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祖,如果被社会忽略了,被人们忽略了,这社会是要堕落的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04 21:50 1

摘要:在时光中徘徊,当我们将目光聚焦于那些被岁月尘封的传统,会惊觉祭祖这一古老的仪式,宛如一座精神的灯塔,照亮着我们心灵的归途。我说“祭祖,如果被社会忽略了,被人们忽略了,这社会是要堕落的。”

祭祖,如果被社会忽略了,被人们忽略了,这社会是要堕落的

作者/孙树恒

在时光中徘徊,当我们将目光聚焦于那些被岁月尘封的传统,会惊觉祭祖这一古老的仪式,宛如一座精神的灯塔,照亮着我们心灵的归途。我说“祭祖,如果被社会忽略了,被人们忽略了,这社会是要堕落的。”

小时候,清明上坟在我眼中不过是一场按部就班的形式。那时的我,望着大人们神情肃穆地在坟前摆放祭品、焚烧纸钱,内心却充满了疑惑:人都已经不在了,做这些又有什么用呢?在那个天真烂漫的年纪,死亡是一个遥远而抽象的概念,而祭祖,也仅仅是每年特定时节的一次例行公事。我总是嫌纸灰呛人,捂着鼻子站得老远,看着大人们忙碌的身影,只觉得这一切繁琐又无趣。坟头的杂草在我眼里是碍眼的存在,我不明白为什么大人们要如此郑重其事地对待这一方小小的土丘。

直到父母岳父岳母离世,我才真正明白上坟的意义。曾经那些护我周全的人,永远地留在了这方土之下,而那座坟墓,成了我与他们最近的距离。当我第一次以一种沉痛的心情站在亲人的坟前,泪水模糊了双眼,往昔的回忆如潮水般涌来。我这才发现,这里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埋葬之地,而是情感的寄托之所,是我对亲人思念的汇聚点。

从那以后,我对上坟的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我会主动蹲在坟前,一张一张仔细拨着火,生怕哪张纸钱没烧透,担心他在那边舍不得花。每一张燃烧的纸钱,都承载着我无尽的思念。我会一根一根慢慢拔除坟头的杂草,就像小时候他替我摘掉头发上的苍耳,动作轻得怕弄疼我。供品被我摆得整整齐齐,都是他生前舍不得吃的好东西。可当咬了一口的苹果突然滚落,我才恍然想起,他已经没有牙了,再也无法品尝这些美味,那一刻,悲伤如决堤的洪水,将我彻底淹没。

风卷着纸灰打转的时候,我竟像个孩子似的追着跑。村里老人说那是亡魂在收钱,多抢一张,他就能多买包好烟。我愿意相信这个美好的传说,仿佛这样就能让亲人在另一个世界里过得更好。最怕临走时那捧土,撒下去就成了真正的告别。可黄土盖住纸灰的瞬间,也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祭祖的意义。烧纸,不是迷信,烧的是思念,是亏欠,是未报的恩,是子欲孝而亲不待的遗憾。

祭祖,是我们与先辈之间的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是对家族传承的坚守,更是对民族精神的弘扬。一个忽略祭祖的社会,就如同失去了根的大树,失去了源头的河流。家族的凝聚力会在这种忽视中逐渐消散,人们对亲情的珍视会变得淡薄,对历史的敬畏会荡然无存。

从个人层面来看,祭祖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在忙碌中迷失自我,而祭祖的时刻,让我们得以停下脚步,回归内心,与逝去的亲人进行一场灵魂的交流。它让我们在缅怀中汲取力量,在回忆中感受温暖,让我们在面对生活的挫折时,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

从社会层面而言,祭祖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是传统孝道的具体体现,教导人们要懂得感恩、铭记亲情。它也是家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通过一代又一代的言传身教,将家族的历史、价值观和精神传递下去。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的道德风尚得以弘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得以维系和加强。

当我们将祭祖的意义放大到民族的高度,会发现它是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重要来源。共同的祭祖仪式,让我们在缅怀同一祖先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是民族大家庭的一员,从而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它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让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白自己的根在何处。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浪潮中,祭祖这一传统正面临着诸多挑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离开乡村,涌入城市。快节奏的生活、繁重的工作压力,让人们渐渐淡忘了祭祖的传统。年轻一代对祭祖的意义了解甚少,他们在现代文明的熏陶下,更倾向于追求时尚和潮流,对古老的传统仪式缺乏兴趣。

同时,现代科技的发展也对祭祖传统产生了冲击。虚拟祭祀等新型祭祀方式的出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无法亲临墓地祭祀的需求,但却无法完全替代传统祭祖仪式所带来的情感体验。在虚拟的世界里,缺少了那份真实的触感、那份对土地的敬畏、那份与亲人面对面的心灵交流。

此外,西方文化的渗透也让一些人对本土传统产生了怀疑和否定。他们盲目追求西方的节日和文化,忽视了自己民族的瑰宝。祭祖这一承载着千年文化的传统,在这种文化碰撞中,逐渐被边缘化。

尽管祭祖传统面临着重重困境,但我们不能任由它在历史的长河中消逝。我们需要行动起来,寻找传承的希望之光。

家庭是传承祭祖传统的第一课堂。家长们应该以身作则,向孩子们讲述家族的历史、先辈的故事,让他们从小就了解祭祖的意义。在祭祖的过程中,可以让孩子们参与其中,摆放祭品、焚烧纸钱、拔除杂草,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感受传统的魅力。

学校也应该承担起传承文化的责任。通过开设传统文化课程、举办主题活动等方式,向学生们普及祭祖等传统习俗的知识。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烈士陵园、历史博物馆等,让他们在实地参观中,感受历史的厚重和先辈们的奉献精神。

社会各界也应该共同努力,营造传承祭祖传统的良好氛围。媒体可以通过宣传报道、文化节目等形式,向大众传播祭祖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社区可以组织集体祭祖活动,让居民们在参与中增强对传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回顾这些与祭祖相关的情感和思考,我们会发现,它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一种文明的回响,一种心灵的寄托。它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找到了一片宁静的精神家园。

就像女儿童年时养月亮的纯真举动,月亮出来的时候,她会端一盆水放到院子里,双手小心翼翼地伸进水里,把月亮捧在掌心。她肩负着守护月亮的责任,因为在她小小的世界里,月亮是那么的美好而脆弱。这与祭祖有着相似之处,我们守护着祭祖的传统,就像守护着心中那一轮皎洁的明月,它是我们情感的寄托,是我们精神的支柱。

在爱情的世界里,那种为了爱不惜动用整个宇宙的深情,如同我们对祖先的那份深深的眷恋。爱情中的执着和坚守,也正是我们传承祭祖传统所需要的品质。我们要像守护爱情一样,守护这份古老的传统,让它在岁月的流转中熠熠生辉。

那些沉默如大地、大山、雪花的人,他们用沉默诠释着生活的真谛。祭祖也是一种沉默的传承,它不需要过多的言语,却在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中,传递着深深的情感。我们在沉默中缅怀祖先,在沉默中汲取力量,在沉默中让这份传统得以延续。

在乡下的生活,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份最纯真、最质朴的情感。在那里,黑夜是真正的黑夜,星星闪烁着朴素的光芒,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而祭祖,正是这种质朴情感的一种体现。它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忘自己的根,不忘那些曾经给予我们生命和关爱的人。

祭祖,是我们与先辈之间的情感纽带,是社会道德的基石,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它承载着我们的过去,影响着我们的现在,也决定着我们的未来。我们不能让这个传承千年的传统在我们手中断裂,我们要让它像那永不熄灭的火焰,在岁月的长河中燃烧得更加旺盛。

让我们带着对祖先的敬畏和思念,重新审视祭祖这一传统。在每一个清明,在每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来到亲人的墓前,献上一束鲜花,焚烧一叠纸钱,拔除一根杂草,与他们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让我们将这份传统融入到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让它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因为,只有当我们铭记过去,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只有当我们传承祭祖这一传统,社会才能在精神的滋养下,保持那份温暖与力量,不至于在时代的浪潮中迷失方向,走向堕落的深渊。让祭祖的精神火种,在我们手中永远传递下去,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温暖我们的心灵。

(作者档案:孙树恒,笔名恒心永在,内蒙古奈曼旗人。蒙域经济30人专家组成员,呼和浩特市政协智库专家。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 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茶叶之路研究会副会长,内蒙古诗书画研究会高级研究员兼副秘书长,内蒙古大盛魁公司文化顾问)

来源:阳光诗人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