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碑《崔敬邕墓志》六朝志石之冠 镇中张志新全文朗读翻译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04 17:56 2

摘要:我是“镇中张志新”,致力于碑帖朗读翻译和初中高中语文古诗文朗读翻译。已经发了几百篇碑帖的朗读翻译视频,可点我头像观看视频,或者搜索“镇中张志新+篇目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玫瑰]我刚刚发了魏碑《崔敬邕墓志》朗读翻译视频,可点我头像观看。

我是“镇中张志新”,致力于碑帖朗读翻译和初中高中语文古诗文朗读翻译。已经发了几百篇碑帖的朗读翻译视频,可点我头像观看视频,或者搜索“镇中张志新+篇目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玫瑰]我刚刚发了魏碑《崔敬邕墓志》朗读翻译视频,可点我头像观看。

《崔敬邕墓志》全称《魏故持节龙骧将军督营州诸军事营州刺史征虏将军太史大夫临青男崔公之墓志铭》。北魏正书石刻。熙平二年刻。清康熙十八年出土于安平,不久即毁。用笔外柔内刚,结体活泼,风格妍丽多姿。传世原石拓本有端方、刘鹗、刘健之、陶心云、费念慈、潘宁等人藏本。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中收录墓志整纸图版的底本是据剪裱 本改装而成,其行款为二十九行,行二十九字。世间流传的整纸翻刻本的行款亦如此。

《崔敬邕墓志》的书法在北魏后期墓志中,属于方劲雄奇一类,其用笔清俊劲爽,笔致圆浑,法度谨然但毫不刻板,结体整敛形方,全篇排布端匀,气象清穆。一笔之中有俯仰提按,轻重分明,动感极强。笔画细劲、清朗,大笔、主笔则多用重、涩、隶之法运之,观此书法如临尊彝。《崔敬邕墓志》为北魏书中精品,结体淳雅古朴,用笔圆浑纵劲,有"六朝志石之冠"的美誉。

《魏故持节、龙驤将军、督营州诸军事、营州刺史、征虏将军、太中大夫、临青男崔公之墓志铭》

祖秀才讳殊,字敬异。夫人,从事中郎、赵国李休女。父双护,中书侍郎、冠军将军、豫州刺史、安平敬侯。夫人,中书赵国李诜女。

君讳敬邕,博陵安平人也。夫其殖姓之始,盖炎帝之胤。其在隆周,远祖尚父,实作太师,秉旄鹰扬,克佐揃殷。若乃远源之富,弈世之美,故以备之前册,不待详录。

君即豫州刺史安平敬侯之子。胄积仁之基,累荣构之峻,特禀清贞,少播令誉。然诺之信,著於童孺,瑶音玉震,闻於弱冠。年廿八而俊华茂实,以响流於京夏矣。被旨起家,召为司徒府主簿,纳赞槐衡,能和鼎味。俄而转尚书都官郎中。

时高祖孝文皇帝将改制创物,大崇革正,复以君兼吏部郎。诠叙彝伦,九流斯顺。太和廿二年春,宣武皇帝副光崇正,妙简宫卫,复以君为东朝步兵。

景明初,丁母忧还家,居丧致毁,几於灭性。服终,朝廷以君胆思凝果,善谋好成,临事发奇,前略无滞。徵君拜为左中郎将、大都督、中山王长史。出围伪义阳,城拔凯旋。君有协规之效,功绩隆盛,授龙驤将军、太府少卿、临青男。忠勋之称,实显於兹。

永平初,圣主以辽海戎夷,宣化伫贤,肃慎契丹,必也绥接,於是除君持节营州刺史,将军如故。君轩鏕始迈,声猷以先。麾盖践疆,而温膏均被。於是殊俗知仁,荒嵎识泽;惠液途於逋遐,德润潭於边服。

延昌四年,以君清政怀柔,宣风自远,徵君为征虏将军、太中大夫。方授美任,而君婴疾连岁。遂以熙平二年十一月廿一日卒於位。缙绅痛惜,姻旧咸酸。依君绩行,蒙赐左将军、济州刺史,加谥曰“贞”,礼也。孤息伯茂,衔哀在疚,摧号罔断,泣庭训之崩沉,泪松杨之以树,洞抽绝其何言,刊遗德於泉路。其辞曰:

绵哉遐胄,帝炎之绪。

爰历姬初,祖唯尚父。

曰周曰汉,荣光继武。

迈德传辉,儒贤代举。

於wū穆叡考,诞质含灵。

秉仁岳峻,动智渊明。

育善以和,奖干以贞。

响发邽丘,翼起槐庭。

庆锺盛世,皇泽远融。

入参彝叙,出佐边戎。

谋成辕幕,绩著军功。

为城飙偃,蠢境怀风。

王恩流赏,作捍东荒。

惠沾海服,爱洽辽乡。

天情方渥,简爵唯良。

如何仓昊,国宝沦光。

白杨晦以笼云,松区杳而烟邃。

藐孤叫其崩怨,亲宾飒而垂泪。

仰层穹而摧号,痛尊灵之长秘。

志遗德兮何陈,篆幽石兮深隧。

呜呼哀哉!

【译文】:

崔敬邕的祖父是秀才,名崔殊,字敬异。祖母是从事中郎、赵郡李烋的女儿。父亲崔双护,任中书侍郎、冠军将军、豫州刺史,安平敬侯。母亲是中书侍郎、赵郡李诜的女儿。

崔君讳敬邕,是博陵郡安平县人。崔氏的先人,是炎帝神农氏的后裔。在强盛的周朝时期,崔氏的远祖吕尚,曾任太师之职。吕尚持握旌旗,执掌兵权,威武豪迈,辅佐周武王推翻了殷商的统治。因此崔氏是历史悠久的大姓,世世代代,人才众多,早已记载在前代史册中,不用在这里详细记录了。

崔君就是豫州刺史、安平敬侯崔双护的儿子。崔家世代累积仁德,冠盖荣华日益凸显。崔君禀赋清美高洁,少年时代就美名远扬。他言而有信,童孺时代就已显出。美誉如磬玉传声,成人以后更加闻名。年二十八岁,英俊风流,富于才干,已经是境内知名的人了。奉旨为官,召任为司徒府主簿,入幕辅佐三公大臣,善于调理事务。不久转任尚书都官郎中。

那时正当高祖孝文皇帝将要改革政令、创新体制,大举推行变法的措施,就又以崔君兼任吏部郎。他铨选任命各级官吏,九品官员各个调顺。太和二十二年(公元498年)春,太子元恪辅助改革,削减宫廷的宿卫,又以君为东宫步兵校尉。

景明初年,逢母丧归家守制,居丧期间,过度悲伤并苛求自己,几乎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除孝服后,朝廷以君胆略出众,果断英明,善于谋划,能成大事,临事有奇变,谋略无穷,征拜为左中郎将、大都督中山王元英的长史。君与中山王一同出围敌义阳城,攻下城池,凯旋而归。君有共同谋划之力,功绩显著,被授以龙骧将军、太府少卿,封为临清男。君有忠诚勤勉的称誉,就是从此时得以显明的。

永平初年,皇帝因为辽海戎夷的感化教导、肃慎和契丹的安抚交接,均需要贤能的人才,于是授君为持节、营州刺史,并仍旧任龙骧将军之职。崔君的车驾刚刚启动,声名和业绩已经先行传扬,他的仪仗到达边疆,恩泽遍及于境内。于是,草莽之人,也懂得仁义;荒野之民,也感受恩泽。惠政达于逃亡之人,厚德传到边远之地。

延昌四年(公元515年),朝廷因为崔君政绩卓著,安抚有方,宣扬教化,功业远扬,征拜君为征虏将军、太中大夫。刚被授以重要的职务,而君不幸得病,连年不愈,最终于熙平二年(公元517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在任上去世。朝廷士大夫为之痛惜,亲戚故旧都为之悲伤。朝廷依据君的功绩和为人,赐赠崔君为左将军、济州刺史,加谥号为“贞”,这是对他的礼遇。崔君的孤子崔伯茂,忍着悲痛守丧,哀号痛哭,无处倾诉。悲痛父亲的教诲从此远去,感伤墓边的松树、杨树已经种植,下葬的墓绳已经割断,哽咽使人无言。这里刻文记载崔君的遗德,让它传播于幽冥。颂辞曰:

悠悠远祖,是炎帝的后裔。

在西周初年,先祖就是吕尚。

在周朝,在汉朝,荣耀光华,代代接续。

徳行相继,美誉传递,贤才儒士,历代挺生。

才能杰出的先父崔公,天生资质,含天地之灵。

仁德彪炳,丰姿卓越,谋略举止,深远明达。

标举善道,奖拔才干。

声名震于乡邦,才能佐于朝廷。

逢此盛世,皇恩远达。

入朝辅政,铨选众官,出守边境,安定国土。

运筹帷幄,军功卓著。

敌城披靡,敌境感化。

皇帝封赏,捍卫东疆。

恩惠达于远境,仁爱润泽边荒。

朝廷予以厚遇,晋封以为男爵。

何以苍天无道,致使国家人才丧失。

白杨笼于阴云,松林弥漫烟雾。

孤子哀伤悲怨,亲朋临风洒泪。

仰天号哭痛泣,灵柩从此深埋。

录下您的遗德,悲痛不知所言,题写此阴间的墓志,让它流传在地下。

啊!这是何等悲痛!

来源:镇中张志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