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UCN发布重磅报告:全球三分之一鲨鱼、魟鱼与银鲛物种濒临灭绝!

摘要:鲨鱼、魟鱼和银鲛作为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在全球保护工作中并未得到足够的关注。尽管这些物种在生态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它们的保护往往被低估,且在国际保护政策中处于边缘地位。这些物种因其生态功能(如食物链中的顶端捕食者角色)对维持海洋生态平

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原标题:《全球1/3的鲨鱼、魟鱼与银鲛物种濒临灭绝!IUCN发布最新报告 | 大兴机场海关查获蝠鲼鱼鳃制品226件》

作者:王昆山

本文约7100字,阅读约16分钟


鲨鱼、魟鱼和银鲛作为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在全球保护工作中并未得到足够的关注。尽管这些物种在生态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它们的保护往往被低估,且在国际保护政策中处于边缘地位。这些物种因其生态功能(如食物链中的顶端捕食者角色)对维持海洋生态平衡至关重要,但它们却经常被忽视。

“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小编注意到,2024年12月2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发布了一份重要报告《全球鲨鱼、魟鱼与银鲛现状》。这份报告汇集了来自115个国家353名专家的贡献,强调了全球鲨鱼、魟鱼和银鲛面临的生存危机,并呼吁各国采取紧急行动,解决过度捕捞和兼捕问题。



《全球鲨鱼、魟鱼与银鲛现状》的报告封页。图源:IUCN

该报告由IUCN物种生存委员会鲨鱼专家组((SSC-SSG)发布,时隔近20年再次更新鲨鱼、魟鱼和银鲛的保护状况。首次报告曾警告鲨鱼面临威胁,但在保护工作中未得到应有的关注。如今,尽管我们对这些物种的了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深入,但它们的数量急剧下降,可能会超越我们在科研和政策方面取得的进展。

这份报告详细记录了全球范围内鲨鱼、魟鱼和银鲛的捕捞、贸易、保护努力和政策改革的最新情况。例如,在阿曼,鲨鱼肝油被用作传统的眼线膏;在印度尼西亚,鲨鱼和魟鱼的皮被制作成零食;在美国,银鲛是餐馆里类似水牛翅的海鲜美食;在泰国,鲨鱼皮和魟鱼皮被加工成鞋子、钱包、皮带等奢侈品。

这份报告涵盖了158个国家和地区,综合了生物学、渔业、贸易、保护工作等多方面的信息。它的篇幅超过2000页,是继2005年发布的上一份报告之后的又一重大成果。2005年报告曾警告全球鲨鱼鳍贸易的上升及鲨鱼、魟鱼和银鲛的保护形势堪忧,而如今,鲨鱼肉的全球需求几乎翻了一番,鲨鱼和魟鱼的肉类价值已经是鲨鱼鳍贸易的1.7倍,魟鱼鳃板、肝油、皮肤等产品的年贸易额接近10亿美元。



美国蒙特雷湾国家海洋保护区(MBNMS)的一只科氏兔银鲛(学名:Hydrolagus colliei),照片是2004年8月在使用“Delta”潜水器进行海底监测时拍摄的。摄影:Linda Snook

根据报告,过度捕捞是导致大多数鲨鱼、魟鱼和银鲛物种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印度尼西亚、西班牙和印度是全球最大的鲨鱼捕捞国家,墨西哥和美国也位列捕捞量前五名。然而,全球仅有26%的物种是作为目标物种捕捞,大多数物种都是作为副渔获(兼捕)被捕捞并保留。报告指出,一些物种,如犀牛魟、鞭魟、天使鲨和吞鲨,已经历了极为严重的种群下降。

尽管面临巨大挑战,但是过去二十年来的科研和政策变革,也为解决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希望。这份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国家层面的保护行动建议,为各国实施可持续渔业管理和保护行动提供了具体的指导。

IUCN SSC副主席、SSG主席、2024年报告的主编瑞玛·贾巴多博士(Dr. Rima Jabado)表示:“这份报告是一项行动呼吁,呼吁各国落实报告中的建议,特别是关于负责任渔业管理的建议。只有这样,鲨鱼、魟鱼和银鲛才能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继续生存并繁衍。”


一条来自波斯湾的尖吻斜锯牙鲨(Rhizoprionodon acutus)的样本,这种鲨鱼又称为尖头曲齿鲛。摄影:王敏幹(John MK Wong)

鲨鱼、魟鱼和银鲛不仅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些物种通过循环海洋中的养分,帮助我们应对气候变化,或者维持碳封存生态系统如红树林等,它们对沿海社区的食品安全至关重要。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渔民报告称他们的收入中有超过80%来自鲨鱼和魟鱼渔业。

尽管在科研和政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份报告指出,只有各国真正实施这些建议,才能防止这些物种走向灭绝。瑞玛·贾巴多博士强调:“信息已经明确,许多物种面临的生存困境已经相当严峻,我们不能再等待。”

犁头鳐。摄影:王敏幹(John MK Wong) | 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海湿·小百科

软骨鱼是指一类骨骼由软骨构成的鱼类,包括鲨鱼、鳐鱼、魟鱼等。与硬骨鱼不同,软骨鱼的骨架主要由软骨而非硬骨组成,这使它们的身体更轻,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软骨鱼通常有独特的鳍结构和皮肤,且体内没有膀胱,而是通过肝脏的浮力来维持平衡。

与软骨鱼相比,硬骨鱼的骨骼则由坚硬的骨头构成,且大多数硬骨鱼具有鳔,这帮助它们调节浮力并保持平衡。硬骨鱼种类繁多,从小型的淡水鱼到大型的海洋鱼类都有,而软骨鱼则通常生活在海洋中,体型较大且多为掠食性。两者在进化、体内结构、生态角色等方面有显著差异。

目录页一览

“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小编注意到,这份报告的目录结构是比较详细、全面的,目录一共是2页,可以一窥框架——从全球范围内探讨了鲨鱼、魟鱼与银鲛的现状、威胁与保护措施。书的前言部分包括编辑寄语和贡献者名单,为读者提供了内容背景与协作的广泛支持。随后,从生物多样性、分类学与系统发育入手,涵盖这些物种的生态与生活史特征,以及它们的社会经济意义和所面临的威胁。国际保护和管理倡议也在书中占据重要地位,为全球范围内的政策与实践提供了指南。

在区域分析中,书籍分章详细介绍了全球多个地区的现状,包括北美、中美洲与加勒比地区、南美、北欧、地中海与黑海、非洲、印度洋、亚洲和大洋洲等,逐一展示了这些地区的国家与相关保护举措。此外,书中还对高度濒危的鲨鱼与魟鱼类群进行了专题分析,例如天使鲨、鹰魟、锤头鲨和热带魟鱼等,为保护这些物种提供了针对性建议。在附录部分,还列出了国家代码和相关补充信息。‍

《全球鲨鱼、魟鱼与银鲛现状》的报告的目录页(一共2页)。图源:IUCN


鬼蝠𫚉(英文名Manta ray,拉丁学名Manta birostris) 摄影:王敏幹(John MK Wong) | 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

鲨鱼保护三十载:从初衷到行动

“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小编注意到,在这份报告的前言中,有一篇由Sarah Fowler撰写的小序,读来令人回味。Fowler回忆了IUCN SSC鲨鱼专家组(SSG)编写软骨鱼类现状报告与行动计划的历程,可谓一路走来、殊为不易。从1991年SSG首次会议开始,这一项目便被确定为优先事项。当时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的“鲨鱼世界”大会上,成员们满怀信心地设定目标。但随着工作展开,编写一份涵盖所有软骨鱼类的全球性保护行动计划被证明是“过于庞大而复杂”。尽管如此,SSG的成员依然坚持推进现状报告的编制工作,并在此过程中完成了首批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估,为软骨鱼类的全球保护奠定了基础。


图源:该报告

2005年,这份“巨型报告”终于问世,历时12年,汇集了数十位专家的智慧与心血。到2008年,SSG完成了首次全球红色名录评估(目前第三次评估正在进行),为鲨鱼保护带来了里程碑式的进展。近20年来,鲨鱼研究、保护与管理的全球化进程显著加快。SSG从最初仅有少数成员的小型团队,成长为IUCN规模最大的专家组之一,涵盖83个国家和地区的237位成员,充分体现了全球范围内对鲨鱼保护议题的关注与参与度的提升。与此同时,鲨鱼保护也逐渐融入主流视野——今天,已有150个物种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多国开始针对鲨鱼物种实施保护措施,部分濒危种群实现了恢复。

Fowler在小序中深情回忆了那段岁月——无数个撰写与讨论的日夜,以及红色名录评估工作坊中的热烈争论。她提到,许多鲨鱼保护领域的先驱已离世,包括SSG创始主席Sonny Gruber及联合主席Jack Musick。然而,这些前辈的精神与理念依然激励着如今的专家组。Fowler相信,他们若能看到这份更新版报告,以及如今更大、更包容的SSG团队,一定会倍感欣慰与自豪。正是他们的开创性贡献,为今日的全球鲨鱼保护奠定了基础。



一条黑斑条尾魟(Blotched fantail ray)。摄影:Guy Stevens. 图源:该报告

67%的软骨鱼物种
面临灭绝的风险

这份报告不仅是过去二十年工作的总结,也是全球鲨鱼、鳐鱼与银鲛保护行动未来道路的一份很有参考意义的指南性读物。在瑞士日内瓦“拯救我们的海洋基金会”的劳伦·德沃斯为这份报告写的综述里面,回顾了全球鲨鱼、鳐鱼与银鲛保护现状的二十年变迁。

他提到,在过去的二十年里,鲨鱼、鳐鱼与银鲛的保护工作经历了巨大变革。从2005年首次发布《鲨鱼、鳐鱼与银鲛:软骨鱼类的保护现状》报告以来,全球对这些物种的关注度显著提升,科研、保护和管理领域都取得了长足进展。最新的报告再次更新了我们对这些物种现状的认知,报告长达两千多页,详细记录了过去二十年里在全球范围内所取得的成就与挑战。

在过去的20年里,软骨鱼类的物种种类和研究领域都有了显著拓展。迄今为止,已有1266种软骨鱼类被正式描述,其中约四分之一(超过340种)是在2001年以后被发现的。尤其是对非洲等偏远地区的研究,揭示了软骨鱼类渔业对食物安全的重要性,并带来了更深入的保护视角。这些新的发现促使我们重新思考在当地社区生计依赖的背景下,如何制定合理的保护与管理措施。与此同时,基因组学的进展为研究人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通过基因工具追溯物种的进化路径,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生态功能,并为渔业和贸易管理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对软骨鱼类生态角色的理解也有了质的飞跃。气候变化的影响,特别是全球变暖海洋酸化,正改变这些物种的分布范围,并迫使它们适应新的环境条件。例如,研究显示,东热带太平洋的23%鲨鱼物种对气候变化具有高度脆弱性,76%物种的生存也受到中等程度的威胁。这些研究使我们认识到,未来气候变化对鲨鱼、鳐鱼与银鲛种群的影响将成为全球保护工作中的一个关键议题。

然而,尽管科研和管理方面取得了诸多成就,过度捕捞依然是导致软骨鱼类种群下降的主要原因。报告指出,1/3的软骨鱼类物种已经被列入IUCN红色名录,67%的物种面临灭绝的风险。鲨鱼、鳐鱼与银鲛的捕捞压力不仅来自大型工业化渔船,小规模的沿海渔业和传统渔业也同样是威胁所在。此外,塑料污染、栖息地丧失和沿海开发等因素使得保护工作更加复杂。研究发现,在地中海的黑口猫鲨和西西里附近的小斑猫鲨体内,塑料污染的比例高达80%以上,进一步加剧了物种的生存压力。

随着市场对鲨鱼肉及其他软骨鱼类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贸易的多样性也对保护工作提出了新挑战。鲨鱼鳃板、肝油以及鳐鱼皮革等产品的交易正在成为全球贸易中的重要一环。报告显示,全球鲨鱼肉贸易额从2000年代初的1.57亿美元增长到2016年的2.83亿美元,而鲨鱼鳐鱼类产品的国际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这要求我们更新现有的科研与政策应对策略。

尽管面临种种挑战,报告也指出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例如,北美和澳大利亚在可持续渔业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与此同时,南美、亚洲和非洲等地区的渔业数据采集与分析工作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在南美地区,非法捕捞和贸易行为依然严重,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执法机制,而大洋洲的岛国虽然在鲨鱼保护方面有所成效,但由于其广阔的专属经济区,渔业监控和执法的难度依然很大。

这份报告还特别强调了跨部门合作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渔业管理和环境保护之间,两个领域往往存在沟通壁垒,导致错失许多协同工作的机会。报告呼吁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打破这些壁垒,推动渔业与环境保护部门使用统一的术语和政策框架,从而实现鲨鱼、鳐鱼和银鲛的可持续管理。

对于未来的展望,报告指出,全球的保护努力正在加速,尤其是重要鲨鱼与鳐鱼区域(ISRAs)的划定工作。这一进程有望为全球各国提供更有力的保护手段,帮助各国达到《生物多样性公约》所提出的到2030年保护30%海洋生态系统的目标。报告强调,尽管已有诸多进展,但我们仍需加快步伐,迅速应对渔业、贸易和环境领域的动态变化,为软骨鱼类的长期生存争取更多时间。


专家点评:分享本地化知识

这份报告的共同作者之一、卡塔尔气候与环境部王敏幹教授(Prof. John MK Wong)指出,这是一份非常全面的报告,邀请了全球各地的鲨鱼和鳐鱼研究者以及管理人员参与,撰写自己国家的鲨鱼和鳐鱼现状。这跟以往的报告不一样,以前的报告通常是由一些国际专家编写,覆盖多个国家的鲨鱼和鳐鱼情况。而这次报告更注重让当地人分享他们的第一手知识,体现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KMGBF)的实际行动,也呼应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17”中提到的合作与伙伴关系。这份报告特别强调,全球急需采取紧急的保护措施,特别是在一些国家,鲨鱼和鳐鱼面临的过度捕捞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此外,这份报告还支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海洋委员会(UNESCO IOC)呼吁分享知识的倡议。

IUCN报告发布当天
北京大兴海关发布
查获蝠鲼鱼鳃制品5公斤

无独有偶——同样是在2024年12月02日、这份报告发布的当天,“海关发布”公布了一起截获——北京海关大兴机场海关查获蝠鲼鱼鳃制品226件


北京海关大兴机场海关查获非法蝠鲼鱼鳃制品5.055千克。图片来源:海关发布。

据海关发布的信息介绍,近日,北京海关大兴机场海关在入境旅检时查获一批非法物品,经鉴定为褐背蝠鲼鱼鳃制品,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保护物种。该批物品在一名未申报的入境旅客行李中被发现,经过检查,海关人员发现行李内有大量不规则状的阴影物体。进一步开箱查验后,发现其中包含226件鱼鳃制品总重5.055千克


上图:亚速尔群岛以北海域的一只褐背蝠鲼。摄影:Tiago Matias(CC BY-SA 4.0)

海湿·小百科

褐背蝠鲼(学名:Mobula tarapacana),也叫智利鬼蝠鲼或箱鲼,是一种生活在热带、亚热带和温暖海域的大型海洋生物。该物种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是“濒危”(EN),也别收录进入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2中。它们的“翅膀”宽达3.7米,看起来像是大海中的巨型滑翔机。虽然褐背蝠鲼经常在海面附近悠然“晒太阳”,但科学家发现,它们也是潜水高手,能潜入接近1,900米深的海底,这让它们成为研究深海生物的明星物种。

有趣的是,褐背蝠鲼的潜水方式相当特别。大多数时候,它们会选择“逐步下潜”,先潜到最深处,然后分阶段一点一点返回水面。这种潜水模式通常持续一到一个半小时,主要是为了觅食,因为科学家发现它们停留的深度往往有大量猎物。另一种潜水方式更少见,但可能持续长达11小时,潜到1000米深,更多是为了长距离迁徙。此外,它们的身体有一种“奇妙装置”,能在寒冷的深海保护大脑的温度。深潜前后,它们会先在温暖的海面待上一阵子,好像在“蓄热”或者“暖身”,让自己适应即将面对的极端环境。褐背蝠鲼的这些特性,不仅让它们在大洋中显得格外独特,也让科学家对深海的奥秘多了一分认识。

这批截获的“226片”是个啥概念呢?让我们来计算一下。

通常来说,一只蝠鲼的鱼鳃有左右两个鳃裂。所以,如果这些鱼鳃制品是来自完整的蝠鲼的话,理论上,每只蝠鲼大约能提供两片鱼鳃。如果按此推算,那么,226件鱼鳃制品,大约相当于113只蝠鲼。(当然了,这只是一个估算,实际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因为制品的来源、鱼鳃是否完整、是否有其他加工处理等因素都会影响最终的估算结果。但113只应该是保守的估计了)

也就是说,这名旅客非法携带的鱼鳃制品背后,是至少113只蝠鲼的死亡。

明星们曾经呐喊的那句“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这话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海关提醒,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未经合法手续,禁止携带、邮寄濒危物种及其制品进出境,严重者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笔者要点赞海关的迅速行动!正是这类执法行动,有效地打击了全球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这也提醒我们,执法机关在保护濒危物种和生态环境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每个人也能做出改变,从消费者的角度,我们可以明确的拒绝购买那些来自濒危野生动物的制品——不买、不卖、不吃、不消费。对于消费这类非法野生动物制品的人,请投去两道鄙视的目光。这,或许,恰恰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人本解决方案

感兴趣的“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读者可以参看该报告的全文:

Jabado, R.W., Morata, A.Z.A., Bennett, R.H., Finucci, B., Ellis, J.R.,
Fowler, S.L., Grant, M.I., Barbosa Martins, A.P., & Sinclair, S.L. (eds.)
(2024). The global status of sharks, rays, and chimaeras. Gland,
Switzerland: IUCN.


上图:极度濒危的极度濒危的圆犁头鳐。©摄影:王敏幹(John MK Wong)


(注:本文仅代表资讯,不代表海湿平台观点。欢迎留言、讨论。)

资讯源 |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海关发布等

文 | 王昆山

编辑 | 绿茵

排版 | 绿叶


思考题·举一反三

QUESTIONS & CRITICAL THINKING

【Q1】气候变化对软骨鱼类的影响日益显著,尤其是对其栖息地的变化。如何结合现有的生态模型和气候预测数据,为这些物种制定动态的保护策略,确保其长期生存?在气候变化加剧的背景下,如何为软骨鱼类设计更加灵活且有效的保护措施,以应对其分布范围的变化和新“竞争者”的出现?

【Q2】我们知道,《下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养护和可持续利用协定》(也被称为BBNJ协定、海洋生物多样性协定)即将生效(笔者预计2025年6月份差不多)。那么,《海洋生物多样性协定》如何平衡生态保护与海洋资源利用之间的矛盾,确保可持续利用的同时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在公海,如何确保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不以生态保护为代价,特别是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如何防止过度开发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如何设计和管理新的国际海洋保护区,并确保这些区域得到充分的监管与保护,尤其是那些尚未受到有效保护的深海和公海区域?

【Q3】在当前全球鲨鱼保护政策体系下,多层次治理的协调性和有效性如何优化以应对跨国捕捞和非法贸易的挑战?特别要考虑到一点是,许多所涉物种(鲨鱼、魟鱼与银鲛)是迁徙物种,单靠一个国家肯定是没法有效保护的。那么, 随着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法律、资源及执行能力上的差异,如何通过国际协作和区域性机制,弥合保护措施的不平衡性,以更高效地解决鲨鱼种群的跨境威胁?

【Q4】在基于贸易管制的鲨鱼保护措施中,如何平衡经济驱动的消费需求与生态保护目标?面对市场对鲨鱼肉、肝油及皮革等产品的持续高需求,是否存在可以与生态保护目标兼容的可持续利用模式,或者全球应转向更加严格的“零利用”政策框架?

【参考资料】

《全球鲨鱼、魟鱼与银鲛现状》综述和前言部分

https://portals.iucn.org/library/sites/library/files/documents/2024-024-En_part_1.pdf

《全球鲨鱼、魟鱼与银鲛现状》亚洲部分章节
https://portals.iucn.org/library/sites/library/files/documents/2024-024-En_part_8.pdf

https://iucn.org/press-release/202412/third-sharks-rays-and-chimaeras-are-threatened-extinction-new-report-narrows

海关发布:北京大兴海关查获蝠鲼鱼鳃制品226件(2024年12月02日)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hilean_devil_ray

王昆山(编译).全球1/3的鲨鱼、魟鱼与银鲛物种濒临灭绝!IUCN发布最新报告 | 大兴机场海关查获蝠鲼鱼鳃制品226件.海洋与湿地.2024-12-04


来源:中国绿发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