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8年前,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亲赴西海固进行扶贫考察,为闽宁结亲、山海共融按下“快进键”。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谋划、亲自推动下,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反贫困治理的成功范例,带动两地干部群众在共同富裕道路上接续奋斗。
山,巍峨雄浑
海,波澜壮阔
28年前,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亲赴西海固进行扶贫考察,为闽宁结亲、山海共融按下“快进键”。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谋划、亲自推动下,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反贫困治理的成功范例,带动两地干部群众在共同富裕道路上接续奋斗。
从东海之滨,到西北山塬
跨越2000多公里的“山海情”绵延至今
在宁夏,有这样一群“集大人”,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投身基层,扎根黄土地与戈壁滩,续写“山海缘未了,山海情更深”的动人故事。他们就是集美大学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
“在西北,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之路”
选择宁夏并非偶然。作为福建人,陈丽倩从小就听着闽宁协作的故事长大,对宁夏有着特殊的感情。宁夏距离福建几千公里,家人最初对她的“远征”既惊讶又担忧,但最终被她的坚定说服。
“出发前,我对宁夏的印象还停留在书中‘塞上江南’的诗意描述。”而现实中的贺兰晴雪、黄河落日,以及当地人的热情淳朴,让陈丽倩迅速找到了归属感。“原来和上学住宿差不多嘛!”
来到宁夏,在彭阳县博物馆工作的陈丽倩,经历了意料之外的成长蜕变。接到讲解文物这一任务,曾经内向腼腆的她,第一次面对观众时“手心全是汗”,她通过反复背诵讲解稿、观察专业人士示范,逐渐掌握了“把文物故事讲活”的秘诀,观众们的支持与鼓励也让她更加自信。如今,她已能从容带领数百人的参观团。至于语言这一关,陈丽倩则是秉持着“不懂就问”的原则,“每个本地人都成了我的方言老师”。
远离家乡的日子里,陈丽倩收获了超越地域的温情。博物馆同事的暖心“投喂”让她尝遍了宁夏的特色美食;遭遇低谷时,同事们的安慰让难过的情绪被温暖治愈,给予了她在西部坚守奉献的力量。
“更成熟了、更自信了、厨艺提升了……”在这片土地上,陈丽倩快速成长着,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也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她想对即将毕业的学弟学妹说:“如果你具备适应能力、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何不来参加西部计划?用不长的时间见识不一样的世界,说不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让‘山海情’在宁夏生生不息”
被闽宁协作故事中那跨越几千公里的“山海情”所触动,2023年,电子信息工程2019级的岳洋以宁夏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长的身份,踏上了这片土地,开启了一段不平凡的志愿服务之旅。
在银川市兴庆区前进街街道,岳洋担任统战专干一职。她的一天通常从梳理琐碎而细致的台账开始,早九晚六的工作节奏里,藏着基层工作的温度。“一开始水土不服,方言难懂,总担心自己做不好,”岳洋坦言道,“但同事的一句‘慢慢来’,让我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现如今,她已经能够熟练处理各类事务,并在工作间隙备考公务员,用行动诠释着“在实践中成长”的真谛。
“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还赢得了当地居民的信任与认可。”从初到宁夏时因不适应而流鼻血,到如今成为社区的“熟面孔”,这样的成长与转变让岳洋十分欣喜。未来,她也将继续投身于志愿服务事业,让“山海情”在宁夏这片热土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以青春之名,续写山海情深。两年的宁夏西部计划志愿经历,让岳洋对这片土地有了不一样的感情。不同于曾经“漫天黄沙”的想象,现在她眼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流淌着山河交融的灵秀,书写着自然与人文共生的传奇。
对于下一届西部计划志愿者,她想说:“一个人的力量或许有限,但一届届青年的接力,定能点燃无穷的希望与光芒。”如今,她正与团队紧锣密鼓地策划着“闽宁青年说”分享会,希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与心路历程,号召更多的人接过志愿服务的接力棒,共同书写“山海情”的新篇章。
“从记录者,到法治故事的讲述者”
2024年,软件工程2020级的班世宇报名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毕业后跨越千里来到宁夏彭阳县人民法院,以信息宣传员的身份开启人生新篇章,将青春诗行写在六盘山麓。
初到岗位时,陌生的环境和繁重的工作一度让她感到迷茫,但她很快调整心态,投入到新的角色中。从调试设备到剪辑视频,从整理简报到参与普法活动,她用镜头记录泾水河畔的故事,让法治的温度在影像中定格。
“大爷,您知道《民法典》吗?这可跟咱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呢……”学雷锋纪念日那天,班世宇与同事们来到县城广场进行普法宣传,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群众讲解法律知识,还结合真实案例教老人们如何防范诈骗。“通过普法宣传,将一颗颗法治的种子播撒在人们心中,慢慢生根发芽。”一位大爷听完后感慨:“闺女,你讲得真明白,我这老头子也能听懂!”
“法官,谢谢你帮我解决了这个问题,太感谢了……”镜头前的当事人说道。某天,班世宇与同事跟随法官下乡,拍摄调解现场。她的镜头记录了在法官的专业调解下,当事人从剑拔弩张到握手言和的转变,“那些平凡却充满力量的瞬间被永久保存,成为鲜活的历史”。
“从最初的记录者,到如今法治故事的讲述者、法治精神的传递者,这片土地用它的辽阔与坚韧教会我,青春不仅是追逐梦想的过程,更是扎根现实、服务他人的旅程。”
“从山海相隔到心手相连”
投资学2020级的董志阳在毕业后,怀揣着对西部的向往和对志愿服务的热情,踏上了西部计划的征程,来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县。
从山海相隔到心手相连。从东南沿海来到西北内陆,这里的黄土高原、淳朴民风和独特的气候让董志阳感到既新奇又有些不安,但他很快被这里的热情融化:“团县委的同事们耐心地指导我工作,教我当地方言,老乡们朴实的笑容和真诚的关怀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渐渐地,他习惯了这里的生活节奏,与人交流也能时不时夹带两句当地方言,一句“攒劲”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践行“诚毅”校训,扎根基层一线。在志愿服务过程中,董志阳始终牢记“诚毅”校训与嘉庚精神,努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作为办公室宣传工作的负责人,他承担着运营“彭阳团委”公众号和视频号的任务,发布了许多青年创业、志愿服务、乡村振兴的优质内容,让线上平台成为传播正能量、服务青年群众的重要窗口。
奉献青春,服务西部。作为新时代青年,董志阳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融入日常工作中,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包括“网络安全宣传”“民族团结进步月”“国家宪法日宣传”等。“我想用自己的行动证明,青年人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个人成长,更应升华为对他人、对社会的奉献。”
未来,董志阳将继续秉持志愿精神,脚踏实地、勇往直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西部计划赠予我一张看世界的门票”
“支援西部的机会只有一次,一旦错过,便可能成为一生的遗憾。所以我毫不犹豫地选择出发。”
汉语国际教育2020级的蓝婉婷在大学期间了解到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生动的西部故事深深触动了她,促使她报名参加西部计划。
2024年7月,蓝婉婷来到宁夏固原,服务于固原市彭阳县人民医院的一键呼叫中心,主要工作是接听村民们的医疗需求电话并详细记录。“刚开始工作时,最大的考验便是听不懂这里的方言,只能让小伙伴充当‘翻译’。”
然而,语言不通并没有阻隔心与心的交流。上岗第一天,蓝婉婷跟随同事深入村民家中开展入户工作。“虽然沟通不太顺畅,但从老乡的神情与动作中,我能感受到他在热情招呼我品尝这里的特色水果——红梅杏。一口咬下去,甜蜜的汁水在口中散开,我的心也被这份甜填得满满的。”后来,蓝婉婷在日常的沟通交流中用心学习、反复揣摩当地方言,如今已经能够听懂大半。
“西部计划赠予我的,是一张看世界的珍贵门票。”在蓝婉婷眼中,那壮观磅礴的旱作梯田,是大地谱写的壮丽诗篇;挺拔坚毅的白杨树,如同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片土地;六盘山香气四溢的黄牛肉,散发着浓浓的烟火气息;还有独具魅力的风土人情,都是西部之旅的丰厚馈赠。
在这段难忘的志愿经历中,蓝婉婷完成了从青涩大学生到成熟志愿者的身份转变,也深刻体会到了志愿服务工作的价值。她将继续怀揣梦想与热忱,在这片广袤的西部土地上,尽情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篇章。
2025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报名通道已经开启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