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入手买房了,现在是价格低位了吗?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04 14:07 1

摘要:朋友听说我在上海买房了,第一反应是:“你疯了吧?现在敢接盘?”中介的朋友圈刷着“史诗级抄底机会”,同事的饭局上飘着“房价还要跌30%”的预言。作为一枚刚签完购房合同的人,我想用亲身经历和扒了三天三夜的数据告诉你:上海的房价,正站在一个魔幻的十字路口。

朋友听说我在上海买房了,第一反应是:“你疯了吧?现在敢接盘?”中介的朋友圈刷着“史诗级抄底机会”,同事的饭局上飘着“房价还要跌30%”的预言。作为一枚刚签完购房合同的人,我想用亲身经历和扒了三天三夜的数据告诉你:上海的房价,正站在一个魔幻的十字路口。

一、我为什么敢在“冰点”买房?

上周五,我在浦东签下了一套89㎡的次新房。房东王姐挂牌价从620万一路降到538万,最后成交价515万——比同户型去年最高点便宜了整整80万。中介老刘递给我一沓纸:“这套房过去半年被带看了58次,砍价记录写了三页纸,你是第一个没要求再降10%的买家。”

这可不是个例。3月上海二手房成交2.93万套,创三年新高,但魔幻的是:外环刚需盘卖疯了,徐汇滨江的豪宅却降价300万还挂着“急售”。朋友张敏在周浦抢到一套动迁房,房东连家具都白送;而做私募的李总,静安寺的千万级公寓挂了182天,看房人开口就问“能不能再打八折”。

这种撕裂的市场,恰恰藏着真相:上海的房价不是“普跌”,而是在重新洗牌。

二、数据里的魔鬼细节

扒完近三个月的数据,我发现三个反常识现象:

1. 成交量暴涨≠房价上涨

3月二手房成交同比激增40%,但300万以下房源占了53%。就像超市打折时挤破门的大爷大妈,刚需盘靠“以价换量”撑起了半边天。前滩某次新房成交价跌破12万/㎡,比隔壁新房限价还低;而森兰国际社区的品质盘,价格只微跌3%。

2. 越贵的房子砍价越狠

外环刚需房平均议价8.2%,内环改善房却高达12.5%。我认识的一位IT高管,把陆家嘴“老破小”从950万砍到800万,中介偷偷说:“这房子2016年就卖750万了。”

3. 政策工具箱正在预热

住建部喊话“全力推动止跌回稳”,公积金贷款松绑、房贷利率降至3.25%历史低位。更狠的是,南京已经取消限售,上海外环会跟进吗?那些连夜研究土拍溢价和学区政策的人,早已在冰面下划出新航道。

三、现在买房是抄底还是接盘?

我在房产交易中心遇到一对90后夫妻,他们的策略很“人间清醒”:“买不起核心区次新,就盯着外环挂牌量超10%的小区砍价。”果然,他们以低于市场价15%的价格,在嘉定新城抢到一套满五唯一的电梯房。

但另一个故事更耐人寻味:做直播电商的小李,年初688万急卖虹口两房,三个月后用省下的钱在前滩捡漏法拍房,净赚240万现金流。他的逻辑很犀利:“在上海,房子早就不只是住的地方,而是穿越周期的金融工具。”

四、写给犹豫中的你

上海的楼市像极了外滩的潮水——退潮时露出滩涂,涨潮时淹没堤岸。但总有些东西不会变:陆家嘴的霓虹永远照着金融精英,张江的科学城夜夜亮着实验室的灯,临港的工地上还在浇筑新的未来。

复旦大学陈杰教授说得透彻:“非核心资产在去泡沫,但品质住宅的保值性从没消失。” 我买的房子窗外能看到地铁工地的塔吊,中介老刘笑我“赌规划”,但我清楚:这座城市每年新增23.7万人口,他们总要安家、换房、追逐更好的生活。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现在是价格低位吗?我的答案是:对于会挑的人来说,遍地是黄金;对于闭眼冲的人,处处是深坑。上海的魔力就在于——它永远会给清醒的人留一扇窗,就像我签合同时,房东王姐突然说:“其实这套房,是我1998年用股票赚的第一桶金买的。”你看,二十六年了,故事还在继续。

(数据来源:上海市房地产交易中心3月网签数据、房外房研究院9000+小区房价模型、复旦大学住房政策研究中心调研、住建部公开发布信息。)

来源:上海一点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