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3岁的方汉炳带着老伴和孙女跨越千里来到沈阳烈士陵园,轻抚着父亲“方金耀”的名字,终于喊出了“爸爸”二字,眼中泪光闪烁,仿佛看见父亲在战火中的面容。
世上真有这样的父亲吗?除了一个模糊的身影,再无其他痕迹。
世上真有这样的战士吗?除了泛黄破碎的证书,再无其他证明。
4月5日,清明节。
73岁的方汉炳带着老伴和孙女跨越千里来到沈阳烈士陵园,轻抚着父亲“方金耀”的名字,终于喊出了“爸爸”二字,眼中泪光闪烁,仿佛看见父亲在战火中的面容。
一旁的小孙女也忍不住擦着眼泪道:“我的爷爷终于找到爸爸了!”
一生等待,终有答案
“DNA比对结果出来了!你们麻城的一位烈士叫方金耀,还记得吗?”
3月11日傍晚,湖北麻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优抚褒扬股股长邹玉峰接到电话,电话那头是黄冈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优抚科科长潘朝晖的声音,“方金耀烈士的儿子方汉炳,DNA样本比对成功了!”
(烈士亲属DNA样本比对成功告知书)
邹玉峰心中一震,在挂断电话后,方金耀、方汉炳的名字一直在他的脑海中环绕。整理好文件,邹玉峰与同事们驱车前往方汉炳家中,将这个消息告诉他。
父亲在方汉炳3个月大时就离开了家,方汉炳不足1岁时,方金耀牺牲在朝鲜战场。72年过去了,如今已是73岁的方汉炳颤抖着双手,缓缓展开那张告知书的薄纸,仿佛捧着整个世纪的重量。
泪珠滑落,儿子的眼泪滴在纸上,瞬间模糊了字迹,却清晰了心中那幅久违的画面——父子重逢。
只在梦里,喊过爸爸
“父亲在我出生三个月时走的,现在我七十三岁了,父亲终于回来了,我等得好久。”方汉炳回忆起“素未谋面”的父亲,轻声喃喃,泪眼蒙眬。
(方汉炳)
“别人回家喊爸爸,我只在梦中喊过,做梦的时候想过,醒了之后什么都没有。”方汉炳听家里人说,父亲方金耀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是一名机枪手,1953年6月在战斗中被炮弹轰炸后不幸牺牲。
翻看《湖北省革命烈士英名录》黄冈地区麻城市烈士英名录第144页,方金耀的名字出现在记者眼前:方金耀,男,麻城县白果公社麻溪河大队方家河人,1931年11月生,1952年8月参加革命,志愿军二十三军七十三师二一八团一营二连四班机枪手,1953年6月在朝鲜281.2高地战斗中牺牲。
“小的时候,奶奶就跟我说要坚强,爸爸是为革命而牺牲的,但是奶奶总是在夜里偷偷地哭泣。”关于父亲的一切,方汉炳只能从上一代人的口中知晓。
(方汉炳拿出已经抠破好几个洞的《革命烈士证明书》)
记忆,随着年岁的增长而逐渐模糊,但战士父亲的形象却愈发清晰。勇气,是流在他的血液里的基因,回忆起自己的成长经历,方汉炳说:“别人做得到的事情,我也一定做得到,我坚决不输给别人。”
英雄儿女,为国献身
凭借着仅有的几行信息,记者找到了方金耀牺牲的那场战斗——抗美援朝281.2高地战斗。
这场战斗,被经典电影《英雄儿女》所还原,剧中志愿军战士王成喊出了气壮山河的战斗号令——“为了胜利,向我开炮!”。
(电影《英雄儿女》剧照)
而王成的原型,是志愿军第23军73师218团战士于树昌,与方金耀同属一个团。1953年6月,方金耀所在的连队接到命令,坚守281.2高地牵制敌人,为主攻部队争取时间。
22岁的于树昌让炮兵队伍向自己所在的阵地开炮,将自己宝贵的生命奉献给了胜利,而22岁的方金耀也在敌人的炮火中不幸牺牲。
令人叹息的是,此时距离朝鲜战争停战协议正式签订,仅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就在这281.2高地上,方金耀和218团的志愿军战士们,用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防线,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他们毫不退缩,坚守到最后一刻,却倒在了胜利的前夜……
万米高空,千里护航
从湖北麻城出发,到辽宁沈阳,超过1000公里的直线距离,方汉炳决定在清明节这一天,启程前往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在有生之年里好好祭奠自己的英雄父亲。
第一次乘飞机的方汉炳和家人们,没想到一份惊喜正在为他们准备着。
4月4日,方汉炳和老伴、孙女搭乘厦门航空MF8029航班经武汉前往沈阳。14时30分许,机长广播突然响起,“本次航班上有一位特殊的乘客,他是抗美援朝志愿军烈士的亲属……今天,他将前往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祭奠他的父亲。让我们向志愿军烈士致敬,祝方汉炳老人及家人身体健康,平安幸福。”
(厦门航空MF8029机组写给方汉炳的致敬信)
广播播放完毕,机舱内响起阵阵掌声。不少乘客微微起身看向方汉炳老人的座位,向他表示敬意,有乘客拿起手机记录这一感人瞬间。
这是方汉炳第一次感受到自己成为上百人围观的主角,他的眼眶湿润了,抿着嘴像个孩子,但是英雄的孩子。
一盘粑粑,一声爸爸
4月5日一早,方汉炳在家人的陪同下,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巨大的英名墙上,方汉炳找到了牵挂了一辈子的三个字——方金耀,他轻抚着父亲的名字,眼泪夺眶而出。
“爸爸!您回家了,我来看您了!爸爸!”从出生到现在,这是方汉炳第一次喊出这声“爸爸”。
方汉炳从行李包中拿出一瓶酒,慢慢倾洒在祭奠墙前,又把父亲生前爱吃的粑粑和麻城米酒放在英名墙旁。从老家麻城临走前,方汉炳还特意铲起家门前的一块土,把故乡的土带到父亲的身边,让千里之外的父亲也有故土的陪伴。
(4月4日,方汉炳在自家小院铲起一袋土,准备带到父亲身边)
“今天,我的爷爷找到爸爸了。”方汉炳12岁的孙女姜依娜说:“爷爷常说,人都有名字,可是有些人没有留下名字,却从来不会被我们忘记。就像有无数和太爷爷一样的英雄,为了保家卫国牺牲在战场上,但我们永远记得。”
待您回家,带您回家!
时钟拨回到2024年11月28日,在两架歼-20战斗机的护航下,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运20专机搭载着43位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祖国,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安葬。
(2024年11月29日上午,第十一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43位为保家卫国英勇牺牲在异国他乡的志愿军烈士遗骸在这里安葬,这是11月29日在安葬仪式上拍摄的志愿军烈士棺椁。新华社摄)
自2014年起,我国已连续11年派出专机接回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这其中就包含方金耀烈士的忠骨。近日,退役军人事务部发布最新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鉴定成果,为曹允昌、徐思元、陈淑彬、奚根祥、方金耀、章志明、廖天良、尹述勤8位烈士确认身份。
在无数个日夜里,为烈士寻亲的DNA鉴定“国家队”筛选样本配方,提取大量DNA信息,根据烈士遗物线索和战史资料、军队档案,精准摸排,让烈士从“无名”到“有名”,从“回国”到“回家”。
截至目前,我国连续11年迎回十一批共981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已为其中的28位烈士确认身份、找到亲人。
出征少年身,归来英雄魂!
铁血今犹在,山河已无恙!
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向志愿军英烈致敬!
编审:梁延 康耀方 邓国辉
记者:陈亚曦 庞栋 张益恒 阮翔
来源:长江新闻号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