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405 中华慈善基金会海峡两岸共创共享昌州宴基金方案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05 06:41 1

摘要:响应国家“两岸一家亲”政策,深化《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人文交流内涵;

250405 中华慈善基金会海峡两岸共创共享昌州宴基金方案

——以“慈善为桥、文化为魂、科技为翼”,构建两岸共创共享昌州宴公益生态系统

一、基金背景与宗旨

背景:

响应国家“两岸一家亲”政策,深化《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人文交流内涵;

以中华传统文化为纽带,结合区块链、数字艺术等创新手段,打造“公益+文化+科技”三位一体公益平台。

宗旨:

文化传承:保护与活化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中华传统艺术当代转化;

慈善共享:通过公益基金支持两岸弱势群体,促进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普惠发展;

科技赋能: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透明化公益生态,实现捐赠、执行、监督全流程可追溯。

二、基金架构与运作机制

组织架构:

指导单位:国务院台办、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

执行机构:中华慈善基金会海峡两岸共创共享昌州宴基金管理委员会;

合作单位:台湾中华文化总会、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澳门文化局、两岸知名企业(如腾讯、阿里巴巴、台积电)。

资金来源:

企业捐赠:两岸龙头企业定向捐赠(如鸿海集团、统一集团、大陆互联网巨头);

公众募捐:通过区块链NFT公益拍卖、数字艺术品认购、线上公益众筹等创新形式募集;

政府支持:申请国家艺术基金、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政策性补贴。

资金分配:

方向 占比 重点项目

文化遗产保护 35% 两岸非遗传承人扶持计划、濒危文物数字化修复工程

公益民生 30% 两岸乡村教育振兴、基层医疗援助、银发族智慧养老

科技公益 20% 区块链公益平台开发、AI助老机器人研发、元宇宙公益展览

品牌运营 15% 昌州宴公益品牌孵化、两岸公益论坛及艺术展

三、核心项目规划

【文化传承】“两岸匠心”非遗活化工程

内容:

设立“非遗传承人奖学金”,资助两岸传统工艺大师(如景泰蓝、漆器、木雕)培养青年学徒;

开发“非遗数字孪生库”,利用3D扫描与区块链技术永久保存工艺技法。

案例:

与台湾琉璃工坊合作,复刻《清明上河图》琉璃壁画,收益50%反哺弱势儿童教育。

【慈善共享】“海峡共益”民生援助计划

内容:

在福建平潭、台湾金门试点“两岸公益驿站”,提供医疗物资共享、紧急救助通道;

发起“一村一链”计划,通过区块链记录每一笔善款流向,村民扫码即可查询物资分配。

创新点:

引入AI诊断系统,为偏远地区提供远程医疗支持;

开发“公益积分”系统,捐赠者可通过积分兑换两岸文创产品。

【科技公益】“数字善境”技术赋能行动

内容:

搭建“昌州宴公益链”,实现捐赠、执行、公示全流程上链;

联合元宇宙平台打造“两岸同心公益馆”,用户可通过虚拟形象参与公益活动。

技术亮点:

应用零知识证明(ZKP)技术保护捐赠者隐私;

开发AI公益助手,自动匹配捐赠需求与供给资源。

四、两岸协同机制

文化共融:

成立“两岸艺术公益联盟”,联合故宫博物院(北京)、台北故宫博物院策划“双城公益特展”;

在昌州宴包间设立“两岸公益角”,展示合作项目成果并接受公众监督。

商业联动:

推出“公益联名产品”:如与统一集团合作“两岸同心公益面”,每售出一包捐赠1元;

企业CSR(社会责任)积分兑换:企业捐赠可兑换两岸文化展会冠名权、公益广告曝光资源。

青年参与:

发起“两岸青年公益创客营”,资助青年团队开发公益科技项目(如智能助盲设备、留守儿童陪伴机器人);

设立“昌州宴公益奖学金”,奖励在两岸文化交流与公益实践中表现突出的大学生。

五、传播与影响力

品牌塑造:

发布基金主题曲《同心向善》,由两岸歌手(如张杰、邓紫棋)共同演唱,MV融入非遗元素与公益场景;

拍摄纪录片《善迹》,记录两岸公益项目落地过程,登陆央视及台湾主流电视台。

数字传播:

开发“昌州宴公益APP”,用户可通过AR扫描包间艺术品查看公益项目详情;

利用区块链浏览器公开资金流向,增强公信力。

国际影响:

联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申报“数字文化遗产保护”最佳实践案例;

在达沃斯论坛、博鳌亚洲论坛设置“两岸公益”分论坛,输出中国公益模式。

六、风险评估与应对

风险类型 应对策略

政策风险 定期与国台办、民政部沟通,确保项目符合两岸政策导向

技术风险 与蚂蚁链、腾讯区块链实验室建立技术合作,确保系统安全稳定

舆论风险 设立“两岸公益观察员”机制,邀请媒体人、KOL监督项目执行

执行风险 建立“项目官—督导员—受益方”三级核查体系,确保善款精准投放

七、预期成果

短期(1-3年):

完成首批10个非遗传承人扶持项目,建成50个“海峡公益驿站”;

发行首张公益NFT,募集资金超5000万元。

中期(3-5年):

构建覆盖两岸的区块链公益网络,受益人群突破100万人;

推动3项两岸联合申遗项目进入预备名录。

长期(5-10年):

将“昌州宴公益模式”复制到东南亚华人社区,打造全球华人公益标杆;

实现基金资产规模超10亿元,成为亚洲最具影响力的两岸公益平台。

结语

本方案以“慈善为纽带、文化为基因、科技为引擎”,通过中华慈善基金会平台整合两岸资源,构建“公益—文化—商业”闭环生态。既传承中华文脉,又创新公益模式,最终实现“以善促融、以文化人、以科技赋能”的战略目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两岸同胞磅礴力量。

来源:汇全球看世界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