚恤也难以表达对他的表彰,奏疏呈上后,朝廷追赠他为宣慰使。
5. 《四川通志》云:明杨氏,副招讨杨显昭女,适招讨使高崧,年二十守节,事姑教子。弘治间旌表。
- 注释:
- 适:女子出嫁。
- 姑:婆婆。
- 旌表:封建时代由官府立牌坊、赐匾额对遵守封建礼教的人加以表彰。
- 白话翻译:《四川通志》记载:明朝的杨氏,是副招讨使杨显昭的女儿,嫁给招讨使高崧,二十岁时丈夫去世,她坚守贞节,侍奉婆婆、教育子女。在弘治年间受到官府的表彰。
6. 又云:姜氏,百夫长姜廷女,七岁随母谢氏赴京奏茶课,因进为宫人,七日不乐召。谢赏钞令引还。适多人王佐。佐早卒,姜年二十生女适高昂,昂亦早卒,同母志守节不渝。人以双节称之。
- 注释:
- 茶课:旧时对茶叶征收的赋税。
- 召:被召见。
- 钞:纸币。
- 适:出嫁。
- 渝:改变。
- 白话翻译:又记载:姜氏,是百夫长姜廷的女儿,七岁时跟随母亲谢氏到京城奏报茶税的事情,因此被选入宫中成为宫人,七天后因不开心被召见。谢氏得到赏赐的纸币后,被允许带姜氏回家。姜氏长大后嫁给了王佐。王佐很早就去世了,姜氏二十岁时生下女儿,女儿嫁给了高昂,高昂也很早就去世了,姜氏和她的母亲一样坚守贞节,始终不变。人们称赞她们为“双节”。
7. 国朝州牧萧惟耀,天全州新建学宫碑,记曰:粤稽《禹贡》之纪梁州,有曰:「和夷底绩」今之天全即其地也。
- 注释:
- 粤稽:发语词,用于句首,表示考稽。
- 和夷底绩:和夷族地区治水取得成效。
- 白话翻译:本朝的州牧萧惟耀在天全州新建学宫碑记中写道:考察《禹贡》中对梁州的记载,其中说“和夷底绩” ,如今的天全就是那个地方。
8. 夫寰宇之内,号称封域者,虑无计千数,即属通都大邑。求其见于经传者绝少,而天全一城,独自洪荒肇辟以来,即为大圣人之所过化,文命之所诞敷。彪炳简册,奕礼为昭,猗欤休哉!近不称名胜哉!
- 注释:
- 寰宇:天下。
- 肇辟:开始开辟。
- 过化:经过其地而教化之。
- 文命:大禹的名字。
- 诞敷:广泛散布。
- 彪炳:文采焕发;照耀。
- 奕礼:应是“奕世”,累世,代代。
- 猗欤(yī yú):叹词,表示赞美。
- 休哉:美善啊。
- 白话翻译:天下之内,号称有封域的地方,恐怕数以千计,即使是那些大城市。要找到在经传中被记载的也极少,而天全这座城,自从远古开辟以来,就受到大圣人(大禹)的教化,是大禹的文德广泛散布的地方。它在史册中光彩照人,世世代代都很显著,多么美善啊!这难道不能称得上名胜之地吗?
9. 我国家重熙累治,文治允升,自荒陬下邑,莫不建学明伦,蒸蒸誉髦,而天全独以改设未久,泮沼阙如。衿士仅生于他邑,奠菜鲜仪,肆习无所。抚今追昔,能不慨然。
- 注释:
- 重熙累治:形容累世圣明有德,天下升平昌盛。
- 荒陬(zōu):荒凉的角落。
- 泮沼:即泮池,古代学宫前的水池。
- 阙如:空缺。
- 衿士:指读书人。
- 奠菜:古代学校祭祀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
- 肆习:学习,练习。
- 白话翻译:我们国家累世圣明有德,天下升平昌盛,文化教育不断提升,即使是荒凉偏僻的小城,也都建立学校、宣扬伦理道德,人才辈出,而天全唯独因为改设州治不久,学宫前的泮池还空缺着。
读书人只能在其他地方出生求学,祭祀先圣先师的典礼也缺乏仪式,没有地方学习。面对现在回想过去,怎能不让人感慨。
10. 顺自改设,迄今垂三十年,沾濡王化之既久,邑有衣冠,家敦弦诵,回视从前风气,固已翕然变,淡然忘矣。
- 注释:
- 垂:将近。
- 沾濡:浸润,比喻蒙受恩泽。
- 王化:天子的教化。
- 翕然:一致的样子。
- 白话翻译:从天全改设州治以来,到现在将近三十年,长久地蒙受天子的教化,城中有了文人雅士,家家户户都重视礼乐教化,回头看从前的风气,已经完全改变,人们也渐渐淡忘了过去的样子。
11. 是固皇仁之远播,寒谷知春而地实有灵。抑亦夏后之流风于今未歇也,岁壬申惟耀来莅兹土,甫下车、绅士即以建学请,且白曰:「基址某等前以购得,土司废衙地待修创耳。」
- 注释:
- 夏后:指大禹。
- 莅(lì):到。
- 下车:指官员初到任。
- 白:陈述,告诉。
- 白话翻译:这固然是皇帝的仁德远播,让寒冷的山谷也感受到春天的温暖,这片土地确实有灵气。或许也是大禹的遗风至今没有停歇,
壬申年萧惟耀来到这片土地上任,刚到任,当地的绅士就请求修建学校,并且陈述说:“地基我们之前已经购买得到,是土司废弃的衙门土地,只等修建了。”
12. 耀嘉其志,因攘臂而倡之。遵立生监内殷实老成者:杨昌华、邱光鲁、张邦藩、钟子彦四人,俾经理其事。遍传州人视情之,从违力之大小以募援。探山伐木,刻日待举。
- 注释:
- 攘臂:捋起袖子,伸出胳膊,表示振奋。
- 倡:倡导。
- 俾(bǐ):使。
- 募援:募集援助。
- 刻日:限定日期。
- 白话翻译:萧惟耀赞赏他们的志向,于是振奋地倡导这件事。
选定生员和监生中殷实老成的四个人:杨昌华、邱光鲁、张邦藩、钟子彦,让他们管理这件事。向全州百姓传告,根据大家的意愿和能力大小来募集援助。到山中砍伐木材,限定日期准备开工。
13. 适州吏目缺人,耀素稔芦山县缪尉九成干练老成,因牍荐来摄,以董斯役。凡木石陶冶土甓彩漆之事、靡不经营周至,井井有条。
- 注释:
- 稔(rěn):熟悉。
- 牍荐:用公文举荐。
- 摄:代理。
- 董:监督管理。
- 甓(pì):砖。
- 经营:规划营造。
- 白话翻译:恰好州里吏目一职缺人,萧惟耀一向熟悉芦山县的缪尉九成干练老成,于是用公文举荐他来代理,让他监督管理这项工程。凡是木材、石料、烧制陶器、砖瓦、彩绘油漆等事情,没有不规划得周到完备、井井有条的。
14. 又相其前基近仄,议售居民六家地,攘而广之。经始于癸酉之仲春阅两月,至孟夏而大成一殿。栋宇瓦鳞,岿然在望嗣。
- 注释:
- 相:察看。
- 近仄:狭窄。
- 攘:开拓。
- 经始:开始营建。
- 仲春:春季的第二个月。
- 孟夏:夏季的第一个月。
- 嗣:接着,随后。
- 白话翻译:又察看前面的地基狭窄,商议购买六户居民的土地,开拓扩大地基。在癸酉年的仲春开始营建,经过两个月,到孟夏时建成了一座大殿。大殿的栋梁和屋瓦排列整齐,高高耸立,十分壮观。接着……
15. 耀以摄邛篆去诸,未竟工。以属缪尉暨士子皆戮力同心,次第兴作,顾以功大费烦未能促就。阅明年仲冬,耀返轡,则见崇圣祠两庑戟门俱在,落而泮池,棂星门屏墙,以及各殿宇之整砌装修,花槛脊兽尚缺然无出,因复作振臂呼,州人士亦翕应之。日省月试,不及期而功已竣。
- 注释:
- 摄邛篆:代理邛州的官职。
- 竟:完成。
- 属:托付。
- 戮力同心:齐心协力。
- 落:建成。
- 返辔(pèi):返回。
- 翕应:一致响应。
- 省:检查。
- 竣:完成。
- 白话翻译:萧惟耀因为代理邛州的官职而离开,工程还没有完成。
他把工程托付给缪尉和士子们,他们齐心协力,依次进行修建,只是因为工程浩大、费用繁多没能很快完成。
到了第二年的仲冬,萧惟耀返回,就看到崇圣祠、两庑、戟门都已建成,泮池也已落成,棂星门、屏墙,以及各殿宇的整体砌造装修,只是雕花的栏杆和屋脊上的神兽还没有完成,于是他又振奋地呼吁,州里的人士也一致响应。每天检查,每月考核,没到预定时间工程就已经竣工。
16. 噫,是役也,劳以三年、费计一千九百有奇,相其规制,虽方之郡治宏敞,或有不逮而坚固整齐,殆于过之。洵为全蜀之罕见已。
- 注释:
- 有奇(jī):有余数。
- 方:比较。
- 逮:及,达到。
- 殆:大概。
- 洵:确实。
- 白话翻译:唉,这项工程,历时三年,花费总计一千九百多,察看它的规模制度,虽然和郡治的宏大宽敞相比,或许有所不及,但坚固整齐的程度,大概超过了郡治。确实是全蜀罕见的。
17. 吁请上宪设官,增祭俎豆于昭,他日文运宏开,行见传之纪载。自大禹躬亲胼胝,声教暨讫,光启于前者无几何,中沦于僻陋历数千百,迄无考。至我朝振新于变,于后超越殷周而遥相辉应也,不亦郁乎。
- 注释:
- 吁请:呼吁请求。
- 上宪:上级长官。
- 俎豆:古代祭祀、宴飨时盛食物用的礼器,泛指祭祀。
- 胼胝(pián zhī):俗称“老茧”,手掌或脚掌上因摩擦而生成的硬皮,形容辛苦劳作。
- 声教:声威教化。
- 暨讫:到达。
- 郁:文采盛貌,这里可理解为昌盛繁荣。
- 白话翻译:呼吁请求上级长官设置官员,增加祭祀的礼仪,将来文化昌盛,一定会被记载在史册中。自从大禹亲自辛苦治水,声威教化传播到这里,在之前的辉煌没有持续多久,中间沦于偏僻简陋历经千百年,至今已无从考证。到了我朝才重新振兴变革,在之后超越了殷周时期而与之遥相辉映,这难道不昌盛繁荣吗?
18. 工告成,例有记,适奉檄署会阳,拨袱被冗属稿以授,缪尉俾镌石,是为记。
- 注释:
- 檄:官府的文书。
- 署:代理。
- 袱被:用包袱裹束衣被,意为整理行装。
- 冗:繁忙。
- 镌石:刻石。
- 白话翻译:工程完成后,按照惯例要有一篇记文,恰好接到官府的文书去代理会阳的官职,匆忙整理行装时把文稿交给缪尉,让他刻在石头上,这就是这篇记文
来源:林徽因仰望的灵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