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还记得村里那个总在晃悠的傻子吗?”这句话要是放在二十年前,估计能勾起一堆人的回忆。那些游荡在村口、晒谷场的“傻子”“疯子”,曾经是很多人的童年阴影,也是茶余饭后的谈资。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些人就像蒸发了一样,再也找不着了。
“你还记得村里那个总在晃悠的傻子吗?”
这句话要是放在二十年前,估计能勾起一堆人的回忆。那些游荡在村口、晒谷场的“傻子”“疯子”,曾经是很多人的童年阴影,也是茶余饭后的谈资。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些人就像蒸发了一样,再也找不着了。
有人说这是社会进步了,也有人偷偷嘀咕:“这事没那么简单吧?”今天咱们就唠一唠这背后的故事。
表兄妹结婚的苦果:血缘太近,悲剧扎堆
老一辈常说“亲上加亲”,可这“亲”字背后藏着多少心酸?以前村里不少家庭为了省彩礼,让表兄妹凑成一对,结果生下的孩子十个里头总有一两个脑子不灵光。有个真实案例特别揪心:有对表兄妹连生了三个娃,两个不会说话,一个没活过三岁。后来才知道,血缘太近就像把两本一样的错题本叠在一起,坏基因碰头的概率直接翻倍。
政策+观念的双重保障
好在1980年《婚姻法》直接给近亲结婚踩了刹车,村干部们天天拿着大喇叭喊“三代以内不能婚配”。再加上年轻人外出打工,娶个外地媳妇、嫁个外省小伙成了家常便饭。我二舅家表弟就在深圳找了个湖南妹子,现在生的小闺女机灵得很。有数据显示,近亲结婚的比例从四十年前的将近5%,降到了现在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事打工潮真是立了大功。
一盆白酒毁掉的人生
在90年代,村里有个娃发高烧到41度,家里人按老法子用白酒擦身子降温。结果烧是退了,孩子脑子却烧坏了,到现在四十多岁还流着口水满村转。那时候乡镇卫生院的设备还不如现在宠物医院,赤脚医生给人打针用的还是给牲口准备的药。听说2000年之前,农村孩子因为耽误治疗变傻的比例占了全国六成多。
现在的娃还没出生就被保护起来
如今可大不一样了!从怀孕三个月开始,什么唐筛、无创DNA、NT检查,就像给胎儿织了张安全网。去年老家县妇幼院光靠产前检查,就拦下了127个染色体有问题的胎儿。最让我感动的是,连山沟沟里的孕妇都能领到免费叶酸,两癌筛查直接送到村口。这些变化用村里王婶的话说就是:“现在生娃,真是从娘胎里就开始防着变傻了。”
穷病才是最狠的精神病
这话真不是夸张。二十年前村里那些疯疯癫癫的人,十个有八个是因为穷。隔壁村老李头就是典型,自家姐夫帮忙盖房摔死了,赔不起钱天天觉得有人要害他,最后硬生生把自己逼疯了。那会儿农村人吃都吃不饱,有点头疼脑热都是硬扛,更别说看心理医生了。
新农合和直播卖货改变了什么
现在回老家,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大家敢看病了。新农合报销七成,去年村里张大伯做心脏支架手术,自己才掏了三千块。更惊喜的是,连轻度脑子不灵光的村民都能找到活干——村头电商服务站里,几个小时候被叫“傻妞”的姑娘,现在天天打包脐橙,一个月能挣两千多。用她们的话说:“现在数钱比数星星还开心!”
被当猴看的“巡街人”
小时候最怕路过村口,那些傻子经常被一群孩子追着扔石子。更过分的是,有些老光棍专门收留女疯子,就为了传宗接代。这事现在听着荒唐,可二十年前真没少发生。
给特殊人群一个发光的机会
好在时代真的变了!现在全国光特殊教育学校就有两千多所,轻度脑子不灵光的孩子九成都能上学。去年刷到个视频特别暖:一群被叫做“傻子”的人经过培训,编的竹篮子在网上卖爆了,一个月工资比县城服务员还高。评论区有人说得好:“不是他们没用,是我们以前没找对用法。”
不过每次回老家看着干净整洁的村广场,还是会想起小时候那个总在槐树下傻笑的“三叔”。他现在住进了镇上的福利院,听说每天有人陪着做康复训练。这大概就是最好的结局吧——消失的不是某个群体,而是那些伤人的偏见。
你老家有没有这样的“特殊人物”?他们现在过得怎么样?评论区等你讲故事!
来源:五福雕妹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