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见面会】第一部分:谁最低估,谁最牛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04 14:05 1

摘要:旧潮流的终结,新潮流的崛起,使得身处其中的人往往感到迷茫。我们对旧潮流熟悉至极,而对新潮流则充满陌生感。因此,今天这个会场,对当下的中国投资者而言,不仅是一次聚会,更是一次极具启发意义的交流。

01

置身潮流变迁

如何看清方向?

我身处在这个房子里(南京人民大会堂),恰如当前的时局演化进程。

旧潮流的终结,新潮流的崛起,使得身处其中的人往往感到迷茫。我们对旧潮流熟悉至极,而对新潮流则充满陌生感。因此,今天这个会场,对当下的中国投资者而言,不仅是一次聚会,更是一次极具启发意义的交流。

让我给大家讲一个案例——恒大集团的许家印。他为何崩盘?而在崩盘之前,他又为何能成为中国最顶尖的商人之一?

当然,许家印具备卓越的个人能力,但从更深层次来看,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

他在中国房地产经济崛起之初,亦或是中国土地财政启动之时,全身心投入到这一潮流中。而当这一潮流走向终结,他却身不由己,被时代的洪流裹挟。

其兴也潮流,其败也潮流。

今天的中国股市亦是如此。作为经济的某种映射,股市理应同步反映经济层面的格局性变化。既然经济已发生如此重大的潮流演变,股市又怎能不随之变革?

这种变革是必然的、确定的,而我们真正需要思考的是:

哪些旧模式正在终结?哪些新趋势正在崛起?

这正是接下来我要与大家讨论的主题。

02

中国资产的重估行情

我之所以请大家关注具体市场现象,并不是让大家陷入表象,而是希望对这些现象进行深度定性。

自2024年9月24日以来,特别是在春节后,中国资产全线加速上涨,各大市场指数表现强劲:

纳斯达克金龙指数、恒生指数中的中国资产均出现明显上涨。中国资产整体走牛,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这是一种可以通过感官直接感知的市场现象,无需过多分析。但真正需要思考的是,这波牛市的本质是什么?

是成长牛,还是重估牛?

如果是成长牛,我们会看到类似2021年“赛道牛”行情——当时的市场上涨是由高成长性行业驱动的。

但当下的市场上涨,核心驱动因素并非成长,而是低估值

来看几个典型案例:

纳斯达克指数崩溃后仍有40倍市盈率,而在美上市的中国金龙指数(以腾讯、阿里等龙头企业为主)即便在上涨80%后,估值仍仅为24倍。

腾讯的股价在过去两年内从170港元涨至500港元,涨幅近200%。然而,腾讯的净利润却持续下滑,这说明驱动股价上涨的核心动力是低估值,而非成长。

腾讯的市盈率曾一度低至9倍,如今上涨两倍后,仅恢复至25倍。

让我特别谈谈快手。

我曾一度考虑买入快手,但由于当时资金仍集中在其他投资标的上,最终未能采取行动。然而,在我内心深处,有两个最强烈的投资冲动:

做空英伟达做多快手

快手的盈利模式远超传统税收体系,甚至可以说比税务局更为强大。

传统企业的营业税一般在3%至6%。快手和抖音的营业税(即平台抽成)最高可达50%。直播打赏收入,平台直接扣除50%。带货佣金因利润率较低,但平台抽成依然高于传统营业税。

这种模式构建了一个独立的、比税务局更为强大的“税收王国”。

抖音和快手的商业模式,实际上已完全超越腾讯。

作为互联网时代最强大的盈利模式之一,中国的短视频平台已在全球范围内占据领先地位。抖音在海外的强劲发展进一步证明了这一模式的成功。

在如此强大且卓越的业务模式支撑下,快手的起涨之初市盈率竟然只有 10 倍。这正常吗?

显然不正常,太低了!

如果腾讯的市盈率曾跌至 10 倍,还可以理解——毕竟腾讯是成熟企业,市场已经充分消化其成长性。然而,作为新兴崛起的抖音与快手,仍然被市场给予 10 倍市盈率,这完全不合逻辑。因此,快手的股价迅速以翻倍方式上涨。

即便涨至当前水平,快手的市盈率也仅为 17 倍。这再次印证了一个事实:

中国资产正被广泛低估。

为什么银行板块更被低估?

我刚刚提到的案例是快手,而我接下来要讨论的是银行。

我为什么不直接展示银行的布局?因为银行的情况更加极端!

我已经多次强调,银行的低估程度远超市场的想象,甚至比快手、腾讯等资产还要惨烈。

沪深 300 的整体估值对比

让我们放眼整个市场,看看中国核心资产沪深 300 的估值情况。

924 以来,沪深 300 已上涨 30% 左右。然而,当前沪深 300 的市盈率仍仅 13 倍。对比之下,日本经济 完全没有前途,只是随波逐流的国家。但即便如此,日经 225 指数的市盈率仍比沪深 300 高 50%!

这说明,在过去半年内,中国资产的强劲上涨,根本原因并不是成长,而是被低估后的重估。

如果你观察龙头企业的财务数据,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腾讯 2021 年净利润 2000 亿,随后持续下滑。阿里巴巴同样如此。沪深 300 的整体盈利数据也在下降!

具体来看,

2023 年,沪深 300 全部成分股的净利润合计 4.3 万亿。2024 年,根据三季报推算,沪深 300 的整体净利润预计为 4.2 万亿。净利润是下跌的!

那么,问题来了——在净利润下降的情况下,股市为什么还会上涨?

这正是二级市场最有趣、最神奇的地方。

当估值足够低时,即便企业的业绩出现衰退,市场仍然可能迎来大幅上涨。

03

谁最低估,谁最牛

春节之后,中国资本市场的表现,正是一个典型的“重估牛市”。这种上涨并非由于企业业绩的直接驱动,而是源于市场对中国资产的严重低估。

面对市场的重估行情,投资者最关注的问题是: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如何选股才能获得超额收益?

在成长牛市中,最强的成长股往往是领涨板块。在重估牛市中,低估值个股将成为市场主流。

因此,我们提出一个核心投资逻辑:

谁最低估,谁最牛

让我们对比一下成长牛与低估牛。

在成长牛市中,例如2021年,市场的主流逻辑是“赛道成长”。在这种市场中,那些具备持续年化净利润增长的企业,会成为市场的领涨板块。

例如,2007年中国股市的牛市,由于中国GDP增速年化达到12%,那些表现出持续增长的企业成了市场的主力军。

而在低估牛市中,市场的主流逻辑则是“低估值”驱动的上涨,“谁最低估,谁最牛”。

在当前中国资本市场的“重估牛市”背景下,投资者需要清晰地认识到市场现象与本质潮流之间的差异。

来源:否极泰董宝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