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又是一年清明节,在甘州区龙渠烈士陵园,市区各单位及中小学师生纷纷开展祭扫缅怀活动。在这座红军烈士公墓背后,离不开这样一家人的朝夕陪伴。
甘州融媒讯(记者 王子豪 张鑫 朱旭东 陈佳楠)又是一年清明节,在甘州区龙渠烈士陵园,市区各单位及中小学师生纷纷开展祭扫缅怀活动。在这座红军烈士公墓背后,离不开这样一家人的朝夕陪伴。
清明节当天,62岁的龙渠乡兴盛村村民陈宗新如往常一样,带着家人一早来打扫陵园,祭拜安葬在这里的300多位红军烈士。为了方便守墓,陈家人一直居住在离村庄一里多远的独院里,其间几次翻修房屋都在原地进行,一家人朝夕陪伴着红军的英灵,守护着烈士墓完好无损。
甘州区龙渠乡兴盛村村民陈宗新说:“我这一辈子,就干了一件事,就是守墓。小时候跟父亲陈榆林来这里守墓,到现在已经50多年。”
将红军烈士墓当成自己的祖坟来守护,已经深深地烙在了陈家几代人的基因里。在每次上坟的时候,陈家人总是先到烈士墓前祭扫,之后才到自家的祖坟去祭扫,这种看似寻常实则非凡的执着,已然远远置于他们对家族的情感之上。
“1937年白城子战斗结束后,我的太爷爷陈德宝发动乡亲们收敛红军遗体,然后在‘白色恐怖’的腥风血雨下,胆小的乡亲们害怕马匪的报复,多数都不敢前来,太爷爷无奈就在自家的院子旁边挖了一个大大的墓穴,将三百多名红军烈士的遗体全部埋葬到墓里面。从那以后我的太爷爷陈德宝就默默做起了红军烈士的守墓人。在他临终的时候,他把我的爷爷陈榆林叫到床前,叮嘱他把家搬到红军墓旁,一定要守好红军墓,从那以后我的爷爷陈榆林到现在第三代我的父亲陈宗新,就一直守在了红军墓旁,一直到现在我也是第四代守墓人。”甘州区龙渠乡红色教育基地讲解员陈梦雪说。
80多年来,陈家四代人无怨无悔守护着红军烈士墓,他们坚守初心践行承诺的感人事迹,已传播到甘州区的千家万户。现在的龙渠烈士陵园,已成为市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红色基地,前来寻访红色足迹、瞻仰祭奠烈士的人流络绎不绝。四代人的忠诚坚守,是一种承诺,也是对革命先烈的无尽缅怀,更是西路忠魂的延续和传承。
“近年来,我们甘州区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大力传承红色基因,加大基础建设投入,丰富红色教育载体,强化规范管理建设,褒扬纪念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崇尚英烈、缅怀英烈、学习英烈、捍卫英烈的氛围日益浓厚。”甘州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钱海说。
来源:甘州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