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I tried to speak with the 84-year-old's daughter. Overwhelmed with emotion, she tearfully expressed, "I lack the strength to talk;
4月3日下午,蓝天救援队队员张广瑞,一个身高180的北方大男孩,站在曼德勒的街道上迅速换上墨镜以掩饰流下的泪水。
一位84岁的老人,由于被困在房屋结构最脆弱的地方,最终没有被成功救出。
前一天,我曾试着与老人的女儿对话,她哭着说 :“我没有力气说话,我想快点见到我妈妈。”所以,我收起摄像机拥抱了她。
I tried to speak with the 84-year-old's daughter. Overwhelmed with emotion, she tearfully expressed, "I lack the strength to talk; all I want is to reunite with my mother as soon as possible." Therefore, I set aside my recorder and embraced her.
今天,她勇敢地跟救援队说,“没关系,就让她睡在这里吧”。
张广瑞带队在这里连续挖了三天三夜。这位做了17年救援工作的灾后专家尝试了多种方案,他说:“这个现场确实是我遇到过的情况最复杂、风险最大的”。
这几天,我反复采访过他五次,听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先回现场看看”。
张广瑞在救援现场
即便在40多度的持续高温下,震后140多个小时,来自中国的数百名救援队员还是几乎不吃不睡在坚持搜救, 因为坚持就会带来希望。就像一位被救出的幸存者所说,是搜救队的声音给了他坚持下去的意志。
Over 140 hours following the earthquake, amidst blistering temperatures exceeding 40 degrees Celsius, hundreds of Chinese rescue team members persevered tirelessly, enduring minimal food and sleep. Their unwavering dedication symbolized a beacon of hope. As attested by a survivor, their mere presence instilled within him the determination to survive.
2008年,汶川地震曾经牵动世界的心。张广瑞笑称,自己当时还是天津的一名“奶油小生”,是办公室里戴着眼镜的斯文白领。他作为志愿者来到汶川,眼前的一切震撼了他,于是,他成了一名专职志愿者。后来,他到非洲多个国家做过反盗猎公益,也成为了野外救援、水域救援、震后救援的专家,已经累计培训了成千上万的国际救援志愿者。
他曾经在非洲感染了脑型疟疾,一个星期瘦了30斤。但是一次次生病受伤后,他还是会说,“我先回现场看看”。
我问他为什么如此坚持?是成为英雄的成就感吗?是为了救死扶伤的使命感吗?
他说,或许开始时是的,但现在,更多的是因为这份事业让他在世界每个角落都能均匀地、真切地感受到世界美好、人心相通,没有战争,没有歧视,人们互相传递着最真诚的善意。
于是我端起摄像机,希望他再说一次,他腼腆地笑了,什么都没说。
这时,一个声音从背后传来。“你是从中国来的吗?”
一位中国的三代移民合十双手,用沙哑的声音跟我说:“很感谢你们从那么远的地方来帮助我们。”
She was a third-generation Chinese immigrant. Putting her hands together in a gesture of gratitude, she spoke to me in a hoarse voice, "Thank you so much for making the journey to assist us."
见我们交流起来,几十位在旁边空地休息的受灾群众都围了过来,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希望我把他们的感谢传递回中国。
While we conversed, dozens of disaster-affected people resting on the nearby open ground gathered around. Each one requested me to convey their gratitude back to China.
“我爸爸给中国的公司工作,是他一定要教我说中文。地震的时候我们三姐妹跑出来了,什么都没有带,我们现在睡在一个亲戚家。谢谢中国的志愿者来帮助我们度过难关。”
多支中国救援队协作搜救缅甸地震后被困人员。(中国救援队供图)
多支中国救援队协作搜救缅甸地震后被困人员。(中国救援队供图)
除了人员搜救和物资供应,灾后的防疫工作也已经启动,人口密集、天气炎热等因素都给防疫工作带来了很大挑战。
我走进了中国红十字国际救援队的驻地——一个体育场的地板上堆着工作人员的包,室外的草坪上排列着一些蚊帐。
在不远处,一位中国红十字国际救援队的工作人员像守护宝贝一样,整夜睡在一批刚刚从中国抵达的救援物资旁。
一位中国红十字国际救援队的工作人员守护从中国抵达的救援物资。(摄影:魏晓昊)
希望坚持会带来更多奇迹。
中国日报记者闫东洁在中国红十字国际救援队曼德勒驻地。(摄影:魏晓昊)
记者:闫东洁 发自缅甸曼德勒
英文翻译:李尚仪
来源:中国日报双语新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